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存储:“三大方案”起核心作用
■ 本报记者 朱泉峰
在5月18日的IBM 2006系统存储大会上,IBM系统存储部首次向业界发布了IBM系统存储战略,与中国用户分享其系统存储和信息随需应变的理念。IBM专家在现场对整合软硬件和服务的系统存储架构进行了剖析,并向中国用户推荐在此基础之上的三维存储解决方案。
“用户需求”催化存储市场膨胀
根据IDC市场预测,从2005年到2010年,大中华区整体外接存储容量平均年增长率将达到58.6%。什么原因导致存储市场发展如此迅速呢? IBM系统存储部大中华区总经理侯淼向记者透露了目前已知的两个方面。
“首先是数据量和行业监管的需要。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数据容量增长非常迅速,全世界每年在以5%的速度增长,而数据生命周期在一个数据从诞生被使用到被存档、删除的过程都比以前要延长。2003年的数据周期是3.3年,到2005年已经上涨了一倍,达到6.4年,这意味着许多的数据需要存储和管理。”侯淼认为,用户对IBM存储产品的需求仍然很大,2006年在医疗、流媒体,以及国家实施的平安城市等项目上将会得到高速的发展。
“其二,存储的发展在于存储不单单是磁盘的存储,包括信息资产访问和管理,其中涉及到磁盘、磁带,以及SAN Switch相关的软件。此外,存储正在走向层次化,有些数据放在比较快的设备上,有的数据放在比较慢的设备上。”
IBM 全球存储系统事业部销售副总裁Elly Keinan表示:“信息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如何被高效地利用,从而随需应变地服务于企业的业务创新。”
如何才能满足信息随需应变的存储环境?Elly Keinan认为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数据可以分类并按不同优先级进行不同的存储和利用; 第二是这些数据是整合的,一个单独的文件可以在多应用服务器之间共享;第三是可以对存档文件进行挖掘;第四是通过虚拟化技术,使得存储架构的改变不对业务应用造成影响或中断;第五是无论是物理的架构还是虚拟的架构都有统一开放的管理界面,它能给予企业对于存储采购选择的最大自由;最后一个特征是在随需应变存储环境里管理者的管理更加有效,生产力得到更大发挥。
ILM搭建随需应变的信息桥梁
企业如何根据需要长久保存关键任务信息?如何制定自动化管理方针,然后根据企业制定的方针保存信息?如何保护信息资产的安全和机密?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实现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LM)。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是以成本与信息不断变化的价值相对应的方法,从创建到最终处置对信息进行全程管理。ILM使企业可以根据商务、监管和法律方面的要求对信息进行分类、搜索、存档、恢复和删除。
虽然IBM已经能够提供完善的ILM解决方案,但很多国内企业用户仍然对具体如何操作并完成这种解决方案的部署存有疑问。记者专访IBM全球服务部信息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总监Evan Salop并询问了企业部署ILM的具体步骤,他指出了几个关键因素。
第一个是数据合理化。客户应该把有效数据和无效数据区分开,将无效数据删除掉。第二个是应用虚拟化的技术增强存储利用率,有时候客户的存储顺序是会颠倒的。第三部分是对有效数据进行分类。数据经过分类以后会提供不同的服务,不同的服务进行分类分层之后会有不同的硬件设备来支持,在服务层面随着数据价值进行转变的时候,会制定出不同的政策来应对这样的转变。
“三大方案”部署系统存储战略
系统存储架构是IBM三维存储解决方案的基础,通过组合可以构建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LM)、业务连续性以及存储的整合和虚拟化三大解决方案。
