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万人迷”陈好:我演过最重要的角色是自己

来源 :人生与伴侣·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minnp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米兰·昆德拉在《不朽》里,描写过人类的两种灵魂,一种是做加法的灵魂,要不断地表现自我,彰显自我,要与这个世界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否则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而另外一种人,他们则有一个做减法的灵魂,他们觉得跟这个世界没什么太大的关系,经常试图削弱甚至去除和人的关系。
   让自己的生活不再聚焦于众人的视线下,为自己的灵魂“降噪”,对一些激流勇退的人来说,这是他们寻找自我的一种方式。
   譬如陈好。
   这些年,一直有人念念不忘她扮演的“万人迷”,但她无意永远耽于热闹的中心,仿佛真的“遁地而隐”了。
   前不久,在中央戏剧学院组织学生拍摄宣传片的现场,记者敏锐的镜头终于捕捉到了她的行踪。身着白衬衫,低扎马尾,纤秾合度,韵味十足。陈好亭亭玉立于一众像易烊千玺、张雪迎等当红青春派中,干净素雅如一朵清新怡人的百合。当年那个千娇百媚的“万人迷”,如今已成一名优雅知性的中戏老师。
   16年前美艳不可方物的“万玲”,虽然褪去了性感妖娆,但时光却雕琢出她更成熟动人的风姿。
   人们讶然:“岁月在她身上算什么,看到她就想起万人迷。”
   人们也不解:当年红透半边天的她,为何在事业巅峰期,悄然隐退?
   很多时候,最好的选择,无关欲望和诱惑,只是依心而行罢了。
   回看陈好的成长之路,不难发现,原来,最好的驻颜术,就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不拧巴,不纠结的人,大抵就不会有被生活和自己亏待过的戾气。
   无怨气,无戾气,那张呈现于世人前的脸,便很容易神清气朗,一派和悦。
  
   1
   2003年,一部改编自朱德庸漫画的电视剧《粉红女郎》火遍大街小巷。
   结婚狂方小平、追星族哈妹、男人婆何茹男、万人迷万玲。
   豆瓣网友评论:“我觉得我不是其中任何一个人,但每个人都有我的一点影子。”
   女人一生追求的事业、家庭、爱情与美丽,无论你是谁,都曾或多或少地体现在这四种人生中。
   而这四种人生里,活得最潇洒、最通透的当属“万人迷”。
   一头偏分波浪卷,一袭黑色吊带裙。一出场就以颠倒众生为目标的“万人迷”,美得风情万种,但人生理念却一点都不媚俗。
   在婚姻观还不似今天这样通达的当时,“万人迷”的婚恋观具有惊人的真知灼见:
   爱情是一种互相讨好的艺术,婚姻则是一种互相逃跑的艺术;
   单身的女郎是珍珠,结了婚就变成鱼眼珠了;
   当三角恋爱出现问题时,笨女人想办法解决女人,聪明女人想办法解决男人;
   有趣的情人令人想成家,无趣的情人令人想回家……
   婚姻的真相,在只要爱情不要婚姻的“万人迷”眼里,更多的不是地老天荒的久长,和白首不相离的陪伴,而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不堪,是彼此耗损的热情,是挣扎中奄奄待毙的倦怠.....
   她毫不留情地打碎了那副七彩外壳,暴露了婚姻的内里是如何磨损了女人的生命力。
   女人们嫉妒她的美貌,更羡慕她的率性;而男人们,都希望自己有个梦中情人叫万玲。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今天再看“万人迷”,比起她性感的外形,更被她豁达、智慧的性格所吸引。
   在分歧上升成不可化解的矛盾时,她主动和“结婚狂”破冰,来维护这段来之不易的友情;偶遇离家出走的女孩,也会感同身受地用亲身经历去劝导说服。
   原本一旦把握失当,便可能被口诛笔伐的“万人迷”人设,在陈好拿捏精准的演绎下,充满了矛盾又和谐的魅力:看似矫情,不乏真情;看似刁蛮,不乏率真;看似虚荣,不乏坦诚。
   如此犀利洞见、入木三分的情感“专家”,是需要有一定岁月感的人物来呈现的。
   彼时,陈好刚刚23岁,是四个主演中年纪最小的。
   而她,却凭借活色生香、个性鲜明的“万人迷”一夜成名。
   很多人说陈好的眼睛里有交际花的影子。殊不知,这双明眸善睐的双眼,却有着明晰的方向感。
  
   2
   成为演员这件事,起初不在她的人生规划里。
   中学时代的陈好,是青岛小有名气的主持人,她的梦想,是成为倪萍那样的著名主持人。
   那时,她半工半读。一边上学,一边兼任3个节目的主持人。
   高二时,她结识了中戏的滕汝骏老师,藤老师慧眼识珠,劝她报考中戏,学习表演。
   后来,发生了两件事。这两件事,彻底改变了她已设定好的人生轨迹。
   一件是参加高考的她不但考上了中戏,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深圳大学和山东艺术学院也同时向陈好伸出了橄榄枝。
   另一件是,她被选中出演冯巩、江珊主演的电影《埋伏》。
   这两件和影视有关的事情,将陈好的方向标转向了演艺的世界。
   人生的妙不可言,大概就是有无限的未知和无穷的可能,在等待你去意趣盎然地探索。
   其后在那部《那山、那人、那狗》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化身为质朴清秀的侗族姑娘的陈好。
   相比后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万人迷”,这时的陈好完全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曹盾导演说,巧夺天工,永远打不过浑然天成。
   陈好眉眼间的山水灵性,自然毓秀,是整部戏的点睛之笔。
   然而,这部作品的原定女主角是章子怡或袁泉,因两人都有戏约在身,最终花落师妹陈好。    这部剧最后好成什么样呢?
