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营销贷款的风险与控制

来源 :开放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fan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农村信用社职工个人营销贷款约占信用社贷款总额的50%以上,营销贷款在满足社会投资需求、支持当地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逐渐成为农村信用社信贷投资的主渠道。但是,有些信用社营销贷款收回率不真实,违规放贷的现象屡禁不绝,营销贷款存在较大的隐性风险。对此,若不引起高度重视,采取相应对策,隐性风险将很可能形成实际损失。
  
  营销贷款隐性风险的现实表现
  
  表现之一:“移花接木”——变老贷款为新增贷款。就是将已经显现风险的贷款,通过修饰(盘活)“摇身一变”为正常贷款,最常见的手法是借新还旧,主要集中在信用社年终决算之前。当年到期贷款收回率关系到信用社主任经营业绩和信用社经济利益,于是有些信用社对到期难以收回的贷款,采取了一系列变通办法,先蒙过关再说。虽然各社采取的方法不一,有的通过收款收据抵库存收回贷款,有的通过发放短期员工质押贷款收回贷款,有的挪用客户存款收回贷款等等,但是不管采取何种方法,都具有“短期代为归还、隐蔽性强”的特点,只要过了年终决算的关口,待来年贷款开闸,必然会重新立据贷款,填补代为归还的资金缺口。
  表现之二:“瞒天过海”——变逾期贷款为正常贷款。主要是指信用社对到期不能收回贷款硬性展期,它与贷款借新还旧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不过方法更为直接。由于联社对贷款展期控制比较严,个别信用社在贷款逾期,不符合展期条件的情况下,为了降低不良贷款占比,利用联社业务部门到期贷款台帐不健全的漏洞,硬性涂改借据(合同),延长贷款的到期时间,实际上是私自展期。同一笔贷款如此处理后,逾期贷款“改头换面”就成了正常贷款。
  表现之三:“一女几嫁”——变违规贷款为合规贷款。这里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化整为零”贷款。近年来,联社对每个信用社都规定了一个贷款权限,权限内贷款信用社自己审批,超过授信权限的贷款需报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审批,对某些超权限不符合规定的贷款,有的信用社明知上级行业主管部门不会批准,为逃避上级监管,采取将一笔大额贷款分成几笔小额贷款,单笔超权限贷款分成几笔权限内贷款,原本程序上违规的贷款也就成了合规贷款。另一种是“一户多贷”贷款。既有一户在一家信用社以不同名字贷款,也有一个贷款户在多个信用社贷款的。就目前来看,随着营销贷款的增加,“一户多贷”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特别是一户以不同名字在多社贷款的情况,往往难以发现,风险更为隐蔽和集中。
  表现之四:“徒有虚名”——变质押贷款为信用贷款。一般来讲质押贷款风险系数为零,最具有保障性。可是有些信用社对质押贷款管理不严,由于工作疏忽或者主观故意等原因,以致出质存单未止付、中途抽换存单甚至抽走存单、贷款到期不支取存单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贷款质押不足额或质押物有名无实,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贷资产的保全程度,加大了形成不良贷款的可能性。
  
  营销贷款隐性风险的负面影响
  
  一、信贷资产质量有可能进一步恶化。这种恶化与其它任何一种恶化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那就是很难预知或不可预知。一般呆死帐的出现它都有一个前期过程,在账面上表现为“逾期——呆滞——呆帐”,但隐蔽风险后无法从帐面上确定其是否逾期,很有可能跳过逾期阶段,直接由正常贷款变成呆滞或呆帐贷款,其风险容易被人忽视,后果更为严重。
  二、使行业主管部门的日常管理和金融监管信息失真。虚假的贷款质量、到期收回率、不良贷款比例等等信息,不利于行业主管部门的制度完善和经营策略的制定,也不利于监管部门对整个信用社的政策制定,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营销贷款出现隐性风险的原因
  
  一、信贷管理、风险防范机制的完善程度与目前的信贷实际不合拍。一是信用社盲目追求效益,“三查”制度流于形式。①有的信用社贷前调查质量不高,深度、广度不够或根本没有调查,信贷档案对借款人的资信条件反映失真。②联社贷款审批形式化与信用社主任缺乏一定的监督性造成贷款程序上的违规,以及风险识别、控制的失真。③贷后检查不力,有的信贷人员没有按规定及时跟踪检查,甚至有的信用社主任和信贷员对其它职工营销贷款还不熟悉。二是信用社主任在信贷管理过程中缺乏全局观念,各信用社由于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于是在贷款投放上各自为政,一户多社也就不足为奇,同时信贷管理微机系统没有全程管理、全局监控的功能,致使联社与基层社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信贷信息不对称。三是违规制裁缺乏力度,一直以来,信用社对信用社和职工的违规行为主要通过经济手段制裁,很少采用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打击,打击力度不够,未产生有效的群体警示效应。贷款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的不配套,使贷款过程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制定一套完备的信贷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是关键所在。
  二、扭亏增盈的压力过大。信用社盈亏计划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主任的任职与晋升以及职工的工资。而目前信用社的收益形式主要是贷款利息收入,其它业务收入很少,效益目标的提高与收入结构单一形成矛盾,为了消除这一矛盾带来的影响,除了努力清收外,唯一的出路就是扩大贷款投放规模,增加新增贷款利息收入。但是这又与市场上的贷款有效需求(这里的有效需求是指符合信用社授信条件的信贷需求)不足形成矛盾,市场贷款有效需求并没有因为信用社信贷供给的扩大而相应增加,于是就出现信用社盲目追求信贷投放速度,盲目扩大信贷投放规模的行为,借新还旧、一户多贷等违规事项随之出现,信贷资产的保全程度因此大大降低。
  三、现行的利益分配机制没有很好的体现风险与收益的比例关系。广大的信贷人员所付出的劳动和所承担的风险远高于工资收入,而工资考核的标准又是刚性的,没有很好体现职工所承受的风险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职工的道德风险就凸显出来,成为引发其它风险的源泉,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就成为某些职工平衡其风险收入不对称的对策。而道德风险的不可预知性使风险控制失灵成为可能,隐性风险的爆炸性破坏作用也随之产生。
  
