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邮轮业的迅猛发展及青岛邮轮母港的建成,青岛对邮轮乘务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步加大,而青岛市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相应市场需求,建立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并在逐步摸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化、实战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国际邮轮乘务专业;邮轮母港;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103-01
一、青岛市国际邮轮市场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近年来,国际邮轮产业迅猛发展,中国也成为前途广阔的新兴市场,青岛借助其便利的海洋地理环境、国际化全球视野,正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邮轮公司的关注。
青岛市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机遇,加快发展海洋旅游,加快建设邮轮母港。目前,青岛邮轮母港码头主体工程已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具备停靠世界最大邮轮能力。国际客运中心正在加紧施工。青岛将结束“经停港”时代,邮轮母港城蓄势待發。2014年10月28日,国际邮轮“海娜号”靠泊青岛港,这是从2013年青岛邮轮母港主体工程通过验收后,首艘以青岛作为母港的国际邮轮,标志着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发展进入新时代。“海娜号”邮轮确定航线后,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就销售完毕,堪称销售奇迹。“海娜号”的首航成功,标志着青岛建设邮轮母港的首次试水成功,展现了青岛广阔的客源市场和客源腹地。青岛邮轮母港的邮轮专用码头可同时停靠四艘大型豪华邮轮。2015年10月12日,青岛邮轮母港首次完成单日4船靠泊接待工作,单日游客量近5000人次。标志着青岛邮轮母港,具备了昼夜不停、连续接卸邮轮的能力。自2015年5月29日开港以来,青岛邮轮母港共接待邮轮17个航次,实现了6天1个航次的常态化运营,客流量近3万人次,创造了国内邮轮母港开港首年接待游客数量之最。预计今年青岛邮轮母港将接待邮轮30个航次,比原计划多出10个航次。
以上数据表明,仅青岛地区对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的人才需求就将非常大。而据调研,青岛海洋技师学院是青岛第一家开设邮轮专业的院校,2012年开设,目前仅有一届毕业生,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约50%对口就业邮轮公司。与此同时,邮轮旅游的快速发展也使邮轮公司招聘中国籍乘务人员的比例和需求日益加大。邮轮乘务行业已成为青年人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
建立邮轮乘务专业,设置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已被很多学校列入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中。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也与2015年开始招收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以弥补青岛邮轮乘务人员培养的缺口。
二、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目前,我国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具有目标不清晰、培养层次不高、教材缺乏、课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院校与政府主管部门充分沟通、合作,在全市范围内形成科学合理的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结构,避免盲目乱上专业及人才培养的重合,形成产、学、政、研紧密结合的、多渠道人才培养模式。拉动青岛市邮轮旅游产业发展,增加旅游产品附加值并提升城市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二)针对学生特点及其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开展强化课程。侧重对邮轮专业知识、应用英语、服务技能、管理、经济、法律、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的提升。改变多数院校以英语加旅游管理及酒店管理课程为主的课程体系。
(三)在改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全过程融入职业素质教育,注重实际岗位工作技能的培养,实现人才培养“职业性、实践性”,课程设计“系统性、开放性”,教学模式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订单培养的“多样性”。同时,企业深度融入专业建设,分析工作任务,归纳工作领域,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教学围绕岗位工作技能需要、实训基地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实训项目贴近工作流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将认知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在一起,优化学习过程,采用证书嵌入模式,完善“双证书”制度。
三、结语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比较贴合各大邮轮公司在人才需求质量和标准上最务实的一个模式。因此我们要将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立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下,与各大国际邮轮公司进行亲密的合作,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有效地促进国际邮轮乘务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培养受用人单位认可和欢迎的国际邮轮乘务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程爵浩,崔园园.邮轮市场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旅游报,2012(4)
[2]石健勇.对国际邮轮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3]张蕊.中国邮轮产业发展与邮轮专业人才培养对接问题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5(6):66-68
