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在位于青岛崂山区国际交流中心的公司见到了柳莹洙夫妇和他们的孩子。柳莹洙,一张国字脸、身材壮硕,看起来是典型“山东大汉”的形象,夫人宋贵彬却身材娇小。三五句话之内,根本听不出他们是外国人,而柳莹洙的口音里还带着点青岛味儿。至于他们的一双儿女,言谈举止几乎和青岛当地的孩子没有什么差别。
柳莹洙和他太太原先的家庭背景、学业以及工作都和中国没有交集,可差不多10年前,他被当时任职的一家韩国海运企业派驻到青岛担任首席代表,改变了他一生的走向,“从那时起,我的心可以说就没有离开过青岛,没有离开过中国。”
2008年金融危机时,很多在青岛在中国的同乡都关掉工厂卖掉房子返回韩国,柳莹洙也面临着失业的危险,但他咬牙坚持了下来。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他现在和妻子儿女住在韩国驻青岛总领事馆旁的一处高档住宅小区——福润山庄里,背靠崂山的余脉,面对着大海,过着依山傍海的悠闲日子。
说起吃饭,柳莹洙一家首先想到的不是去吃韩餐,而是附近的三合园饺子和火锅。天长日久,夫人也学会了好多种中国菜的烹饪,酸辣土豆丝、西红柿炒鸡蛋对于他们来说是真正的家常便饭。“每次回到韩国,我们一家都会觉得吃得很不适应,口味太清淡了。”柳莹洙说。
他们的女儿和儿子,来到中国的时候一个5岁、一个3岁,现在都已经上中学了,他们在中国生活的时间远比在韩国长。宋贵彬告诉记者:“我女儿和儿子在一起的时候,更多的是使用中文。”她非但没有因此不快,反而会很欣慰,“我希望他们将来成为中韩文化交流的使者。”宋贵彬是一名在青岛科技大学担任韩语专业教学的外教,去年她通过严格的考试,成为山东省首批获得教授外国人汉语资格的外国人。“未来,我的孩子不管是回韩国上大学,或者上青岛大学,或者去北京读大学,我都会很高兴。”
和柳莹洙有类似经历的韩国朋友很多,他们过去都是韩国公司驻青岛的工作人员,在离开了原公司之后,都没有返回韩国,而是在青岛扎下根来。柳莹洙就和身边的几个朋友合开了几家公司,除了自己的老本行物流以外,他还从事食品的进出口,把韩国的牛奶、年糕、小包装食品进口到中国。
“韩国到青岛空运的话一两个小时,海运也不过一夜时间,所以只有韩国的巴氏牛奶才能进入中国市场。”柳莹洙说。其实,最近风靡淘宝的韩国宾格瑞香蕉奶有相当一部分就是经过他的公司进口到国内的,他还把云南大理的咖啡豆出口到国外。
他最引以为豪的项目是在青岛下面的一个县级市——胶州市开了一家有机养猪场,青岛胶州里岔镇素以本地产的黑猪闻名,而柳莹洙他们又引进了瑞典优良品种,从事良种猪及商品猪饲养、良种猪推广及肉品加工。他们的全部设备都是从德国进口的BIG?DUTCHMAN系列,能实现温度、通风、喂水、喂料、清粪等全电脑控制,严格按照有机农场的要求经营。
“农场现在有两万头猪,未来5年的目标是20万头,我们的想法是为百姓提供健康、安全、优质的生活资料,让他们的饮食没有后顾之忧。”柳莹洙很严肃地进一步解释说,“我们发现,当地的一些农民还比较贫穷,生活不太好。这个农业项目的投资人是韩国最大的农场主,不缺钱,他和我们几个合作伙伴的想法都是一样的,不能在中国赚了钱就拿回韩国去,而是要用在这里,反馈给当地的百姓。”记者了解到,他们的有机农场虽然刚刚起步,但是已经在周边的一些山村小学里设置了多项奖学金,资助当地家庭贫困的孩子。
自中韩建交以来,韩国在青岛的投资持续增长,在山东的8.8万韩国侨民中大多数在青岛,加上平时的流动人口,常在青岛生活的韩国人估计已经超过10万人。特别是在青岛的城阳区,5万多名韩国侨民经营着3000多家店铺,很难区分这是在韩国还是在青岛。
“对韩国人的精神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万世师表’孔子和孟子都是山东人,从山东传到韩国的炸酱面深受韩国人喜爱。”现任韩国驻青岛总领事黄胜炫这样介绍道。山东省是韩国和中国交流的起点,在中韩建交之前,就有了航运和经济的往来,山东飞往韩国的航班每周有近150班,与仁川等地也有定期客轮和集装箱货轮。