   陈好成全了这部戏,这部戏也彻底打开了她的演艺之路。
   那时的陈好刚刚大二。
   似乎每个演员的大学时代,都要熬过一段晦暗的岁月。中戏的日子里,刘烨和章子怡差点被劝退,邓超各项不及格;北影毕业的黄晓明,学生时代被老师称为木头;上戏的佟大为,多次被老师否定过……
   可陈好,一路星辉,得天独宠。
   大一刚入校,就被指定是班上的团支书。那时,她还兼任凤凰卫视《九州任逍遥》的主持人。
   她是班里最忙的学生,也是最富有的学生。
   同班贾一平曾向陈好借1000块钱。怕他不够,陈好取出2000给她。
   于人慷慨不倨傲,人生也对她格外开恩。
   大三时,她连拍了《大腕》 《乱世英雄吕不韦》《欲望阻击》 《李卫当官》等四部电视剧。其中《李卫当官》被评为台湾最受观众喜爱的十部电视剧之一。
   于演员而言,真正考验演技的当属话剧。话剧没有NG,更不存在后期制作,是将影视直播,全程只有进行到底,没有倒带重来。
   22岁的陈好,出演了人生中的第一部话剧——《第一次亲密接触》。尚未大学毕业的她,凭主角“轻舞飞扬”,成为了北京人艺史上最年轻的女主角。
   有些荣誉,需要机遇;有些角色,需要缘分。她与“轻舞飞扬”的第一次见面并不来自于剧本。
   一次去苏州拍戏,闲暇逛书店时,她买回了一本名叫《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小说。
   当她为“轻舞飞扬”最后写给“痞子蔡”的信而流泪时,电话铃声响起,通知她去出演话剧《第一次亲密接触》,并饰演女主角轻舞飞扬。
   “轻舞飞扬”似乎一直在等待有缘人,直到陈好出现,这个角色才有了更好的归属。
   大学四年,陈好似乎就已拥有了大部分演员打拼了多年都可望而不可即的荣耀。
   对于有些人来说,荣耀是用来加身炫耀的资本,但对于陈好而言,那些荣誉是用来超越的。
  
   3
   毕业不久,她携《粉红女郎》风靡内地。
   高傲的“万人迷”,低调的陈好,角色与个体的强烈反差,更见演员不凡的功底。她也因此获得了当年的中国电视金鹰视后。
   “万人迷”之后,她因《天龙八部》里娇美俊俏却偏激阴鸷的阿紫,获“北京地区最受观众喜爱的女演员奖”。
   也因《三国》里惊鸿照水的闭月貂蝉,荣膺第六届韩国首尔国际电视节中国地区最受欢迎女演员第一名。
   在《新编辑部故事》里,她一边是职场时尚海归女魔头安妮,一边是一口山东话的土气大妞安红。
   对于这个双面角色,陈好说:“安妮这个人物如果有原型,那么她就是源于当下千千万万的都市女性。其实每个人都有两面性,所以有共鸣感。”
   演员与角色最恰当的关系,当属知己。恰到好处的默契,才会产生心有灵犀的共鸣。
   正在拍摄喜剧《新编辑部的故事》的陈好,转身面对陈白露的悲剧人生时,自称差点精神分裂。
   为了调整成陈白露的样子,没有人知道,在距离《日出》登台不足16小时的情况下,她还没有进行复排;也没有人看到,在去片场的路上,她拿着剧本一遍遍地默背台词;更没有人想到,用餐的时间,变成了她熟悉舞台、找台词节奏的时间。
   本以为陈白露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演出完毕,却被曹禺的女儿万方称作:“这是我见过最好的陈白露。”
   《日出》中陈白露的堕落尚存一丝清醒,但《纸醉金迷》的世界里,田佩芝迷失了自我,是“灵魂完全堕落的交际花”。
   陈好出色地完成了从少女、少妇到贵妇角色的转变。她诠释下的田佩芝,可气又可怜,可爱又可恨。
   张恨水的儿子张伍对陈好的表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说:“在所有演员中,陈好演得最好,不是一般的好,是非常好。田佩芝这个角色很难演,但陈好把握得很成功。她每一次哭是不同的,演得很抢眼,几乎把别人的戏都抢过来了。”
   有人说,演员和明星最大的区别,就是只有演员才能真正地把表演融进生命。
  
   4
   凭《纸醉金迷》,她荣获了第四届首尔国际电视节评审团特别奖。
   也因塑造了很多经典的艺术形象,她拥有了大批拥趸。但正处于为事业开疆拓土的上升期,陈好却悄悄失去了踪影。
   再见她时,她已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师。
