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考证了金末画家马天章的事迹与《维摩不二图》的流传.其一,白华《送马云汉还燕》诗揭示出画家在金末与白华相识于邓州,后又一起随主将移剌瑗投降南宋.其二,作者推测清内府藏李公麟《维摩不二图》原为马天章父藏品,马天章同名画作或临自此作.李公麟原作后经西方子上收藏,入元后,原作与摹本均经张九思之手进献朝廷,成为元朝宫廷藏品.今日所见王振鹏同名画作,或即源自马天章摹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考证了金末画家马天章的事迹与《维摩不二图》的流传.其一,白华《送马云汉还燕》诗揭示出画家在金末与白华相识于邓州,后又一起随主将移剌瑗投降南宋.其二,作者推测清内府藏李公麟《维摩不二图》原为马天章父藏品,马天章同名画作或临自此作.李公麟原作后经西方子上收藏,入元后,原作与摹本均经张九思之手进献朝廷,成为元朝宫廷藏品.今日所见王振鹏同名画作,或即源自马天章摹本.
其他文献
元代姚式、赵孟頫、牟应龙、钱选、萧和、张复亨、陈慤、陈康祖,后世并称“吴兴八俊”,八人中钱选、赵孟頫因在书画史上的特殊地位,学界对其生平经历已多有研究,而对其余诸人少有关注.本文拟对“八俊”中姚式的生平事迹、现存书迹以及其他相关的问题略作考证,希望通过对姚式交游的考察,更全面地呈现出宋元之际的书画创作和鉴藏网络.
2020年“故宫学学术研讨会”于11月7日-9日在故宫博物院召开.会议以“故宫学”为主题,围绕故宫学理论建设、明清宫廷与典籍文献、明清宫廷与中外交流、明清宫廷历史、故宫博物院文物与历史等五个范围展开.来自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等28个高校科研院所的50余名专家参加了会议.
本文通过考释文彦博《三札卷》所载宋代制度,重新确认了三札的创作时间:《护葬帖》大体作于元丰三年(1080)九月至元丰四年(1081)三月;《预差帖》大体作于元丰四年至元丰六年(1083);《汴河帖》大体作于元丰四年至元丰六年的夏秋两季.上述三帖均作于文彦博判河南府时.
新疆“伊犁九城”在形态及布局上颇为典型,而且由于建于生地,能鲜明地体现出清代驻防城营建思想.利用清宫档案资料,特别是其中所附“式样图”,再结合考古调查与分析,可知“伊犁九城”均为方形城址,并且规划基于一定的模数.城内的布局突出了几何中心的重要性,其中,“满城”惠远城还按照八旗驻防进行了分区.“伊犁九城”在空间布局上,体现出以两座“满城”为核心的双核结构,这是由清时新疆的军政势态所决定的.
西安市长安区近年出土李商隐撰书《王翊元与夫人李氏合祔墓志铭》,是李商隐撰书的唯一存世墓志实物,受到学界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唐长孺先生的名作《论南朝文学的北传》,以本墓志用纯粹散文写成为切入点,对唐代古文运动的发展与影响、李商隐个人的生存境遇和文学旨趣,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故宫养性殿西暖阁佛堂收藏有二十余轴唐卡,为原状陈设文物.本文从文献档案分析入手,并选取了一轴有代表性的唐卡进行颜料的科学研究,结果显示,档案中的颜料与检测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从而厘清了这些唐卡的颜料色系,为甄选修复材料提供了技术支持.
养心殿西暖阁佛堂内原状陈设的唐卡迄今已持续挂供270余年,除灰尘沉积外,唐卡出现虫蛀孔洞、褶皱、折痕、颜料脱落、颜料龟裂、织物断裂、织物缺失、缝线开裂或松散、褪色、污渍等病害.本文经调查唐卡所处环境、探讨唐卡病害原因后,运用预防性保护理念,在古建筑环境改善、原状展陈方式、保护修复和运输方法等方面探索了原状唐卡的最佳保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