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末,正是王朝更迭的乱世时期。
1642年的春天,崇祯皇帝之妃田贵妃的父亲田弘遇,为保荣华富贵到处搜寻绝色女子进献天子。他以两千金的价钱,将陈圆圆强买了去。这时候的大明王朝,已经是大厦将倾,天灾人祸重重叠叠。陈圆圆入宫不过几日,就传来睢州、太康、宁陵、考城连续失陷的消息。于是她就成了皇帝的灾星被送出宫。
陈圆圆出宫不久,田贵妃病逝,田弘遇的靠山倒了。田弘遇急于笼络人心求保平安,认为值得笼络的人就是吴三桂。吴时任辽东总兵,镇守山海关,手握重兵,年三十一岁。他立即邀请吴三桂到家中宴饮,并派陈圆圆歌舞娱宾、殷勤陪酒。
吴三桂倾倒于陈圆圆的美貌风情,纳为妾。然而军情紧急,吴三桂很快就不得不奉命再赴宁远守城,陈圆圆则只能留在京城。成亲未久,遽相别离。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王朝。而明王朝的北面,与清国对峙相守的关外八城,已经只剩了吴三桂坚守的宁远这么一座孤城。危在旦夕的明王朝前有狼后有虎,不得不指望吴三桂苦守宁远的忠诚了。
然而宁远孤城一座,守或不守意义已经不大。李自成的大顺军却已经逼近了北京城。崇祯皇帝终于做出弃宁远而卫京城的决定,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他放弃宁远城,率部进京勤王。几天以后,吴三桂领着所部兵马和宁远满城百姓,一路拖拖拉拉,奔北京而去。当他一路拨打着自己的算盘磨磨蹭蹭走到丰润时,传来了北京已于前一天失陷、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杀的消息。他只得退回山海关,另做打算。
没过几天,李自成劝降的特使就来了,不但封官许愿,还带来了吴襄亲笔劝降书信。既有官爵,又有家人为质,吴三桂遂决意率部再次进京,归降李自成。但他的心情是复杂的,归降的路上,他下令所部军士都身穿缟素,为崇祯帝后吊孝。
四月四日,吴三桂的队伍走到了永平(河北卢龙县)。就在此时,吴三桂遇到了从北京城里逃出的家人,家人带来的消息令吴三桂瞠目结舌:北京城里那个所谓的大顺王朝,始终改不了山大王打家劫舍坐地分赃的本色,父亲吴襄被李自成的“丞相”刘宗敏给关进了牢里敲诈金银,打得半死不活,吴三桂的宠姬陈圆圆则被刘宗敏强占。
吴三桂闻讯,勃然大怒:“大丈夫连个女子都不能保全,还有什么脸面见人!”当即掉转马头,返回山海关,发誓要与李自成决一死战。只是与李自成翻脸容易,真要决战,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吴三桂手里不过五万余人,何况山海关孤悬,粮草不继,哪有与李自成决战的实力?于是,一个重大的决定就此出台:向清借兵。
事实上,此时的吴三桂并没有向清投降的意思,无论是他写给清摄政王多尔衮的书信,还是野史中的记录,他的本意都只不过是借兵灭李闯,他心里所想的,还是图谋复兴明朝。他当时甚至向清提出了寻找崇祯子嗣,以黄河为界,两国而治的要求。多尔衮也答应了他的要求,愿意让吴三桂做一个中兴明朝的拥驾重臣。
然而,多尔衮和他身边那群早于吴三桂降清的汉臣们,真实的胃口却是非常之大的。在汉人谋士们的主张下,多尔衮没有让吴三桂得到崇祯太子的控制权,而是驱使吴三桂去追击农民军,自己却抢在吴三桂前面进了北京城。原本去迎接崇祯太子即位的北京城官绅士民,就这样迎接来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新王朝。
天下大势,就此落定。吴三桂在降清的路上,也越走越远,直到最后为表忠心,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十二月在昆明金蝉寺残忍杀害南明永历帝父子,成为万人唾骂的千古罪人。在这一场虎头蛇尾的“借兵复国”中,吴三桂除了当上平西王,其他的收获,大约就只有又找回陈圆圆了。
当吴三桂终于位极人臣时,陈圆圆已经是人到中年。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圆圆年长色衰,所得的宠爱逐渐减少。吴三桂虽然宠爱陈圆圆,却并不情愿让世人将自己与她联系在一起。吴梅村写《圆圆曲》,对吴三桂极尽挖苦。尤其是“怮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一句,直将吴三桂降清的缘故,都归在了陈圆圆的美色上头。诗篇一出,吴三桂着实是颜面扫地,他私下里赠送重金,要求吴梅村毁去此诗,只是吴才子坚持不肯。吴三桂虽然专横,奈何鞭长莫及,也只得对此诗装聋作哑了。
吴三桂此人,早年以孝闻名,最后却与父亲断绝关系,致父亲死于李自成之手;以大明忠臣自居,却残杀南明永历帝;以汉家儿孙自居,却主动降清蓄辫;以大清首功自居,最后又来了个三藩之乱……纵观历史,很多不拘小节犯有过失的人,在大是大非面前却坚守原则,如文天祥,他风流好宴饮却终凛天地正气。有些小意温存的人,却往往做出大奸大恶之事,吴三桂就是这类人的好例子。
大概对自己的过去总是有些难以自圆其说,吴三桂开始求道拜佛。那时候的陈圆圆已经年过四旬,无意于后宫中的争宠生涯,就干脆提出出家修道的请求。远离王宫的昆明城郊三圣庵,也就成了她最后的归宿。