简单地说,存储整合和虚拟化可以简化系统复杂性;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LM)通过分级存储的方式实现信息价值和存储方式互相匹配,在生命周期内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信息;业务连续性保证业务连贯性、安全及数据持久性。三者协同工作,将使存储架构更灵活、更有弹性而且更能及时反映用户需求,逐步进入信息随需应变境界。
但从创新的角度看,此次IBM提供给用户的三大解决方案其实并不是全新的概念。IBM系统存储部大中华区总经理侯淼向记者谈起了其中的缘由。
“在半年前规划2006年存储大会的时候,我们就在考虑以什么为主题。ILM、业务连续性、存储的整合和虚拟化在以前我们也提到过这三个概念,为什么把这三个概念在这个大会上又重新提出来?因为以前这些存储的概念在国内也许只是‘概念’,今年明显看到很多的概念已经变成客户的项目。有些客户开始做容灾,开始通过虚拟化减少IT设备的复杂程度。”
关于系统存储的地位,侯淼认为它是IBM系统与科技事业部系统战略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并且秉承了在系统战略中所强调的开放、虚拟化和协作创新等基本思想原则。
据IBM透露,除了强化各种解决方案的概念外,从今年开始,IBM系统存储部将在大中华地区推行“专家在行动”计划,从专业化服务、系统基础架构方案和应用方案三方面提升合作伙伴的专业素质。
渠道:两大计划高低通吃
■ 本报记者 侯晓轩
IBM大中华区策略与地区合作伙伴部总经理蔡世民
5月22日,IBM召开了“协作、创新、成长”的合作伙伴战略新闻发布会,宣布公司根据合作伙伴及其所服务客户需求,推出整合的全新合作伙伴战略,这也是自IBM出售PC业务以后,IBM中国首次发布重大合作伙伴策略。
在新公布的合作伙伴战略中,IBM将系统与科技事业部的蓝旋风、软件集团的蓝色号角和系统技术服务部的蓝色快车等合作伙伴计划都纳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合作伙伴战略框架中。重点针对ISV/SI等以提供软件和解决方案为核心业务的合作伙伴计划“Ecosystem”;以及重在加大IBM覆盖面、主要吸引中小城市合作伙伴的“蓝天计划”。为配合两大合作伙伴计划的实施,IBM还推出了“IBM 360度支持体系”。
“Ecosystem”提升价值
据IBM大中华区策略与地区合作伙伴部总经理蔡世民介绍,新“Ecosystem”合作伙伴战略跨越了原来硬件、软件和服务部门合作伙伴计划之间存在的边界,将其统一纳入到IBM合作伙伴战略的整体框架中。IBM成立专门队伍,有专人与合作伙伴联系,并负责协调IBM的软、硬件部门的资源以及服务产品技术支持、统一的营销、销售和管理策略支持。这样一来,合作伙伴可以通过单一接口与IBM做生意,优化了合作伙伴与IBM各个业务部门之间的合作流程,大大提升了合作效率。
“Ecosystem”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IBM出面协调ISV与SI共同合作,共同拓展市场。ISV与SI之间优势各不相同:ISV了解行业需求,拥有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但它们在IT系统整体部署的能力和区域市场拓展能力方面稍弱;另一方面,SI(系统集成商)的优势则在于拥有与行业客户的良好关系,具备系统集成的实施能力,但它们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应用解决方案来满足客户需求。IBM希望能够通过“Ecosystem”使ISV和SI能够相互合作,优势互补。
蓝天计划加大覆盖
此次是IBM第一次对外公布“蓝天计划”。“蓝天计划”是IBM在中国大覆盖的计划,“意在构建海量蓝图”。
