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在党的十四大以后开始实施,其特点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成本管理属于企业管理的一部分,研究成本的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成本管理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为企业各项改革的实施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促进企业的各项管理更加专业化。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成本管理;调控体系
我国由于受到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深远,企业的传统成本管理模式是以计划价格为基础,事后核算方式为前提的算账报账模式。这种模式源于前苏联长期施行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实施了二十几年,这种成本管理模式早已与之不相适应,必须对传统成本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模式,以促进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
一、成本模式改革遵循的原则
企业成本管理模式改革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和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关系。只有搞清这种特点和关系,才能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与时俱进。其次,要积极吸取西方国家先进的做法,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成功经验,主要是借鉴国外跨国公司成本管理的方法,并拿来为我所用。最后,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从我国的社会主义国情出发,创新的改革成本管理模式,体现中国特色性。 笔者把新的成本管理模式概括为微观管理和宏观管理两方面。
二、成本微观管理要建立现代成本管理体系
成本微观管理指的是企业经营成本的管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单位,在国家财政的收入结构中占得比例是比较大的。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其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我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对于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加快现代化建设,都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在技术上寻求创新,在产品的质量和功能方面要更具优势,能够以市场为导向,增强应变能力,这些归根到底,都是与提高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分不开的。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发展要求企业在管理的方方面面都要实施现代化,成本管理也不例外。成本管理现代化具体细化为以下方面:
(一)成本管理理念创新化
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是一种事后报账,不重视事前的财务预算和整个财务的管理成本;一切操作管理都是落后的手工性质,管理缺乏技术含量;只是企业财务部门的职能,企业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成本管理的效率很低,这是与现代企业改革是格格不入的。而成本管理的前提就是要在理念上有所创新,树立新的观念,如竞争观念、法制观念、时间观念和大局观等。
(二)成本管理组织合理化
组织的合理有序才会产生管理的效率。组织混乱无序,就很难把管理所需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落实到位,整体效果就没有那么理想。成本管理组织就是指要在企业管理层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构建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体系和预算体系,以及制定成本考核制度。
(三)成本管理方法科学化
管理水平的提高依赖于科学的管理方法,我国有很多知名企业在管理方法上都有自己的独到的一面,要及时总结经验,并积极引进国外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方法,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成本管理方法有很多,典型的有目标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等。
(四)成本管理人才专业化
管理水平的提高是需要一大批专业化的管理人才的。企业必须要培养出成本现代化管理所需要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保证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水平的提高。
三、成本宏观管理要建立间接宏观调控体系
成本宏观管理指的是从国家的角度出发,进行国民经济的管理。这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来实现。
(一) 完善成本管理法律法规
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财政部就相继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以及相关的制度规范,在传统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改革。进入21世纪以来,又增加了一系列会计规范和条例,有很多都对成本管理作了明确的规定。国家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完善成本管理法律法规,做到成本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二) 通过社会审计力量,防范成本核算违规行为
现行的成本管理有很多弊端,如成本核算弄虚作假,摊派成本的现象,偷税漏税等,这些都是成本管理改革路途上的绊脚石。国家针对这些问题,要完善各种渠道的审计监督,特别是要注入社会审计监督这种新力量。重点督查成本法规制度的执法情况,纠正成本管理中的各种违规行为。
(三)要调整产业结构,促使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化
我国产业结构尚不够合理,主要是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加工工业规模偏大技术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低,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过剩。有些行业盲目发展,产大于需;有些行业产量低,不能发挥规模效益。这就要求宏观上加速产业结构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使社会生产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要重视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化,以促使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降低产品成本。
(四)要培育市场体系,鼓励公平竞争,不断降低物质消耗水平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各类市场,并着重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健全市场规则,清除市场障碍,要尽快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鼓励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及时各种经济信号传递出去,引导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降低物质消耗,节约产品成本。
参考文献:
[1]付振萍.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1(7).
[2]王维纳.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J].船舶标准化工程师, 2011(03).
