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它是一种剥离了现象的更高级的思维形态,反映着化学现象及事实的本质,是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概念教学既是高中化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平时的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缺陷,教学方案不完善或理解上的偏差,学生觉得某些概念很难准确把握.
一、高中化学常见模糊概念
1.“稳定性”
在学习物质性质时,经常会出现“稳定性”这个概念.针对不同类别的物质,“稳定性”的含义会有很大的区别,学生容易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因此,物质“稳定性”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模糊概念.常见关于稳定性的描述有下列情况.
(1)非金属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非金属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是指非金属元素氢化物在相同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难易程度.
(2)亚硫酸钠、亚硫酸、亚铁离子、正四价的铅等物质或粒子的“稳定性”.上述物质或粒子的“稳定性”指的是这些物质或粒子容易被氧化或被还原,即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或氧化性.
(3)分散系的“稳定性”.分散系是否稳定指的是分散系中的分散质是否容易发生聚沉.溶液是稳定的,胶体相对还是较稳定的,而悬浊液和乳浊液则是不稳定的.
(4)有机物的稳定性.如甲烷在相同条件下比乙烯、乙炔“稳定”,指的是乙烯、乙炔比甲烷更易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等.
2.物质性质的强弱
物质性质的强弱也是经常出现的一个模糊概念.如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酸碱性的强弱等.在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原理时,经常会用“强氧化剂 强还原剂=弱还原剂(还原产物) 弱氧化剂(氧化产物)”比较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学生也似乎还能够理解.但一遇到实际问题却无从下手,缺乏分析和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
3.溶液的浓度
溶液的浓度在化学原理及计算中的描述有时是很具体的,有时又是很模糊的.在没有具体数据时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尤其是用浓、稀来表示时,就会显得很模糊.例如,实验室制氯气必须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稀,那么到底什么时候才不能被氧化呢?又如,足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开始生成二氧化氮,随着硝酸浓度降低,会生成一氧化氮.那么,多大的浓度才会生成一氧化氮呢?
这些都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的几个容易使学生的理解产生模糊的概念.这些概念之所以会给学生的理解产生困难,既是由概念本身内涵的多头绪导致的,也是由概念的外延不确定形成的.因此,对于不同情况,在教学中必须采取不同的策略,才能使学生有清晰和理性的理解.
二、高中化学常见模糊概念的教学策略
如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尤其是如何准确把握模糊概念的实质、含义和应用,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从备课的教学设计和安排到课堂的教学实施和操作都树立概念作先导的理念.下面以两个具体实例来论述.
1.从实验事实和实际生活引出概念和原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好多概念的讲述都是用实验来说明的.
例如,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概念的引出,分别通过Ba(OH)2
一、高中化学常见模糊概念
1.“稳定性”
在学习物质性质时,经常会出现“稳定性”这个概念.针对不同类别的物质,“稳定性”的含义会有很大的区别,学生容易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因此,物质“稳定性”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模糊概念.常见关于稳定性的描述有下列情况.
(1)非金属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非金属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是指非金属元素氢化物在相同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难易程度.
(2)亚硫酸钠、亚硫酸、亚铁离子、正四价的铅等物质或粒子的“稳定性”.上述物质或粒子的“稳定性”指的是这些物质或粒子容易被氧化或被还原,即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或氧化性.
(3)分散系的“稳定性”.分散系是否稳定指的是分散系中的分散质是否容易发生聚沉.溶液是稳定的,胶体相对还是较稳定的,而悬浊液和乳浊液则是不稳定的.
(4)有机物的稳定性.如甲烷在相同条件下比乙烯、乙炔“稳定”,指的是乙烯、乙炔比甲烷更易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等.
2.物质性质的强弱
物质性质的强弱也是经常出现的一个模糊概念.如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酸碱性的强弱等.在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原理时,经常会用“强氧化剂 强还原剂=弱还原剂(还原产物) 弱氧化剂(氧化产物)”比较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学生也似乎还能够理解.但一遇到实际问题却无从下手,缺乏分析和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
3.溶液的浓度
溶液的浓度在化学原理及计算中的描述有时是很具体的,有时又是很模糊的.在没有具体数据时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尤其是用浓、稀来表示时,就会显得很模糊.例如,实验室制氯气必须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稀,那么到底什么时候才不能被氧化呢?又如,足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开始生成二氧化氮,随着硝酸浓度降低,会生成一氧化氮.那么,多大的浓度才会生成一氧化氮呢?
这些都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的几个容易使学生的理解产生模糊的概念.这些概念之所以会给学生的理解产生困难,既是由概念本身内涵的多头绪导致的,也是由概念的外延不确定形成的.因此,对于不同情况,在教学中必须采取不同的策略,才能使学生有清晰和理性的理解.
二、高中化学常见模糊概念的教学策略
如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尤其是如何准确把握模糊概念的实质、含义和应用,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从备课的教学设计和安排到课堂的教学实施和操作都树立概念作先导的理念.下面以两个具体实例来论述.
1.从实验事实和实际生活引出概念和原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好多概念的讲述都是用实验来说明的.
例如,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概念的引出,分别通过Ba(O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