  防范、化解风险的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在制度的完善过程中要密切结合信用社的发展实际,特别是信用社立足服务“三农”的实际,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作为行业管理和金融监管部门,必须参与到制度的制定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建议信用社在原有的基础上,参照江浙地区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进行改革,要主动出去求学求艺,而不是等国家政策下来,再一步步改。同时将制度完善与机构改革结合起来,建立完备的机构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在风险防范和信贷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建议将现在的稽审科改为风险测控科,除了原有职能外,全面负责辖内所有信用社的风险监测与防范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往来帐和大额现金收支管理,内审部门和监管部门要定期不定期的开展这两方面的检查,防止通过往来帐和白条抵库来隐蔽信贷风险,同时进一步完善委派会计制度,强化委派会计在财务监督中的职能。
  三、对全市农村信用社进行一次信贷大检查,并根据贷款的五级分类法,全面核实贷款占用形态的真实性,建立不良贷款年审制度,不良贷款年审一般应安排在每年的一月份。对弄虚作假的信用社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四、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当前,信用社虽然实行了保底工资、岗位工资、效益工资,但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并没有很好体现效益原则。因此,必须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效益机制的杠杆作用,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风险防范意识。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切实抓好效益工资制度的动态管理和落实。建议将现行的行政岗位工资制改为经济岗位工资制,根据业务量把员工分为若干等级,然后按等级计划工资标准,并对这项制度每年进行动态管理。
  五、改革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制度,“变重单位、轻个人”为“重单位、重个人”。对信用社的监管必须体现人本思想,在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过程中不能见事不见人,不能以处罚单位代替对具体责任人的处罚,而是两者并重。对人的处罚要有行政纪律的制裁,也要有经济利益的制裁,一方面的处罚手段往往难达应有的效果。同时不能一罚了之,而是提出整改建议或意见,督促其落实到位,建立跟踪检查制度,对不落实整改意见的,要加重处罚力度,直到整改到位,最终达到监管的目的。
  六、加强对信用社主任的管理,在基层信用社一级法人制的前提下,基层信用社主任具有管理一个信用社的绝对权力,特别是在贷款发放和工资核算与分配方面,如何充分发挥信用社主任的管理职能,是信贷管理和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建议实行主任年薪制和异地交流制,即信用社主任的工资报酬直接与工作业绩(包括扭亏增盈计划完成情况、收入完成情况、信贷风险防范与治理情况)挂钩,平时计发生活费,年终考核计发全年工资,同时信用社主任在一个信用社的任职时间不能超过三年,超过三年的,必须调到另外一个信用社任职或解聘。
  七、进一步消化历史包袱。要控制信贷风险的进一步恶化,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减轻风险所产生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来源于信用社沉重的历史包袱消化太慢,要改变这种状况,单靠信用社本身是不够的,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充分发挥其领导作用,从财政拿出一定资金进行补贴或是由人民银行向信用社发放无息贷款予以支持,只有政府、信用社双管齐下,才能加速这种质的变化。
  
  (作者单位:福建广业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
其他文献
【正】高度重视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已成为商业银行的共识,但如何加快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如何改进影响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价格形成机制。如何加强网点资源配
工厂供配电系统就是将电力系统的电能降压再分配电能到各个厂房或车间中去,它由工厂降压变电所,高压配电线路,车间变电所,低压配电线路及用电设备组成。供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转对工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远不如城市 近年来,福建省环境状况总体良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初步控制,避免了经济快速增长条件下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的局面,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发展现代城市经济的不竭动力。鲤城区作为全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泉州市的中心城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创新的思维统筹城市经济,使各项工作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趋势,及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基本保障。
<正>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为了满足人们集中购物的需求,商家们逐渐开始转向发展具备优良购物环境,提供大型休闲场所及停车场,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文化及
在推进集体林权改革过程中,福建省仙游县大济镇坑北村马峰组群众和村委会及山林承包者发生纠纷,政府和群众冲突不断;873亩山林全部被砍伐后无法及时复种新树苗,因错过植树委节,该
人生就像一盘永远下不了的棋,每走一步都会遇到一份艰辛,每前进一步都必须充满热情,而自卑、自负、自尊、自强便像人生路上的一个个音符,演奏着人生的乐章。对于人生,人们总幻想着
住宅是人们生存必须的条件之一,它的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电气安装与安全用电的矛盾日渐突出,其质量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