[3]冯亮.对当下企业成本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探讨[J].商, 2013(12).
[4]李昊.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05).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成本管理;调控体系
我国由于受到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深远,企业的传统成本管理模式是以计划价格为基础,事后核算方式为前提的算账报账模式。这种模式源于前苏联长期施行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实施了二十几年,这种成本管理模式早已与之不相适应,必须对传统成本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模式,以促进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
一、成本模式改革遵循的原则
企业成本管理模式改革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和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关系。只有搞清这种特点和关系,才能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与时俱进。其次,要积极吸取西方国家先进的做法,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成功经验,主要是借鉴国外跨国公司成本管理的方法,并拿来为我所用。最后,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从我国的社会主义国情出发,创新的改革成本管理模式,体现中国特色性。 笔者把新的成本管理模式概括为微观管理和宏观管理两方面。
二、成本微观管理要建立现代成本管理体系
成本微观管理指的是企业经营成本的管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单位,在国家财政的收入结构中占得比例是比较大的。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其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我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对于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加快现代化建设,都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在技术上寻求创新,在产品的质量和功能方面要更具优势,能够以市场为导向,增强应变能力,这些归根到底,都是与提高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分不开的。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发展要求企业在管理的方方面面都要实施现代化,成本管理也不例外。成本管理现代化具体细化为以下方面:
(一)成本管理理念创新化
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是一种事后报账,不重视事前的财务预算和整个财务的管理成本;一切操作管理都是落后的手工性质,管理缺乏技术含量;只是企业财务部门的职能,企业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成本管理的效率很低,这是与现代企业改革是格格不入的。而成本管理的前提就是要在理念上有所创新,树立新的观念,如竞争观念、法制观念、时间观念和大局观等。
(二)成本管理组织合理化
组织的合理有序才会产生管理的效率。组织混乱无序,就很难把管理所需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落实到位,整体效果就没有那么理想。成本管理组织就是指要在企业管理层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构建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体系和预算体系,以及制定成本考核制度。
(三)成本管理方法科学化
管理水平的提高依赖于科学的管理方法,我国有很多知名企业在管理方法上都有自己的独到的一面,要及时总结经验,并积极引进国外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方法,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成本管理方法有很多,典型的有目标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等。
(四)成本管理人才专业化
管理水平的提高是需要一大批专业化的管理人才的。企业必须要培养出成本现代化管理所需要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保证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水平的提高。
三、成本宏观管理要建立间接宏观调控体系
成本宏观管理指的是从国家的角度出发,进行国民经济的管理。这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来实现。
(一) 完善成本管理法律法规
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财政部就相继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以及相关的制度规范,在传统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改革。进入21世纪以来,又增加了一系列会计规范和条例,有很多都对成本管理作了明确的规定。国家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完善成本管理法律法规,做到成本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二) 通过社会审计力量,防范成本核算违规行为
现行的成本管理有很多弊端,如成本核算弄虚作假,摊派成本的现象,偷税漏税等,这些都是成本管理改革路途上的绊脚石。国家针对这些问题,要完善各种渠道的审计监督,特别是要注入社会审计监督这种新力量。重点督查成本法规制度的执法情况,纠正成本管理中的各种违规行为。
(三)要调整产业结构,促使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化
我国产业结构尚不够合理,主要是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加工工业规模偏大技术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低,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过剩。有些行业盲目发展,产大于需;有些行业产量低,不能发挥规模效益。这就要求宏观上加速产业结构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使社会生产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要重视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化,以促使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降低产品成本。
(四)要培育市场体系,鼓励公平竞争,不断降低物质消耗水平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各类市场,并着重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健全市场规则,清除市场障碍,要尽快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鼓励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及时各种经济信号传递出去,引导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降低物质消耗,节约产品成本。
参考文献:
[1]付振萍.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1(7).
[2]王维纳.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J].船舶标准化工程师, 2011(03).
[3]冯亮.对当下企业成本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探讨[J].商, 2013(12).
[4]李昊.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