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舆论“民主假象”:情绪的集合就是民意吗?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son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兴起,诸多公众事件得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交换,多元化的意见和视角,也得以汇聚和充分展示,前阵子的“复旦门”和“断交门”都是其中典型。不过这些情况似乎并不能减低人们的焦虑,网络成为人们了解世界的工具的同时,也常常会呈现其暴力的一面,“三人成虎”的社会事件发酵常常并不能带来更多的真相,舆论的道德审判压制了一部分更加弱势的声音,监视和示众并举营造的寒蝉效应让人们分不清到底谁代表了谁,谁又是大多数……很多事情,虽然并没有国家力量的介入,也足以让人们感受到的自身隐私受到的威胁。最显著的是,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兴起,让人们重新思考在中国当下社会,关于“公”与“私”的关系。
  我国市场化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国家一元化逐步过渡到国家一市场二元体制,这个过程,一方面是培育了“个体化”意识,另一方面,也培育了“社会”作为另一个公共领域的价值。同样,个人在“个体化”之后,又开始重新思考“公-私”关系。比如,国家与“家庭”这样的私人场域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哪些家庭事务可以被公权力介入?比如,除了国家和市场之外,还有怎样的社会主体可以介入公共议题的生产或讨论?比如,诸如微博大v账号、微信朋友圈等个人社交媒体,可以在多大的程度上表达怎样的观点?还比如,哪些公共议题是可以由政府决定的,而哪些又必经怎样的社会讨论才能达成共识?……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在“社会”这个全新的场域下追问公和私的关系的问题。
  而对中国人来讲,不仅是因为互联网催生了一个全新的社会舆论场,更可能因为我们的某些历史遗忘与历史记忆的并存,使得类似的上述事件变得既熟悉又陌生。陌生是在于,我们依稀记得,在国家一元体制时代,人们谋取公义的唯一也是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将私事公共化,而那时最常见的公共化就是诉诸代表国家的权力机构,包括:所在单位,居委会,法庭,等等。这些机构在当时的性质是差不多的,都是国家权力在不同场域中的延伸;而今天,碰到事情的人们不再运用这样的“老土”手段,一方面是因为“没用”——企业、社区都不再承担原有的社会责任,而法庭有时候又似乎不是什么事情都能解决的,另一方面,人们开始注重隐私,因此,向熟人求助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不过,近年来,一种新的方式开始兴起,就是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诉诸公共舆论。
  到了这里,事情好像又开始熟悉起来,好像我们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空间——互联网不过是替代了过去我们在村子里,在祠堂上,在族群中开展公审、彼此喊冤的场景,也就是说,我们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在干一件几百年前老祖宗们就干过的事儿,这未免显得太“没面子”——丢了现代人的理性和文明?但是,在笔者看来,这恰恰是现阶段“社会”兴起的过程中需要被我们重视的部分。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看到中国社会传统文化中的“公”的意义:那些过去被认为国家权力难以干涉的民间部分,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公”的职责,这就是来自于民间的自我治理、自我教化。这一方面形成了以习俗为代表的多样化的习惯法渊源,另一方面也形成了现代化初期的“社会”。这样的历史记忆,构成了我们今天,在国家权力(比如法律)力所不能及的部分,依然会采取“让大家评评理”的这种办法来让民间的“公义”介入。所以说,虽然这部分不够成国家或政府力量的介入,却依然有着“公权介入”的效应及其带来的情绪反应:比如,舆论可能导致的对一个人的名誉的影响,舆论的裁判结果成为事件评价的标准,并具有进一步的导向意义,等等。