与BPIE部门(策略与合作伙伴部)分工不同的是,“蓝天计划”重点在于开拓此前涉足甚少的中小型城市,招募并培养当地的合作伙伴,以覆盖当地客户需求,为当地企业提供最直接的支持。为此,IBM将组成专门的团队,以IBM中国现有分支机构为网络节点,加大覆盖力度,将覆盖面扩大到200个城市。组建新的百人团队,成立自由社区(Freedom of Code),通过“蓝天计划”及其他渠道向客户及合作伙伴送出25万套IBM软件特惠包,其中包括免费的WebSphere,Rational和DB2的社区版软件,以及涵盖IBM软件全部五大品牌的超过20款的试用版软件,并通过网上专区和IBM.COM,为其提供技术支持。IBM还将通过“蓝天计划”培训当地合作伙伴,并通过这些合作伙伴来完成对当地客户的售后服务支持。
有业内人士认为,PC业务占据IBM中国区很大比例,PC业务出售以后,低端服务器成为海量销售重点。如何提升低端服务器的销售量成为IBM在后PC时代的一道必答题,但是,在竞争激烈的服务器市场,大幅提高市场份额并不容易,自剥离PC业务以来,IBM没有了可以直接接触到中小企业的渠道,而中小企业是目前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群体,IBM需要重新建立一个与中小企业客户沟通的渠道,IBM显然希望能够通过新的渠道策略彻底改变这一现状。不过,有专家评论,IBM如果想要真正深入中小城市、中小企业市场,恐怕还要更多投入一些人力资源,以“成百上千的新军突进”才行。
标准:执着推行BCT
■ 本报记者 陈淑娟
BCT与ATCA两大标准之争似乎愈演愈烈。
2004年第三季度,IBM推出了名为“Blade Center T”的新一代刀片,向2002年英特尔牵头提出的ATCA (Advanced Telecom Computing Architecture,高级电信计算体系结构)标准提出了挑战。在5月18日“ATCA架构未来电信”高峰论坛上,来自IBM的NGN全球首席技术官Bruce Anthony表达了对BCT标准的信心。
Bruce Anthony认为,电信未来的架构是基于IP的通讯,IT与电信标准在技术以及部分市场上呈现出融合的趋势,导致软件、应用在系统中的重要性增加。IBM已经把丰富的IT行业经验融入电信,形成解决方案后提供给运营商。“目前市场上前10位运营商中,有7个已经开始采用IBM的架构”。
IPTV、IMS等下一代网络(NGN)应用,对电信底层的计算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更强大的计算性能、更强大的数据传输能力,与强大计算性能相配套的散热性能和更强大的系统管理能力。BCT拥有业界标准的构建模块,“构建NGN解决方案时,到底一个应用应该放在IT机房还是电信机房?Blade center T有两个机箱系统,拥有相同的模块,互相之间可以热插拔使用,可以根据特定的需求建立相适应的运行环境”,Bruce Anthony说。
采用开放、通用的平台架构是未来电信设备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开放性一直是ATCA最大的优势。从一开始,ATCA就是针对电信市场量身订制的,充分考虑了高带宽传输协议面世后的扩展适应性。在英特尔、摩托罗拉等公司的大力推进下,目前已经逐渐被业界接受,许多主要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已经采用ATCA设计新产品。
最初针对企业服务器市场开发,之后再针对电信市场进行改良的Blade Center T,则受到了“采用的业界标准开放性不够”的质疑。Bruce Anthony表示,一方面,IBM发起成立了Blade.ORG组织,“几百个来自IT和电信领域的ISV都基于此做开发,这样可以丰富基于该平台的应用。”;另一方面,在IPTV上,IBM参加了多次测试,冰岛和法国已经采用了IBM的设备,初步得到了运营商的认可。
“有些设备提供商认为,以ATCA为平台,可以从最低端做到最高端,这是不可能的”,Bruce Anthony表示。他认为,ATCA与BCT的市场定位不同,面向的市场领域也不同。ATCA的注意力更集中在网络层,更加关注产品的基础架构是否满足开放和标准化的要求,而BCT则包含了网络、传输、业务、应用等方面。
IBM认为,通过为电信设备供应商提供可以支持网络层、传输层、业务层等标准的商用通用构件(COTS),能够帮助用户缩短下一代网络的部署过程,同时实现设备供应商从专有平台向开放的标准化平台的过渡。但是,Bruce Anthony指出,“ATCA与BCT这两个标准也会有合作,在产品、生态系统上都可以共用。”