课题项目:2015年度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学改革立项项目
作者简介:刘芬(1978— ),女,汉族,山东济南人,青岛大学文学硕士,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化。
关键词:国际邮轮乘务专业;邮轮母港;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103-01
一、青岛市国际邮轮市场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近年来,国际邮轮产业迅猛发展,中国也成为前途广阔的新兴市场,青岛借助其便利的海洋地理环境、国际化全球视野,正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邮轮公司的关注。
青岛市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机遇,加快发展海洋旅游,加快建设邮轮母港。目前,青岛邮轮母港码头主体工程已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具备停靠世界最大邮轮能力。国际客运中心正在加紧施工。青岛将结束“经停港”时代,邮轮母港城蓄势待發。2014年10月28日,国际邮轮“海娜号”靠泊青岛港,这是从2013年青岛邮轮母港主体工程通过验收后,首艘以青岛作为母港的国际邮轮,标志着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发展进入新时代。“海娜号”邮轮确定航线后,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就销售完毕,堪称销售奇迹。“海娜号”的首航成功,标志着青岛建设邮轮母港的首次试水成功,展现了青岛广阔的客源市场和客源腹地。青岛邮轮母港的邮轮专用码头可同时停靠四艘大型豪华邮轮。2015年10月12日,青岛邮轮母港首次完成单日4船靠泊接待工作,单日游客量近5000人次。标志着青岛邮轮母港,具备了昼夜不停、连续接卸邮轮的能力。自2015年5月29日开港以来,青岛邮轮母港共接待邮轮17个航次,实现了6天1个航次的常态化运营,客流量近3万人次,创造了国内邮轮母港开港首年接待游客数量之最。预计今年青岛邮轮母港将接待邮轮30个航次,比原计划多出10个航次。
以上数据表明,仅青岛地区对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的人才需求就将非常大。而据调研,青岛海洋技师学院是青岛第一家开设邮轮专业的院校,2012年开设,目前仅有一届毕业生,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约50%对口就业邮轮公司。与此同时,邮轮旅游的快速发展也使邮轮公司招聘中国籍乘务人员的比例和需求日益加大。邮轮乘务行业已成为青年人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
建立邮轮乘务专业,设置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已被很多学校列入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中。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也与2015年开始招收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以弥补青岛邮轮乘务人员培养的缺口。
二、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目前,我国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具有目标不清晰、培养层次不高、教材缺乏、课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院校与政府主管部门充分沟通、合作,在全市范围内形成科学合理的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结构,避免盲目乱上专业及人才培养的重合,形成产、学、政、研紧密结合的、多渠道人才培养模式。拉动青岛市邮轮旅游产业发展,增加旅游产品附加值并提升城市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二)针对学生特点及其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开展强化课程。侧重对邮轮专业知识、应用英语、服务技能、管理、经济、法律、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的提升。改变多数院校以英语加旅游管理及酒店管理课程为主的课程体系。
(三)在改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全过程融入职业素质教育,注重实际岗位工作技能的培养,实现人才培养“职业性、实践性”,课程设计“系统性、开放性”,教学模式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订单培养的“多样性”。同时,企业深度融入专业建设,分析工作任务,归纳工作领域,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教学围绕岗位工作技能需要、实训基地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实训项目贴近工作流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将认知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在一起,优化学习过程,采用证书嵌入模式,完善“双证书”制度。
三、结语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比较贴合各大邮轮公司在人才需求质量和标准上最务实的一个模式。因此我们要将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立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下,与各大国际邮轮公司进行亲密的合作,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有效地促进国际邮轮乘务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培养受用人单位认可和欢迎的国际邮轮乘务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程爵浩,崔园园.邮轮市场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旅游报,2012(4)
[2]石健勇.对国际邮轮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3]张蕊.中国邮轮产业发展与邮轮专业人才培养对接问题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5(6):66-68
课题项目:2015年度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学改革立项项目
作者简介:刘芬(1978— ),女,汉族,山东济南人,青岛大学文学硕士,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