  但是,这里不可能忽视的是人们对类似这样的现象的担忧。这是因为,在前现代社会中,“民间”所承担的“公义”,虽然依不同的习俗而各有不同,但孤立而言,其价值标准是相对单一而稳定的,与文化传承相连,是历史的、难以争辩的,近乎天然本质而难以动摇——这也是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现代法律制度虽然逐步确立,但在中国民间的渗透在很长时间内依然是艰难而难以到位的。正是民间强大的“公义”力量及其所代表的共同体的稳定性,使得国家权力难以介入到这部分亦公亦私的领域,而“民间”则具有了强大自我净化和治理功能。
  但是在经过国家一市场分化后的今天的现代社会,“民间”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所呈现的舆论意见,与传统“民间”又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虽然前一轮的国家介入消灭了诸多的“习俗”,但“民间”也不再是稳定单一的,而是呈现更多的利益的、阶层的、身份的分化,这是现代化带来的不可避免的趋势,这样的“民间”所伴随的一定是利益分化、立场分化;其次,共同体不再,这使得“民间”变得不那么实实在在,而是空泛得只剩下道德舆论,其依赖的得以有效运作的“组织”力量微弱,难以发挥公信作用;第三,现有互联网的“民意”集结依赖于情绪传播,并进一步在道德、立场、事实上进行分裂,而不是弥合。事实是片面的,情绪是耸动的,道德批判是容易的——这不是标准的八卦是什么呢?最后,在以上这种以各自不同的立场与身份加入的互联网“公审台”中,每个网民手中的键盘无疑都具有一定的权力,但这些权力又同时投射和夹杂着太多的个人因素和情感,因此,虽然评判的权力被稀释,但同时又是高度立场化和个人化的,这就使得这个看似现代性的“民间”审判台未必具有现代民主的意义,而是呈现更多的“民粹”化倾向。
  而对于那些难以诉诸国家权力救济的私人生活而言,民间的“公义”是更加重要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时候,人们愿意拿出自己的隐私来晒一晒,来博取来自民间的一纸判决,虽然可能要冒上被人肉、被暴力的风险。这足以映衬的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民间”所能承载公义的能力的稀薄,人作为个体一旦遭遇危机,难以在社会层面获得有效帮助和支持。
  比如说,个体化尚未培育出健全的“自我”人格——权利与义务边界不清使得“私利”意识取代“权利”意识;比如说,人们尚无法通过同质化的集合来获取本来脆弱孤独的现代人所需要的精神救济——这也是为什么广场舞团队是那么弥足珍贵的原因;比如说,以扶贫助弱为主要使命的社会组织更多起到的是危机救火员的作用,而难以发展出蓄水池的作用——这就使得社会组织难以常态化地贴合成为人生活需求的一部分……在这些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还未建构出来具有公信力的民间公义场,这使得人们更愿意去求助看似公平公正,人人得以发声的网络空间。
  然而,现实“民间”社会的稀薄与网络热闹的“民主假象”,让我们很多人以为:只要情绪集合起来,就是“民意”,而这个过程就是民主。但主要依赖情绪集结而成的“民意”亦是最容易操控的。
  “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中国智慧,仰赖于一个活生生、实实在在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民间社会,及其一整套社会机理,这个过程在于发动群众智慧,而不在于听谁的嗓门大,更不在于以“群众”为名的懈怠责任或利益谋求,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程序正义(而不是权利意识)才是法治建设最要紧的部分。
  摘自澎湃新闻
其他文献
在網络这个虚拟的国度里,有些处于漩涡中心的话题和人物最终被后起的新秀们毫不留情地“拍死”在了沙滩之上,有些却一直能在众多網友心中占有少许位置,至少在茶余饭后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关注。能引起讨论的话题便是好话题,能引起持续关注的话题更是话题中的典范,在人们随意不随意的跟进中,某个人最终被我们记住了,于是,他、她、它火了。全民娱乐的时代,不论是要经历鲜花和掌声,还是吐沫和臭鸡蛋,網络总归是一条成名的便捷通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十几年前北大才子沈灏为转型中国人的纠结,喊出了沉默中的豪迈之言。尽管这位“放歌者”,在十几年后也成我们的同行中的“最无力者”。但我们永远不能因人废言,“让无力者有力”,是政府的责任,是社会的命题,更需要每一个无力者迈开你的双腿:向前走,莫回头!  漫画家朱德庸曾创作漫画集《大家都有病》,描述整个社会里被荒谬价值观压迫的成人世界。漫画中,他觉得大人都不快乐,承受着各种