编辑/姚晟
1642年的春天,崇祯皇帝之妃田贵妃的父亲田弘遇,为保荣华富贵到处搜寻绝色女子进献天子。他以两千金的价钱,将陈圆圆强买了去。这时候的大明王朝,已经是大厦将倾,天灾人祸重重叠叠。陈圆圆入宫不过几日,就传来睢州、太康、宁陵、考城连续失陷的消息。于是她就成了皇帝的灾星被送出宫。
陈圆圆出宫不久,田贵妃病逝,田弘遇的靠山倒了。田弘遇急于笼络人心求保平安,认为值得笼络的人就是吴三桂。吴时任辽东总兵,镇守山海关,手握重兵,年三十一岁。他立即邀请吴三桂到家中宴饮,并派陈圆圆歌舞娱宾、殷勤陪酒。
吴三桂倾倒于陈圆圆的美貌风情,纳为妾。然而军情紧急,吴三桂很快就不得不奉命再赴宁远守城,陈圆圆则只能留在京城。成亲未久,遽相别离。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王朝。而明王朝的北面,与清国对峙相守的关外八城,已经只剩了吴三桂坚守的宁远这么一座孤城。危在旦夕的明王朝前有狼后有虎,不得不指望吴三桂苦守宁远的忠诚了。
然而宁远孤城一座,守或不守意义已经不大。李自成的大顺军却已经逼近了北京城。崇祯皇帝终于做出弃宁远而卫京城的决定,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他放弃宁远城,率部进京勤王。几天以后,吴三桂领着所部兵马和宁远满城百姓,一路拖拖拉拉,奔北京而去。当他一路拨打着自己的算盘磨磨蹭蹭走到丰润时,传来了北京已于前一天失陷、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杀的消息。他只得退回山海关,另做打算。
没过几天,李自成劝降的特使就来了,不但封官许愿,还带来了吴襄亲笔劝降书信。既有官爵,又有家人为质,吴三桂遂决意率部再次进京,归降李自成。但他的心情是复杂的,归降的路上,他下令所部军士都身穿缟素,为崇祯帝后吊孝。
四月四日,吴三桂的队伍走到了永平(河北卢龙县)。就在此时,吴三桂遇到了从北京城里逃出的家人,家人带来的消息令吴三桂瞠目结舌:北京城里那个所谓的大顺王朝,始终改不了山大王打家劫舍坐地分赃的本色,父亲吴襄被李自成的“丞相”刘宗敏给关进了牢里敲诈金银,打得半死不活,吴三桂的宠姬陈圆圆则被刘宗敏强占。
吴三桂闻讯,勃然大怒:“大丈夫连个女子都不能保全,还有什么脸面见人!”当即掉转马头,返回山海关,发誓要与李自成决一死战。只是与李自成翻脸容易,真要决战,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吴三桂手里不过五万余人,何况山海关孤悬,粮草不继,哪有与李自成决战的实力?于是,一个重大的决定就此出台:向清借兵。
事实上,此时的吴三桂并没有向清投降的意思,无论是他写给清摄政王多尔衮的书信,还是野史中的记录,他的本意都只不过是借兵灭李闯,他心里所想的,还是图谋复兴明朝。他当时甚至向清提出了寻找崇祯子嗣,以黄河为界,两国而治的要求。多尔衮也答应了他的要求,愿意让吴三桂做一个中兴明朝的拥驾重臣。
然而,多尔衮和他身边那群早于吴三桂降清的汉臣们,真实的胃口却是非常之大的。在汉人谋士们的主张下,多尔衮没有让吴三桂得到崇祯太子的控制权,而是驱使吴三桂去追击农民军,自己却抢在吴三桂前面进了北京城。原本去迎接崇祯太子即位的北京城官绅士民,就这样迎接来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新王朝。
天下大势,就此落定。吴三桂在降清的路上,也越走越远,直到最后为表忠心,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十二月在昆明金蝉寺残忍杀害南明永历帝父子,成为万人唾骂的千古罪人。在这一场虎头蛇尾的“借兵复国”中,吴三桂除了当上平西王,其他的收获,大约就只有又找回陈圆圆了。
当吴三桂终于位极人臣时,陈圆圆已经是人到中年。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圆圆年长色衰,所得的宠爱逐渐减少。吴三桂虽然宠爱陈圆圆,却并不情愿让世人将自己与她联系在一起。吴梅村写《圆圆曲》,对吴三桂极尽挖苦。尤其是“怮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一句,直将吴三桂降清的缘故,都归在了陈圆圆的美色上头。诗篇一出,吴三桂着实是颜面扫地,他私下里赠送重金,要求吴梅村毁去此诗,只是吴才子坚持不肯。吴三桂虽然专横,奈何鞭长莫及,也只得对此诗装聋作哑了。
吴三桂此人,早年以孝闻名,最后却与父亲断绝关系,致父亲死于李自成之手;以大明忠臣自居,却残杀南明永历帝;以汉家儿孙自居,却主动降清蓄辫;以大清首功自居,最后又来了个三藩之乱……纵观历史,很多不拘小节犯有过失的人,在大是大非面前却坚守原则,如文天祥,他风流好宴饮却终凛天地正气。有些小意温存的人,却往往做出大奸大恶之事,吴三桂就是这类人的好例子。
大概对自己的过去总是有些难以自圆其说,吴三桂开始求道拜佛。那时候的陈圆圆已经年过四旬,无意于后宫中的争宠生涯,就干脆提出出家修道的请求。远离王宫的昆明城郊三圣庵,也就成了她最后的归宿。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