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与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建构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DZL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了教育学、文化学、心理学等研究方法,从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現状入手,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人格教育学层面的意义进行了分析、探索和研究。有学者提出,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文化教育的优势,其富含深刻的民族文化,不仅在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作用显著,更具备了传承民族优良文化的使命。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作用是其他运动项目无法替代的。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大学生 人格教育 教育学 建构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5-0019-02
  改革开放将我国的社会生活推向了崭新的时代,在我国高等院校,来自西方的资产阶级价值观随着先进的科技和文化在我国青年群体中大肆传播,一些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受到了负面影响,从而使自身陷入到困惑和矛盾当中,在心理状态不断失衡的背景下,大学生的人格也朝着负面的方向发展,各种消极表现开始增多。对于教育本身而言,大学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传播优秀文化并塑造完善的人格[1],中国的高等教育要适应21世纪发展的潮流,必须把健康人格作为其重要的培养目标和内容。
  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具有现代体育所具有的竞争性、健身性和文化娱乐性,还具有丰富的文化、淳朴的民族精神内涵。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不仅能丰富学校体育的内容,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各生源在地理环境上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通过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学习,使得当代大学生养成重修养、重气节、重独立人格的良好品质,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民族正气。而且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传统道德,如“仁爱思想”“中庸之道”“忧患意识”“献身精神”等,对当代大学生完善人格也有重要的意义。
  一、健康人格的定义及人格形成与高校体育教育的关系
  (一)什么是人格和健康的人格
  在商务印书馆最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修订版中,人格一词的解释为“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人的道德品质,人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
  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并不单纯是智力行为,更重要的是一种心理人格文化,作为跨世纪的青年一代,当代大学生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这是人们主动、积极地调节自我适应转变的根本保证。民族传统体育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身心锻炼价值的体育运动,对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竞争能力、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人格形成与高校体育教育的关系
  学校是教育场所,负责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因此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境因素。而作为教育的传授者,教师对学生成长中的人格影响也极为重要。人的社会化被认为是内化、角色学习和获得价值的统一过程,其发展在体育教育中较为明显,体育教育主要是通过身体的操练活动,使得练习者的生理与心理、智力与体力全部参与运动,不断达到新的环境适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体育教育在对大学生人格教育方面的影响是深刻的。
  二、人格与人格教育的研究进展
  (一)国外的人格教育学研究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经济、科技、教育、信息都很发达的国家,对人格的教育始终都给予高度的重视,而且客观来讲,取得了可观的成果。新加坡既重视智商教育,又重视情操教育。日本的教育目标是学生要有自由、自律的精神,宽阔的胸怀,健壮的体魄和丰富的创造力。德国学校不止传播知识,而且要关心学生品德、性格的培养。
  (二)中国的人格教育学研究
  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在学校教育中引入人格及人格教育,90年代逐步成为热点。2001年9月20日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反映了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对人格教育的高度重视。
  在关于“体育与人格教育”的相关研究中,多是阐述从体育方面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缺乏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人格教育,当代中国大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实践民族传统体育,体验到中国文化中这一核心品质。而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传统精神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逐渐消失。
  三、我国当代大学生人格缺失的境况
  从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中可以看到,大学生人格状况不容乐观,这是我们的教育内容缺乏对大学生进行人格的培养导致的。具体表现在,一是“德智分离”,大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上去了,思想道德水平降下来了。二是“知行分离”,当代大学生的观念与习惯、思想与行动常常是矛盾的统一体。[2]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相违背,言行不一,知行脱节。三是表现在“义利分离”,个别大学生利重于义,有对金钱物质盲目崇拜的倾向。他们在通过高考后表现出目标迷失和动力的丧失,在面对压力与竞争时不知所措。
  四、民族传统体育在建构“精神成人”层面的教育学意义
  民族传统体育也能充分反映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并且文化底蕴深厚,体现出民族风格的独特性。中华传统体育精神是以诸子思想为基本原材料构架而成。孔子是以号召天下“克己复礼”而行“仁政”为己任的追求①“成人”教育②。社会民众在体育、文艺等方面的表达,不仅是简单的娱乐,更是某种属于自身民族思维方式和思维特点的体现,是一种价值观和情感的表达。
  (一)民族传统体育“天人合一”的东方哲理,有助于形成当代大学生特有的中国文化品格
  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文化的组成之一,在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方面作用显著并且无法替代。“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潜质”,在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华夏审美文化的“中坚思维”。李小龙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格斗家和哲学家,他在生前是教育习武之人,并将中国武术带向世界,他认为武术的关键在于运用和行动。武术不仅重视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而且注重群体本位的价值取向。因此武术被看作是对自然的重视,是符合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处、良好结合的典范,故而可以达求和谐统一,并谓之“天人合一”。   (二)民族传统体育“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有助于树立当代大学生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我们党一直认为,如果一个民族缺乏了振奋的精神及崇高的品格,就难以在世界民族之林立足,党和政府应始终强调对传统民族精神的弘扬,视其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对此,应通过具体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实践方式,坚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原则,以最高的效率和最直接的方法,在体育教育中充分融入武术教育。[3]
  可以说中国武术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它对于民族精神的体现更加直接并深刻,武术中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中国武术的特点是教育人们怎样打,但更深刻的意义在于让人们理解怎样通过自身实力的提升以避免冲突,这也是我国不征服文化特点的充分体现。武术的宗旨在于“如何不打”,但保证这一點的前提是“如何打”,当自身不具备“打”的实力,就不能做到“不打”。因此武术的“怎样打”和“怎样不打”其实是具有辩证统一性的,它很好地反映出自强的民族精神。