经典的黑框眼镜、典型的国字脸,出现在人们面前的白岩松,总是一脸正色。滔滔不绝地阐述着自己对新闻、社会以及这个时代的理解。  网络上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类型的“白岩松体”心灵鸡汤。对此。白岩松自己调侃道。“我以前觉得叫白岩松的人在全国可能很少,这些年我觉得叫白岩松的人一定非常多,因为有很多白岩松说的那些话说得真好。”  这话虽是自谦,但白岩松确实很少在网络上活动,“我没有开微信,我也没有上微博。足够
七月的塞北骄阳似火,但沿109国道进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左云境内,一片片林网松萝摇曳,气势雄浑,一个个村庄掩映在树丛中,荫翳蔽日,一条条公路似绿色飘带,云蒸霞蔚,到处呈现出一派山舞青黛水欢歌的塞外风光。绿色左云已成为塞北黄土高原上最靓丽的名片。鸟瞰左云,满日苍翠,绿韵涌动。  2011年以来,左云县委、县政府围绕全省造林绿化现场会的召开。响亮地提出了“生态立县,抓生态就是抓发展”的口号,以绿
如果说所有职业中有几个能被称为“常胜将军”,那么能源、通讯、国企、银行、海关、税务等等,一定在这一队伍中。  1980年代,国企;1990年代,外企;2000年代,互联网;2010年代,创业,“职业温度”不停变换,如何端上一只“金饭碗”是件难事。  西门子移动裁员、转售;摩托罗拉被谷歌收购,裁员,研发部门退出中国;诺基亚裁员,被微软收购;HP全球裁员……  10年前,如果你在上述任何一家企业工作,
向世界出发,流亡,千山万水,天涯海角,一直流亡到祖国、故乡。  ——选自木心遗稿  前年仲夏送走母亲,回京翌日,就在书房圆桌摆上妈妈的遗像,设为小小灵位。到2013年7月的周年忌日,桌面换了鲜花,花旁一盅酒,一小碗咸菜辣椒炒毛豆——妈妈中风那夜有我炒的这份菜,母亲照常饮酒,与我谈笑——摆好了,我就在书房跪倒,对着自己的小圆桌伏身磕头,前额触地时,稍觉有点滑稽,但终于是郑重做了这套规定动作,心想,以
1.增长速度换挡期  中国的经济发展从1978年至今,平均增速是9.8%。在近代经济史上,有过这么高增速的有日本,高速增长期是15年;还有“亚洲四小龙”,高速增长期是20年。中国经济持续30年保持高速增长本身已经是一个奇迹了。按照经济规律,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长时间维持高速增长,就像一个人身体再强壮也不可能长时间高速奔跑。  长期发展累积的问题及面临的新情况也要求中国经济增速换挡。过去中国经济增长主
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機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
我的朋友任勇是一位修养极为全面的艺术家,兴趣及涉猎的方面极广。艺术是相通的,极为广泛的涉猎与修养对艺术家而言,到后来注定会变为极为可贵的滋养。任勇以深厚的文学修养介入到摄影,所以,新著《光景》摄影集便显得特别耐看。这本摄影集的魅力,在于拿在手里,看一次,然后再看一次,想起来再看还想看,每看一次都让人心生喜欢,这就是一种魅力,让人难以放下的魅力!  任勇的作品给我们打开的不是一个窗子,而是多个,四面
当前环境下的大学自主招生改革为优势地位家庭子女增加了机会,以弱势群体子女的损失为代价,故而易于推进,而对大学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则因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和大学管理者的权力而难于推进。  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涉嫌违法违纪接受调查,再次引爆自主招生腐败这个老话题。  当然高校并非清雅纯洁的世外桃源,难免会受到当下物质、势利、浮躁的社会风气的侵蚀,高校阵地一点点沦陷后,自主招生也成为腐败“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