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仪表类课程的多元考试模式改革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zhang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仪表类课程一般具有内容涵盖面广,知识点繁多、琐碎,需要分析和掌握的图片多,实践环节占比大等特点,采用传统的“笔试+平时成绩”考试模式存在诸多弊端。据此,采用“笔试+口试+操作考核+平时成绩”的多元考试模式,四者各有侧重、分工明确、互为补充,全面、真实考查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社会能力。经过实践验证,改革后的考试模式起到了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达到了考试的目的。
  关键词:考试改革;多元考试;仪表
  作者简介:倪敏(1979-),女,河北保定人,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技能培训中心(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河北 保定 071000)魏向国(1979-),男,河北衡水人,神华国华定洲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河北 定州 073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Z201133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098-02
  “电厂化学仪表”是一门典型的仪表类课程,主要介绍火力发电厂及其他工业生产过程中常用的化学分析仪表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安装、使用、维护、优缺点、工程应用等,其中包含很多仪表的结构图、流程图、面板图的理解和分析,以及仪表的安装、使用和维护等实践环节,具有教学内容涵盖面广,知识点繁多、琐碎,需要分析和掌握的图片多,实践环节占比大等特点。
  一、传统考试模式的弊端
  通过对课程内容和特点的介绍可以看出,仪表类课程若采用传统的“笔试+平时成绩”考试模式,难以全面、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也难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课程内容涉及繁多、琐碎的知识点,而且需要分析和掌握的图片很多,单靠期末笔试来考查,在试题类型和数量上很受限制,往往造成“顾此失彼”。
  第二,此类课程实践环节占比大且很重要,因为仪表的安装、使用、校验、维护等内容,只有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掌握,印象也更深刻。而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往往难以保证学生人手一台,在分组操作过程中,常有学生存在依赖心理,以看代做,甚至以玩代做,蒙混过关。对于实践环节的考查,仅靠实验报告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的掌握情况真实反映学生的水平和学习态度往往很困难,需要一种更加直接的考核方式。
  第三,目前普遍采用的“笔试+平时成绩”考试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期末笔试的比重,但仍然有一部分学生抱着“能过就行”的心理,向期末笔试“押宝”。这部分学生即使上课出勤率很高,作业和实验报告也都能按时完成(一般情况下并非独立完成),但由于学习主动性差,学习只是为了应付期末笔试以达到“不挂科”的目的,而不是真正学会知识、掌握技能。采用传统的考试模式,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这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二、多元考试模式的提出
  鉴于传统考试模式的弊端,对本课程进行了“笔试+口试+操作考核+平时成绩”的多元考试模式改革,四者分工明确,互为补充。笔试主要针对琐碎的理论知识点,通过笔试题型的改革,大幅度降低“机械记忆题”的比重,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解,灵活运用;口试主要针对大量的图片分析,通过对仪表结构图、流程图的考查,使学生掌握仪表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操作考核主要针对实践环节,考查仪表的安装、使用、校验和维护等,通过单人操作考核,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切实提高动手能力;平时成绩包含作业、实验报告、阶段测验、出勤、课堂表现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
  三、多元考试模式的实施
  本课程的多元考试模式采用“4+2+3+1”(笔试40%+口试20%+操作考核30%+平时成绩10%)的权重分配比例。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笔试(40%)
  对传统的笔试题型进行了改革,将常规的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和判断题加以拆分并重新组合,去掉单纯的简答题,将相关知识点融入分析题中。改革后,笔试试卷包含选择填空题、判断改错题和分析题三个题型:选择填空题除设置选项外还预留填空处,学生如果认为几个选项均不正确,则在空白处填写正确答案;判断改错题,学生先判断正误,如论述错误,则需对其进行改正;分析题综合考查学生的识图、绘图、分析、简答等能力,每个题目均包含若干个小问题。
  笔试采用“教考分离”的出卷方式,授课教师和出卷教师非同一人,出卷教师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的教学大纲出卷,以保证对课程主要知识点的考查不偏离教学大纲,同时也降低了教师授课过程中的主观因素。
  笔试采用A/B卷制度,考试时每个学生与其周围学生的试卷均不一样。笔试用时为1.5~2小时。
  笔试阅卷采用“流水线”方式,至少3名阅卷教师参与,每人负责一个题型,其中客观题由非授课教师评阅,主观题由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酌情评分。
  2.口试(20%)
  编制口试题库,题库中大约有20套题。每套题针对2~3张图片进行分析,并设置小问题。小问题包含3~4道必答题和1~2道选答题,必答题是和图片相关的基本知识,考查学生对大纲要求的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选答题是一些延伸知识,涉及范围广,有一定难度,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自学和拓展能力,属于区分学生层次的题目。
  口试题库的编制至少有2名教师参与,题库中的题目和评分标准初稿确定后,由1~2名资深教师审核。