   一次采访中,主持人曾问过她为何选择在正当红时结婚生子。
   陈好说:“我没有遗憾。我的人生信条是:我没有办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是我有能力去扩展生命的深度和广度。当我老了去回顾整个人生轨迹的时候,我有自己的事业,还有自己的家庭,我觉得这样的人生才是比较完整的。”
   当年那个“我要让所有的男人没法和别的女人谈恋爱”的万人迷,2009年时就已和投资人、KKR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刘海峰,低调完婚,并先后生下两个女儿。
   她回顾初为人母的经历:因为坚持母乳喂养,自己像头奶牛一样,吃了睡,睡了吃,形象很差。
   她也说,只要对宝宝的健康好,我都会把它吃下去。胖了可以通过运动去减。
   当女儿稍长,2015年,陈好主演了电视剧《待嫁老爸》。
   记者借机问她,你这是准备复出吗?
   陈好笑着说:“我从来没有离开啊,我只是不能让工作影响自己的生活。”
   其实,真实的人生中,每个人都不曾隐退。
   她鲜少出新闻,更多的时候,她在陪女儿,或者沉浸在课堂中。她在自己的生活里,从来都是一个心无旁骛、充满热忱的角色。
   婚后的陈好考上了中戏研究生,并从2014年留校任教到现在。对于她来说,“既可以离戏剧很近,又可以照顾家庭。学校里的氛围很单纯,现在我教的学生都像当年的我,这种感觉很美好。”
   已到不惑之年的陈好,看不出有任何中年危机。眉梢眼角间的怡然自得,想来正是她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写照。
   选择当演员,就去尝试百味人生;
   选择为人妻为人母,也可以从云巅之上走下,过“洗手做羹汤”的凡俗生活;
   选择为人传道受业解惑,亦是在为自己有限的生命充盈养分。
   有人说她任性。如果只有任性,快意人生不过是消费透支自己;如果知取舍,明得失,才会在自己热爱的疆域信庭漫步,自得其乐。
   如今,“萬人迷”的下落,已成粉红的记忆;而关于陈好的下落,在校园的林荫小路上,在一鼎一镬的烟火中,在翩然远去的时光里……
   作家韩松落说过,“江湖”中人,最后都得用淡化自己存在感的方式,走向消失。能够消失,这是一种幸福和能力,那意味着,手里有钱,身边有伴,心里有爱。
   所谓,进有进一寸的喜欢,退有退一步的欢喜,只是,红尘万丈,我们能倾情演绎好的最重要角色,就是自己。
其他文献
1   十几年前,我初到这座城市,有一晚和同事在一家商场闲逛,无意间转到一家女装专柜。   是个小众的品牌,略中性的风格,莫兰迪色系,棉麻或牛仔质地,从款式到纽扣和抽绳的设计,无一不包含我喜欢的自由、惬意、舒适、洒脱。   一见倾心。   唯一的遗憾是,这种风格,只有高挑的女子才能穿出该有的味道来,而瘦小的我,选中的衣服都显宽大。   但实在喜欢,还是买了两件,拿到制衣社略做修改,舒舒服
说起“朦胧诗”,人们一般会认为它是20世纪70年代的产物,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诞生过一位著名的朦胧诗人,他的有些诗意境繁复、晦涩难懂,宋金时期的一位后辈诗人就曾发出这样的浩叹:“诗家都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元好问笔下的西昆,就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
灯下读到一段曹孟德的故事,我窥见了大人物的小心思,透出了一点人间暖意。   曹操死前,著《遗令》,内容全是琐事安排。一生戎马,临别人世,他最急切说的话是:爱妻爱妾们平时都很勤劳辛苦,我死了以后让她们住铜雀台,不要亏待她们。   后面的话更有點不可思议:余下的熏香分掉,不要用来祭祀,免得浪费。各房的女人闲着也是闲着,可以学着编丝带、草鞋卖钱。   孟德还说:我一生不觉得对不起谁,唯独不知到了九