■ 本报记者 朱泉峰
在5月18日的IBM 2006系统存储大会上,IBM系统存储部首次向业界发布了IBM系统存储战略,与中国用户分享其系统存储和信息随需应变的理念。IBM专家在现场对整合软硬件和服务的系统存储架构进行了剖析,并向中国用户推荐在此基础之上的三维存储解决方案。
“用户需求”催化存储市场膨胀
根据IDC市场预测,从2005年到2010年,大中华区整体外接存储容量平均年增长率将达到58.6%。什么原因导致存储市场发展如此迅速呢? IBM系统存储部大中华区总经理侯淼向记者透露了目前已知的两个方面。
“首先是数据量和行业监管的需要。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数据容量增长非常迅速,全世界每年在以5%的速度增长,而数据生命周期在一个数据从诞生被使用到被存档、删除的过程都比以前要延长。2003年的数据周期是3.3年,到2005年已经上涨了一倍,达到6.4年,这意味着许多的数据需要存储和管理。”侯淼认为,用户对IBM存储产品的需求仍然很大,2006年在医疗、流媒体,以及国家实施的平安城市等项目上将会得到高速的发展。
“其二,存储的发展在于存储不单单是磁盘的存储,包括信息资产访问和管理,其中涉及到磁盘、磁带,以及SAN Switch相关的软件。此外,存储正在走向层次化,有些数据放在比较快的设备上,有的数据放在比较慢的设备上。”
IBM 全球存储系统事业部销售副总裁Elly Keinan表示:“信息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如何被高效地利用,从而随需应变地服务于企业的业务创新。”
如何才能满足信息随需应变的存储环境?Elly Keinan认为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数据可以分类并按不同优先级进行不同的存储和利用; 第二是这些数据是整合的,一个单独的文件可以在多应用服务器之间共享;第三是可以对存档文件进行挖掘;第四是通过虚拟化技术,使得存储架构的改变不对业务应用造成影响或中断;第五是无论是物理的架构还是虚拟的架构都有统一开放的管理界面,它能给予企业对于存储采购选择的最大自由;最后一个特征是在随需应变存储环境里管理者的管理更加有效,生产力得到更大发挥。
ILM搭建随需应变的信息桥梁
企业如何根据需要长久保存关键任务信息?如何制定自动化管理方针,然后根据企业制定的方针保存信息?如何保护信息资产的安全和机密?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实现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LM)。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是以成本与信息不断变化的价值相对应的方法,从创建到最终处置对信息进行全程管理。ILM使企业可以根据商务、监管和法律方面的要求对信息进行分类、搜索、存档、恢复和删除。
虽然IBM已经能够提供完善的ILM解决方案,但很多国内企业用户仍然对具体如何操作并完成这种解决方案的部署存有疑问。记者专访IBM全球服务部信息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总监Evan Salop并询问了企业部署ILM的具体步骤,他指出了几个关键因素。
第一个是数据合理化。客户应该把有效数据和无效数据区分开,将无效数据删除掉。第二个是应用虚拟化的技术增强存储利用率,有时候客户的存储顺序是会颠倒的。第三部分是对有效数据进行分类。数据经过分类以后会提供不同的服务,不同的服务进行分类分层之后会有不同的硬件设备来支持,在服务层面随着数据价值进行转变的时候,会制定出不同的政策来应对这样的转变。
“三大方案”部署系统存储战略
系统存储架构是IBM三维存储解决方案的基础,通过组合可以构建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LM)、业务连续性以及存储的整合和虚拟化三大解决方案。