  口试过程至少有2名教师参与,其中1人负责组织学生现场随机抽题并提问,1人负责记录学生的回答情况、语言组织和表述情况、仪态等,口试结束后2名教师共同整理学生的口试记录单。每个学生的口试时间为10~15分钟。为了节约时间,口试分多组同时进行。
  口试的评分至少有3名教师参与,其中必答题由2名非授课教师依据评分标准评阅,选答题由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酌情评分。   3.操作考核(30%)
  操作考核编制操作试题库,题库中大约有10套题。每套题包含1道仪表安装题、1道仪表校验题和1道排除故障题。试题的形式和难度与学生在实验课中练习过的操作项目相当。
  操作试题库和评分标准的编制、对操作考核过程的要求与口试基本相同,只是每个学生的考核用时较长,为1小时左右。操作考核的评分由监考老师依据评分标准和学生的操作过程及完成情况酌情评分。
  笔试、口试和操作考核均安排在课程结束后进行。
  4.平时成绩(10%)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实验报告、阶段测验、出勤率和课堂表现五项,由授课教师根据各项的平时记录来评分。
  四、考试改革的效果分析
  本课程的多元考试模式改革经过两届学生的实践,达到了全面、真实考查学生水平,锻炼学生多种社会能力,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由于对笔试题型进行了改革,学生必须“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才能作答,杜绝了传统笔试题型靠“瞎碰”也可以答对的现象。这样一方面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从机械的记忆转向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分析和灵活运用,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的做事态度。例如在做选择填空题时,虽然题目要求中写明了“没有正确选项则在括号里写‘无’,并把正确答案写在后面的横线上”,仍然有个别学生只写正确答案而忘记在括号里写“无”,等试卷返还学生后,学生便会意识到是自己的粗心大意导致了丢分。
  第二,通过口试,一方面加大了对大量且重要的图片知识的考查力度,加之选答题对知识的延伸,更加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口试给学生提供了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述能力,帮助学生缓解了在重要场合容易产生的紧张情绪。有的学生心里知道答案却难以用清晰流畅的语言表述出来,有的学生则能表达得简明扼要,还有的学生心理素质差,看见别人回答问题自己就紧张,后经过老师、同学的鼓励和自我调节,自己在口试时反而不紧张了。这些都是笔试无法实现的。
  第三,由于操作考核是单人考,每个学生在实验课上练习得都很认真,这和以往有些学生在做实验时依赖本组同学、自己不动手的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而且学生在独立完成一两次实验操作后,增强了自信心,便会对动手操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不仅很容易就掌握了知识,也提高了实践技能。这些靠笔试和实验报告是无法实现的。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本课程的多元考试模式在方案的设计和具体实施上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笔试、口试和操作考核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值得商榷,但要注意三者不可有一项过重或过轻,否则容易引导学生顾此失彼。
  第二,注意对笔试题量和各题型所占比例的控制,建议适当加大客观题的比重,而且要严格执行A/B卷制度。
  第三,注意口试题库和操作试题库中题目难易程度的均衡,否则难以真实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还容易给学生造成考试不公正的主观印象。
  第四,参与编制和审核试卷、试题库、评分标准的教师以及组织考试的教师,应该是对本课程比较了解的教师,并与授课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
  六、结论
  针对高校仪表类课程传统“笔试+平时成绩”考试模式存在的诸多弊端,提出了“笔试+口试+操作考核+平时成绩”的多元考试模式,并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经过实践验证,改革后的考试模式全面真实考查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激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能力,达到了考试的目的。最后,分析了多元考试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建议,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钱兵羽.高校工科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的科学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5):99-100.
  [2]姚勇.高校素质教育与大学考试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3):168-169.
  [3]段红峰,方莉.高校课程考试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0,(12):24-25.
  [4]刘勇,李西营,高丽,等.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3):81-82.
  [5]刘亚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多元考试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7):12-13.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荷塘月色》写于20世纪20年代,是现代文坛脍炙人口的一篇佳作。朱自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构造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童话般意境的艺术世界:荷叶田田,莲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溶溶。同时这也是朱自清先生构筑的一个与现实世界对立的陌生的艺术世界。在这个狭小的一个人的世界里,他喃喃自语——“与其说在观赏景物,不如说在逼视自己的灵魂深处;与其说写下的是他看到、感觉到的一切,不如说他在构筑一个他心中渴望的、超出了平常的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