张继在唐朝算不上大诗人,但他的《枫桥夜泊》让他名垂千古。张继写这首诗时,心境是非常焦虑的,从诗中看,他已经失眠了大半夜。“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一句,说明月亮快要落山了,但诗人还是睡不着。  在唐诗和宋词中,“焦虑”是一种普遍性情绪,也是大量作品创作的源起,很大一部分诗词中都有描写各种焦虑的情绪。  今人是不是比古人更加焦虑?从这个维度上是无法比较的,但人类的情感应该是一致的,焦虑总是与人如影相随,无
2004年8月,有人送我一个土彩罐,唐代的,朱砂底色,罐身绘牡丹等花,很是艳丽。我把它放在案几上。一日上午,我在书房,一股风从窗子进来,土彩罐里竟有响声,“呜呜呜”,像吹口哨。风过罐口会有响动,土彩罐发出的声音幽细有致,我就盯着它看。词典里有一个词叫“御风”,这词虽好,但有些霸气,我还是喜欢陕西的一个县名——扶风。   这日我又读到《西京杂记》上的一段话,还是说到风,我就把它抄写了下来:  
近代金融危机尽管在人类的金融发展史上表现方式不太一样,但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大多是资产泡沫和人性狂欢的结果,每一次金融危机前,往往伴随着金融体系的迅速膨胀,金融机构的冒进扩张,金融市场乱象频发。  第一个就是迷信“这次不一样”。金融危机往往爆发在人类的经济和社会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之后,这时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很大改变,都认为这一轮的经济繁荣是由科技的推动力来实现的,不用受到以前传统的金融规则的影响。在
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妻子叫章宝琛,他们的爱情让人们为之感动。然而,这样浪漫的爱,却是从一场并不浪漫的包办婚姻开始的。  说起来,启功的家世非常显赫,他是雍正帝九世孙,恭亲王弘昼八世孙,曾祖父溥良为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进士,祖父毓隆为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恩科进士,父亲恒同封奉恩将军。奈何启功周岁丧父,幼年祖父也驾鹤西去,家中一贫如洗,一家人住在启功曾祖门生赠予的房子里,生计全靠启功的
赵广汉是西汉时期一位传奇官员。他起于微末,曾经做过郡吏、州从事,担任过平准令、阳翟县令、颍川太守,后来升至京兆尹。他精明强干,不避权贵,政绩斐然。有人赞之清廉循吏,有人毁之狭私酷吏,虽然毁誉参半,但其一直深受百姓爱戴。   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赵广汉不仅敢作敢为,而且工作效率奇高。他有什么秘诀呢?史书称其“善为钩距,以得事情”,赵广汉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梳理出有效信息,推动工作。用现在的话来说
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但作为就业的主力军,二本毕业生们的现状却鲜少有人关注,甚至很多人自己眼中的未来也面目模糊。   在各种就业调研报告上, “二本学校”的表述被折叠在除“双一流”以外的“地方本科院校”之中,在其中生活学习的年轻人,成了舆论场上沉默的大多数。   前段时间,广东F学院的黄灯老师出版《我的二本学生》一书,用自己15年的一线教学经验,通过对4500多个学生
“垃圾食品”的说法,你一定听过。但是,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垃圾食品”吗? 1、世卫从未发布“垃圾食品”名单  世界卫生组织(WHO)食品安全部主任彼得·本·恩巴瑞克曾通过视频澄清:WHO从未发布过一份名为“十大垃圾食品”的名单。这份广泛传播的“垃圾食品”名单中的食物,包括油炸、烧烤、方便面、罐头、冷冻甜点、加工肉类、碳酸饮料、腌制食品、奶油制品等。  实际上垃圾食品这个词并没有严格的量化定义,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