简单地说,存储整合和虚拟化可以简化系统复杂性;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LM)通过分级存储的方式实现信息价值和存储方式互相匹配,在生命周期内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信息;业务连续性保证业务连贯性、安全及数据持久性。三者协同工作,将使存储架构更灵活、更有弹性而且更能及时反映用户需求,逐步进入信息随需应变境界。
但从创新的角度看,此次IBM提供给用户的三大解决方案其实并不是全新的概念。IBM系统存储部大中华区总经理侯淼向记者谈起了其中的缘由。
“在半年前规划2006年存储大会的时候,我们就在考虑以什么为主题。ILM、业务连续性、存储的整合和虚拟化在以前我们也提到过这三个概念,为什么把这三个概念在这个大会上又重新提出来?因为以前这些存储的概念在国内也许只是‘概念’,今年明显看到很多的概念已经变成客户的项目。有些客户开始做容灾,开始通过虚拟化减少IT设备的复杂程度。”
关于系统存储的地位,侯淼认为它是IBM系统与科技事业部系统战略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并且秉承了在系统战略中所强调的开放、虚拟化和协作创新等基本思想原则。
据IBM透露,除了强化各种解决方案的概念外,从今年开始,IBM系统存储部将在大中华地区推行“专家在行动”计划,从专业化服务、系统基础架构方案和应用方案三方面提升合作伙伴的专业素质。
渠道:两大计划高低通吃
■ 本报记者 侯晓轩
IBM大中华区策略与地区合作伙伴部总经理蔡世民
5月22日,IBM召开了“协作、创新、成长”的合作伙伴战略新闻发布会,宣布公司根据合作伙伴及其所服务客户需求,推出整合的全新合作伙伴战略,这也是自IBM出售PC业务以后,IBM中国首次发布重大合作伙伴策略。
在新公布的合作伙伴战略中,IBM将系统与科技事业部的蓝旋风、软件集团的蓝色号角和系统技术服务部的蓝色快车等合作伙伴计划都纳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合作伙伴战略框架中。重点针对ISV/SI等以提供软件和解决方案为核心业务的合作伙伴计划“Ecosystem”;以及重在加大IBM覆盖面、主要吸引中小城市合作伙伴的“蓝天计划”。为配合两大合作伙伴计划的实施,IBM还推出了“IBM 360度支持体系”。
“Ecosystem”提升价值
据IBM大中华区策略与地区合作伙伴部总经理蔡世民介绍,新“Ecosystem”合作伙伴战略跨越了原来硬件、软件和服务部门合作伙伴计划之间存在的边界,将其统一纳入到IBM合作伙伴战略的整体框架中。IBM成立专门队伍,有专人与合作伙伴联系,并负责协调IBM的软、硬件部门的资源以及服务产品技术支持、统一的营销、销售和管理策略支持。这样一来,合作伙伴可以通过单一接口与IBM做生意,优化了合作伙伴与IBM各个业务部门之间的合作流程,大大提升了合作效率。
“Ecosystem”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IBM出面协调ISV与SI共同合作,共同拓展市场。ISV与SI之间优势各不相同:ISV了解行业需求,拥有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但它们在IT系统整体部署的能力和区域市场拓展能力方面稍弱;另一方面,SI(系统集成商)的优势则在于拥有与行业客户的良好关系,具备系统集成的实施能力,但它们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应用解决方案来满足客户需求。IBM希望能够通过“Ecosystem”使ISV和SI能够相互合作,优势互补。
蓝天计划加大覆盖
此次是IBM第一次对外公布“蓝天计划”。“蓝天计划”是IBM在中国大覆盖的计划,“意在构建海量蓝图”。
与BPIE部门(策略与合作伙伴部)分工不同的是,“蓝天计划”重点在于开拓此前涉足甚少的中小型城市,招募并培养当地的合作伙伴,以覆盖当地客户需求,为当地企业提供最直接的支持。为此,IBM将组成专门的团队,以IBM中国现有分支机构为网络节点,加大覆盖力度,将覆盖面扩大到200个城市。组建新的百人团队,成立自由社区(Freedom of Code),通过“蓝天计划”及其他渠道向客户及合作伙伴送出25万套IBM软件特惠包,其中包括免费的WebSphere,Rational和DB2的社区版软件,以及涵盖IBM软件全部五大品牌的超过20款的试用版软件,并通过网上专区和IBM.COM,为其提供技术支持。IBM还将通过“蓝天计划”培训当地合作伙伴,并通过这些合作伙伴来完成对当地客户的售后服务支持。