作为中韩客货班轮航线开创者的威东航运副社长李建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韩建交之前只有一条租来的旧船负责山东到韩国的客货运输,而现在跑青岛到仁川航线的新金桥5号已经是亚洲最大最快最豪华的客货班轮,说是海上的国际五星级酒店毫不为过。22年来,仅威东航运一家公司就累计运送旅客355万人,集装箱160万个。
据介绍,目前,山东的韩资企业数量(6000家)和投资总额(82亿美元)在中国所有省区市中排名第一,山东省与韩国的贸易额达291亿美元,相当于韩国第十大贸易伙伴国的规模。韩企在青岛的投资占韩企在华总投资额的60%,这些企业的原料采购、产品销售等都与韩国国内密切相关,对韩国经济的影响也不小。
无论地理、历史、文化、气候以及各种生活资料上,韩国人对山东都比较容易适应,经营企业更方便。韩国政府对青岛非常重视,李明博总统上任后,继北京之后访问的第二个城市就是青岛;历任韩国驻青岛总领事也都明确表示,青岛是追求世界化的韩国企业要成功定居扎根的地方。为此,韩国一直为使企业在这里像在国内一样无障碍经营竭尽全力。
柳莹洙:自贸区建立后,食品价格可能降一半
柳莹洙坦率地告诉记者,中日韩自贸区未来如果能开辟,对于他们这些在中国发展事业的韩国人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特别是进出口以及农业领域,他们目前的经营发展模式必将根据新形势的发展而发生巨大的转变,如果能在其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就会有很好的发展,反之就有可能被淘汰掉。
但是,对于中国的普通市民来说,买到韩国的商品,特别是生鲜食品会越来越方便,越来越便宜,价格也许只有目前的一半,在中国市场上会很有竞争力。“比如说现在很火的韩国香蕉奶,在韩国超市里也就相当于一盒3元人民币,可在中国能卖到7元,这在将来肯定会有大幅度的下降。”当然,也会有更多的中国优质低价商品去往韩国。
柳莹洙和他太太原先的家庭背景、学业以及工作都和中国没有交集,可差不多10年前,他被当时任职的一家韩国海运企业派驻到青岛担任首席代表,改变了他一生的走向,“从那时起,我的心可以说就没有离开过青岛,没有离开过中国。”
2008年金融危机时,很多在青岛在中国的同乡都关掉工厂卖掉房子返回韩国,柳莹洙也面临着失业的危险,但他咬牙坚持了下来。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他现在和妻子儿女住在韩国驻青岛总领事馆旁的一处高档住宅小区——福润山庄里,背靠崂山的余脉,面对着大海,过着依山傍海的悠闲日子。
说起吃饭,柳莹洙一家首先想到的不是去吃韩餐,而是附近的三合园饺子和火锅。天长日久,夫人也学会了好多种中国菜的烹饪,酸辣土豆丝、西红柿炒鸡蛋对于他们来说是真正的家常便饭。“每次回到韩国,我们一家都会觉得吃得很不适应,口味太清淡了。”柳莹洙说。
他们的女儿和儿子,来到中国的时候一个5岁、一个3岁,现在都已经上中学了,他们在中国生活的时间远比在韩国长。宋贵彬告诉记者:“我女儿和儿子在一起的时候,更多的是使用中文。”她非但没有因此不快,反而会很欣慰,“我希望他们将来成为中韩文化交流的使者。”宋贵彬是一名在青岛科技大学担任韩语专业教学的外教,去年她通过严格的考试,成为山东省首批获得教授外国人汉语资格的外国人。“未来,我的孩子不管是回韩国上大学,或者上青岛大学,或者去北京读大学,我都会很高兴。”
和柳莹洙有类似经历的韩国朋友很多,他们过去都是韩国公司驻青岛的工作人员,在离开了原公司之后,都没有返回韩国,而是在青岛扎下根来。柳莹洙就和身边的几个朋友合开了几家公司,除了自己的老本行物流以外,他还从事食品的进出口,把韩国的牛奶、年糕、小包装食品进口到中国。