  中国武术在振奋民族精神方面作用非常显著,在近代人们就已经开始认识到中国武术的传播价值,孙中山先生曾为精武体育会题词“尚武精神”,也是对武术精神的高度评价和概括。在民国初期,国民精神达到新的高度,这也与尚武精神的推广和深化密不可分;到了民国中期,张之江先生创建国术馆后,曾希望通过武术精神达到振奋民族精神以激发国人斗志的目的。电视剧《亮剑》中曾说过:“亮剑,亮出的是气势,彰显的是男子汉的气势和精神。”这一精神也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具体化的体现。以近代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当代大学生充分需要具备尚武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品质,以本世纪我国的社会实际为立足点,同时也需要强调厚德载物的尚武精神。[4]
  (三)民族传统体育“反求诸己”的行为观念,有助于树立当代大学生的行为准则
  许多哲学的、政治的观念产生,都以伦理思想为起点,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便是典型的“反求诸己”式的聚向伦理中的反思。认为齐家、治国、平天下都要以“修身为本”。中国传统体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受宗法制度的影响,评价一个人武艺的强与弱,最重要的是将技艺和道德修养作为一体的参考。
  五、结语
  荣格有句名言:“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长智慧的过程也是优化人格整合的过程。丰富的知识则使人自信、坚强、理智等。
  民族传统体育对当代大学生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可以使他们的身体素质有所提升,而且还能够使他们充分掌握传统文化,从而完善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对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产生影响。
  注释:
  ①《论语颜渊》:“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②《论语宪问》记载说:“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藏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孔子认为,人如果具备了藏武仲等这些代表性人物所具有的“知”(智慧)、“不欲”(仁德)、“勇”(勇力)和“艺”(多才多艺)等四个方面的特点,然后“文之以礼乐”,也就是经过了礼乐道德修养教化,这样的人可以称之为“成人”。显然,孔子所谓的“成人”,意指“全人”“完美的人”而言,也就是人格和素质各方面的发展都是十分完美的人。
  参考文献:
  [1]何盛.试论“文化育人”教育理念与我国当代大学生体育“文化本位”思想[J].人大复印资料,2009(11):48-50.
  [2]菊明.当代大学生人格缺失探析[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4):55.
  [3][4]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武术培育民族精神的理论及实践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8(6):31-35.
  责任编辑:景辰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学生组织以学生会为主要载体,学生会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随着“双一流”专业建设不断推进,各高校专业发展背景下,学生组织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成为高校教育研究的新课题。文章以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旅游管理“西部一流”专业学生组织案例,试图从学生组织发展构建视角出发,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背景下学生组织制度建设、职能优化以及载体搭建等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旅游管理 学生组织 优化路径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朝着纵深方向发展,民主法治进程的加快进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正稳步推进,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也在不断增长,对公权力的控制和监督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关注点,加强依法行政,加快建设和发展行政公开是实现法治社会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对9部地方行政程序规定进行比较分析,剖析出目前我国程序规定中行政公开原则存在的问题和疏漏,并从地方立法着手,立足了国家本土,为原则的建设和实现提供了浅薄建议。
摘要:导向标识系统是一门融艺术性、功能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它既具有指引性和导向性的功能,同时也影响着对园区环境的系统化管理。随着国内文化创业园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形式和环境空间的不断复杂化,如何建立一个完善合理的、既能方便人们出行又能美化产业园环境的导向设计系统,正被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员所关注。本文在指出目前国内文化创意园导引标识系统设计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创意
摘要:当今社会,新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受新媒体发展影响最大的就是当代大学生。为了使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成长中有着良性的发展,在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基础上,本论文通过对大学生成长情况的调研,努力采取相应措施,向更加有利于大学生成长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调研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9-0009-02  在新
[摘要]戏剧的“舞台性”决定了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它必定有特殊之处。这不仅表现在戏剧的语言上,还表现在戏剧的翻译过程、翻译方法上。本文试从戏剧翻译的特点出发,对《推销员之死》的两个中文译本进行分析比较。  [关键词]戏剧翻译 《推销员之死》 表演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1-0031-03  Death of a Salesman
摘要:20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此带来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然而我国的垃圾分类处理情况目前和日、德等发达国家相比,还不够成熟。本文以江苏师范大学泉山校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手段,了解该校区生活垃圾分类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其不足,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校园垃圾 垃圾分类 回收利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要:在年轻人的娱乐生活中,“桌游文化”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中国文化产品市场的消费群体多,而喜欢桌游的潜在消费者数量巨大。现阶段的桌游产业发展蒸蒸日上,中国在营业的桌游吧数目也有几百家,经营发展模式逐渐成熟,而且盈利可观。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和拟建设高校桌游吧,结合高校学生需求,讨论在高校建立桌游吧的可行性。  关键词:桌游吧 高校 可行性研究 大学生娱乐新方式  中图分类号:G804
摘要:本文介绍了社会治理智能化的重要性,总结了淄博市社会治理智能化的主要做法,对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提出了加强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的资金保障和人才保障、推进信息公开共享和事务共治、加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治理 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0-0241-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
摘 要:在世界声乐史上,艺术歌曲以其独具一格的音乐魅力,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中国艺术歌曲作为艺术歌曲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国音乐及文学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黄自作为中国艺术歌曲的重要奠基人,他的作品一定是我们要去重点分析研究的,只有理论的指导才能促进实践的发展,本文希望通过对《点绛唇·赋登楼》的作品分析、声韵行腔、演唱处理、对歌曲意境的研究,以期更加沁人心脾的歌曲表达,能够对演唱这首声乐作品的演唱者提供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外语选修课——俄语国家通识课”开设的背景分析,探討了这门通识选修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及其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学界同行进一步全面深化对“大学外语选修课——俄语国家通识课”的设置和建设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外语 选修 俄语国家 通识课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