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松多蓝闪石榴辉岩的变质演化:相平衡及变质作用P-T轨迹

来源 :岩石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wang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松多蓝闪石榴辉岩主要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蓝闪石、绿帘石/斜黝帘石,及少量的金红石、石英、多硅白云母和普通角闪石。石榴石具有成分环带,从核到边Xpy升高,Xgr降低,部分石榴石外边缘受退变质改造影响,形成富Xgr的成分带。利用NCKMnFMASHTO体系中的P-T视剖面图,结合石榴石边部最大Xpy等值线和多硅白云母最大Si-含量值确定了松多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条件为30±0.6kbar和610±6℃。石榴石核部到幔部成分环带记录的相对平缓的PT轨迹反应了岩石早期经历了以加热升温为主、轻微加压的缓慢俯冲过程,地温梯度为7~8℃/km。石榴石幔部到边部成分环带,结合多硅白云母最大Si含量等值线模拟了以缓慢升温、快速增压为特征的P-T轨迹,反应了岩石由早期的缓慢俯冲进入到后期的快速俯冲阶段,地温梯度由7~8℃/km减小到5~6℃/km。峰期之后的榴辉岩经历了早期近等温减压的变质过程,以硬柱石和少量滑石的脱水反应生成蓝闪石和绿帘石(约22~23kbar)为主要特征。其后的晚期退变质阶段以硬柱石消失后局部成分域内由富余流体的消耗形成冻蓝闪石(约16kbar)以及蓝闪石和绿辉石边部发育后成合晶为特征(11~12kbar),石榴石边部的韭闪石冠状体和金红石边部生成的榍石退变边也大致发生在该阶段。榴辉岩近等温减压的变质过程可能代表了早期的构造快速抬升过程。松多榴辉岩带可能代表了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内一条新的大洋型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大约266Ma的榴辉岩相变质时代说明在拉萨地块内部可能存在过一个二叠纪的古特提斯洋盆。
其他文献
组织公平与员工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已经被学者和企业家关注已久,然而二者之间的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基于中国管理情境中领导的独特地位,文章从组织公平视角出发,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实践教学得到了重视提升。新课程教学改革主要因素在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地理科学进步、基础教育等方面,进而引发了地理实践教学改革。在其多方面作用下,
介绍了化工装置安全仪表系统功能安全相关标准及其安全完整性等级定级验证的依据,阐述了安全定级验证的国内外现状。分析了IEC61508和IEC61511标准的含义、系统功能安全定级
为了掌握我国居民骨质疏松症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状况,科学制定骨质疏松症防控政策。2018年开始,在国家卫健委疾控局的领导下,在中央转移支付地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支持下,中国
作为会计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人力资源会计重视人的价值,对其计量和报告,可以使各部门合理有效的利用人力资源,合理开发人力资源,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但在实务工作中,人力
实验教学是印刷工程专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理论教学相比,更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结合我校印刷工程专业教育的发展,分析了传统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