“韩国到青岛空运的话一两个小时,海运也不过一夜时间,所以只有韩国的巴氏牛奶才能进入中国市场。”柳莹洙说。其实,最近风靡淘宝的韩国宾格瑞香蕉奶有相当一部分就是经过他的公司进口到国内的,他还把云南大理的咖啡豆出口到国外。
他最引以为豪的项目是在青岛下面的一个县级市——胶州市开了一家有机养猪场,青岛胶州里岔镇素以本地产的黑猪闻名,而柳莹洙他们又引进了瑞典优良品种,从事良种猪及商品猪饲养、良种猪推广及肉品加工。他们的全部设备都是从德国进口的BIG?DUTCHMAN系列,能实现温度、通风、喂水、喂料、清粪等全电脑控制,严格按照有机农场的要求经营。
“农场现在有两万头猪,未来5年的目标是20万头,我们的想法是为百姓提供健康、安全、优质的生活资料,让他们的饮食没有后顾之忧。”柳莹洙很严肃地进一步解释说,“我们发现,当地的一些农民还比较贫穷,生活不太好。这个农业项目的投资人是韩国最大的农场主,不缺钱,他和我们几个合作伙伴的想法都是一样的,不能在中国赚了钱就拿回韩国去,而是要用在这里,反馈给当地的百姓。”记者了解到,他们的有机农场虽然刚刚起步,但是已经在周边的一些山村小学里设置了多项奖学金,资助当地家庭贫困的孩子。
自中韩建交以来,韩国在青岛的投资持续增长,在山东的8.8万韩国侨民中大多数在青岛,加上平时的流动人口,常在青岛生活的韩国人估计已经超过10万人。特别是在青岛的城阳区,5万多名韩国侨民经营着3000多家店铺,很难区分这是在韩国还是在青岛。
“对韩国人的精神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万世师表’孔子和孟子都是山东人,从山东传到韩国的炸酱面深受韩国人喜爱。”现任韩国驻青岛总领事黄胜炫这样介绍道。山东省是韩国和中国交流的起点,在中韩建交之前,就有了航运和经济的往来,山东飞往韩国的航班每周有近150班,与仁川等地也有定期客轮和集装箱货轮。
作为中韩客货班轮航线开创者的威东航运副社长李建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韩建交之前只有一条租来的旧船负责山东到韩国的客货运输,而现在跑青岛到仁川航线的新金桥5号已经是亚洲最大最快最豪华的客货班轮,说是海上的国际五星级酒店毫不为过。22年来,仅威东航运一家公司就累计运送旅客355万人,集装箱160万个。
据介绍,目前,山东的韩资企业数量(6000家)和投资总额(82亿美元)在中国所有省区市中排名第一,山东省与韩国的贸易额达291亿美元,相当于韩国第十大贸易伙伴国的规模。韩企在青岛的投资占韩企在华总投资额的60%,这些企业的原料采购、产品销售等都与韩国国内密切相关,对韩国经济的影响也不小。
无论地理、历史、文化、气候以及各种生活资料上,韩国人对山东都比较容易适应,经营企业更方便。韩国政府对青岛非常重视,李明博总统上任后,继北京之后访问的第二个城市就是青岛;历任韩国驻青岛总领事也都明确表示,青岛是追求世界化的韩国企业要成功定居扎根的地方。为此,韩国一直为使企业在这里像在国内一样无障碍经营竭尽全力。
柳莹洙:自贸区建立后,食品价格可能降一半
柳莹洙坦率地告诉记者,中日韩自贸区未来如果能开辟,对于他们这些在中国发展事业的韩国人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特别是进出口以及农业领域,他们目前的经营发展模式必将根据新形势的发展而发生巨大的转变,如果能在其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就会有很好的发展,反之就有可能被淘汰掉。
但是,对于中国的普通市民来说,买到韩国的商品,特别是生鲜食品会越来越方便,越来越便宜,价格也许只有目前的一半,在中国市场上会很有竞争力。“比如说现在很火的韩国香蕉奶,在韩国超市里也就相当于一盒3元人民币,可在中国能卖到7元,这在将来肯定会有大幅度的下降。”当然,也会有更多的中国优质低价商品去往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