有业内人士认为,PC业务占据IBM中国区很大比例,PC业务出售以后,低端服务器成为海量销售重点。如何提升低端服务器的销售量成为IBM在后PC时代的一道必答题,但是,在竞争激烈的服务器市场,大幅提高市场份额并不容易,自剥离PC业务以来,IBM没有了可以直接接触到中小企业的渠道,而中小企业是目前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群体,IBM需要重新建立一个与中小企业客户沟通的渠道,IBM显然希望能够通过新的渠道策略彻底改变这一现状。不过,有专家评论,IBM如果想要真正深入中小城市、中小企业市场,恐怕还要更多投入一些人力资源,以“成百上千的新军突进”才行。
标准:执着推行BCT
■ 本报记者 陈淑娟
BCT与ATCA两大标准之争似乎愈演愈烈。
2004年第三季度,IBM推出了名为“Blade Center T”的新一代刀片,向2002年英特尔牵头提出的ATCA (Advanced Telecom Computing Architecture,高级电信计算体系结构)标准提出了挑战。在5月18日“ATCA架构未来电信”高峰论坛上,来自IBM的NGN全球首席技术官Bruce Anthony表达了对BCT标准的信心。
Bruce Anthony认为,电信未来的架构是基于IP的通讯,IT与电信标准在技术以及部分市场上呈现出融合的趋势,导致软件、应用在系统中的重要性增加。IBM已经把丰富的IT行业经验融入电信,形成解决方案后提供给运营商。“目前市场上前10位运营商中,有7个已经开始采用IBM的架构”。
IPTV、IMS等下一代网络(NGN)应用,对电信底层的计算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更强大的计算性能、更强大的数据传输能力,与强大计算性能相配套的散热性能和更强大的系统管理能力。BCT拥有业界标准的构建模块,“构建NGN解决方案时,到底一个应用应该放在IT机房还是电信机房?Blade center T有两个机箱系统,拥有相同的模块,互相之间可以热插拔使用,可以根据特定的需求建立相适应的运行环境”,Bruce Anthony说。
采用开放、通用的平台架构是未来电信设备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开放性一直是ATCA最大的优势。从一开始,ATCA就是针对电信市场量身订制的,充分考虑了高带宽传输协议面世后的扩展适应性。在英特尔、摩托罗拉等公司的大力推进下,目前已经逐渐被业界接受,许多主要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已经采用ATCA设计新产品。
最初针对企业服务器市场开发,之后再针对电信市场进行改良的Blade Center T,则受到了“采用的业界标准开放性不够”的质疑。Bruce Anthony表示,一方面,IBM发起成立了Blade.ORG组织,“几百个来自IT和电信领域的ISV都基于此做开发,这样可以丰富基于该平台的应用。”;另一方面,在IPTV上,IBM参加了多次测试,冰岛和法国已经采用了IBM的设备,初步得到了运营商的认可。
“有些设备提供商认为,以ATCA为平台,可以从最低端做到最高端,这是不可能的”,Bruce Anthony表示。他认为,ATCA与BCT的市场定位不同,面向的市场领域也不同。ATCA的注意力更集中在网络层,更加关注产品的基础架构是否满足开放和标准化的要求,而BCT则包含了网络、传输、业务、应用等方面。
IBM认为,通过为电信设备供应商提供可以支持网络层、传输层、业务层等标准的商用通用构件(COTS),能够帮助用户缩短下一代网络的部署过程,同时实现设备供应商从专有平台向开放的标准化平台的过渡。但是,Bruce Anthony指出,“ATCA与BCT这两个标准也会有合作,在产品、生态系统上都可以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