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多学科治疗1例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isheav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 男性,48岁,因“体检发现肝占位2周余”于2020年5月1日入院。患者入院2周前常规体检时行胸部CT检查发现肝占位性病变,进一步行肝脏MRI检查,结果显示,肝尾状叶及肝左叶多发占位,较大者约4.0 cm×3.5 cm,考虑肝癌伴肝内多发转移(≥4个病灶)(图1),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科。患者既往有慢性乙肝病史20年余,未予治疗。体检:腹平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肝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癌胚抗原 3.56 μg/L,CA19-9 10.73 U/mL,异常凝血酶原 69 AU/L,甲胎蛋白 6 585 μg/L;肝功能正常;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2.000 IU/L,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
其他文献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手段,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器官是我国移植器官的唯一来源。在临床实践中,移植器官保护技术对提升移植器官质量,改善移植预后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及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科学委员会组织专家,基于国内外移植器官保护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根据牛津循证医学证据分级和证据评价与推荐意见分级、制定和评价推荐意见系统,针对肝脏、肾脏、胰腺、小肠、心脏、肺脏移植器官编写了《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16年)》n [1]。在国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患者趋向于年轻化。目前国内外仍缺乏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管理的相关规范与指南。为加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规范化管理,本着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原则,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基础研究与转化学组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在既往指南和共识的基础上,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和康复管理问题,制定《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与康复管理指南》。本指南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与康复提出科学性建议,以期规范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与康复流程,达到改善预后,提升患者生活质
目的:探究不同年龄段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肌的肌电差异,以期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PFD患者580例,按年龄将其分为A组(≤29岁)163例、B组(30~39岁)161例、C组(40~49岁)114例、D组(50~59岁)128例和E组(≥60岁)14例。对5组患者行盆底肌表面肌电检查,采集和分析指标包括:前、后静息阶段盆底肌肌电波幅的平均值和变异性;快肌阶段盆底肌收缩时的最大肌电波幅值及其上升时间和恢复时间;慢肌阶段收缩时的平均肌电波幅值及变异性。对所
远程医疗融合了医学、通信、工程、信息等学科,是近年来热度极高的新兴交叉领域。随着远程通信技术及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发展,远程手术作为远程医疗中的重要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传统手术的延伸,远程手术极大地扩宽了手术的内涵与理念,体现了外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尽管仍存在网络时延、机器人手术系统操作透明度、手术医师团队建设等问题有待优化,远程手术在国内已形成了多种创新的应用场景,取得了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国际上新冠肺炎疫情高发,远程手术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较多问题,需要积极探索解决方案。未来远程手术
目的:观察Lokomat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良姿位摆放、被动关节活动、翻身训练、斜床站立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Lokomat训练,对照组则辅以平地步行训练,每周训练3次,连续训练8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8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步行能力、下肢痉挛程度、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及8周时观察组恢复独立步行能力患者例数(分别为16例、29
目的:观察社区肿瘤康复干预对农村乳腺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46例农村社区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3例。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乳腺癌相关知识宣教,指导患者遵医嘱按时用药,并予适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指导和个别指导方式给予社区肿瘤康复干预,持续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分别测定2组患者体质指标、T细胞亚群和NK细胞含量、免疫球蛋白及白细胞介素(IL)水平等。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体重指数(BMI)及体重均明显
目的:探讨2000—2019年胃癌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的开展现状和已发表RCT研究的基本特征。方法:在ClinicalTrials.gov网站搜索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注册的以“胃癌”为关键词的三期或四期RCT研究,记录其基本特征。搜索PubMed和Scopus数据库以确定计划在2016年6月前结束的RCT研究的最终发表状态。使用《医学科研论文撰写的基本要求》评估已发表RCT研究的报告充分性。根据存在的偏倚和(或)系统综述的引用情况,评估是否存在可避免的设计局限采用χn 2检
微创外科和内镜“进阶”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已成为胰腺包裹性坏死合并感染的首选手术方式。外科清创具有高效、费用低、可及性好的特点,而内镜下治疗后胰瘘、切口疝等并发症发生率低。腹腔镜经胃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LTGN)结合了外科与内镜下清创的优势,可能成为未来坏死性胰腺炎外科治疗的重要术式之一。本文重点介绍LTGN的技术优势、手术要点、适应证与应用现状,为LTGN的技术推广提供参考。“,”Mini-invasive surgical or endoscopic step-up approach is the fir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对骨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疼痛行为、软骨修复及背根神经节(DRG)中转录激活因子3(ATF-3)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外泌体治疗关节炎疼痛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4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外泌体组,每组18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2组均于左后肢膝关节腔注射4 mg/50 μl单碘乙酸钠(MIA)建立疼痛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关节腔注射50 μ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造模14天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左后肢膝关节腔注射50 μl生
随着健康体检的普及和低剂量螺旋CT的广泛应用,肺部结节的检出率逐年升高。在这类筛查出的肺结节患者中,经过手术判定的假阳性率仍然较高。因此,如何通过必要而准确的诊断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如何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并定期影像学跟踪,如何明确手术适应证、并采取最微创的诊疗方式等一系列问题,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近十年来,肺结节的诊断技术有了长足进步,影像学方面包括传统成像技术的优化(CT、MRI)和新技术的探索(影像组学、人工智能),组织学方面包括经皮穿刺活检,支气管镜检和外科微创手术等,不断追求精准和微创是其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