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扣子》教学案例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qingku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数学好玩”,是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对少年儿童的勉励,也是对数学的赞美。它的好玩并不限于“数学游戏”活动,而在于感受数学的魅力。因此,我认为数学的学习,不在于教,而在于“做”和“悟”。“分扣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中的一课,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分类和比较的知识之后安排的,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综合运用,又是以后学习简单统计的基础。
  本课结合分扣子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体验到按不同标准分同一堆扣子,一直分下去,结果是一样的,体现“从头到尾”的思考过程。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体验分类过程,积累分类经验,感悟分类思想。在活动过程中,学会思考、表达,提高实践能力。
  二、案例描述
  (一)创设情境,确定探究任务
  学生学习的内容和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就从学生的身上出发,有预设地先请两名学生上台,让全班同学观察,说一说外貌上有什么不同?生:有无戴眼镜、头发长与短、个子高与矮……然后再呈现两幅喜羊羊的图片(预设不同),让学生进行观察,有什么不同?生:头上戴与不戴花、脚上穿与不穿鞋、衣服上扣子不同……这时,我就从扣子不同引入主题,出示一些扣子,让学生观察有什么不同。通过让学生观察,激发学生主动分类的内在需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
  (二)动手操作,亲历分类过程
  课前,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课堂上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主要设计了两次分类:第一次分类,激活学生已有经验。通过议一议、分一分、说一说,使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中,明确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动手实践中体验不同的分类标准结果可能不同。第二次分类,积累经验。本次分类主要是在第一次分类结果的基础上,思考还可以继续分吗?可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分一分,再与同桌、小组交流,最后各组汇报交流成果,进行全班展示、交流。本环节主要让学生体验到按不同的标准分同一堆扣子,一直分下去,结果是一样的。学生经历再分类的过程中,总结分类方法,积累分类经验,感悟分类思想。
  (三)应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生掌握了分类方法,积累分类经验后,及时让学生在练习中进行运用、内化,进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环节主要任务是“想一想2”,为了避免重复前面的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出更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我要求学生按不同的标准分扣子,设计了三个环节。一是经历猜想。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想一想”,激活学生“从头到尾”思考,激活学生积累的经验,进行猜想,一直分下去,结果会不会一样?二是动手操作。通过让学生“分一分”、“说一说”“比一比”,激发学生验证猜想的欲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三是讨论、交流。通过对分类的过程和结果的比较,让学生体验按不同标准分同一堆扣子,一直分下去,结果是一样的。总之,在“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入思考“如何进行分类”,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使学生逐步总结分类方法、积累分类经验、感悟分类思想。
  (四)拓展延伸,回顾总结评价
  本环节主要分两部分,一是拓展延伸。通过呈现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及作用,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二是总结评价。通过让学生回顾分类的过程,再次呈现分类方法,分享分类经验,感悟分类思想,提高数学素养。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再次激活学生的分类经历,再现学生的课堂表现,有助于自我分析能力和反思意识。
  三、案例分析
  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子“数学好玩”的特点,主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悟”中学、在“玩”中学。在分类活动、探究发现、积累经验,灵活运用的过程中,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的特点,我创设三个情境(观察同学的外貌、比较喜羊羊图片、分扣子),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始终在玩中学,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通过动手操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主要设计了两次分类:第一次分类,激活学生已有经验。通过议一议、分一分、说一说,使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中,明确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动手实践中体验不同的分类标准结果可能不同。第二次分类,积累经验。让学生经历再分类的过程中,总结分类的方法,积累分类的经验,感悟分类思想,体现了“从头到尾”思考的过程。
  在应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为了避免重复前面的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设计了有层次,更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的过程,在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入思考“如何进行分类”,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使学生逐步总结分类方法、积累分类经验、感悟分类思想。
  拓展延伸,回顾总结评价环节,通过呈现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及作用,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回顾分类的过程,再次呈现分类方法,分享分类经验,感悟分类思想,提高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分析了生物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该实验课程的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讨,旨在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关键词: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生物类专业 教学改革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与《无机及分析化学》相对应的实验课程,是生物类专业大一学生从高中向大学转型的第一门实验课程,其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是各后续课程的基础。传统实验内容
摘 要: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强化体能训练,通过加强排球训练能够较好地实现这一宗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排球的兴趣;其次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训练氛围;再次要积极参与并且及时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最后要排遣心理因素,鼓励学生以良好状态接受排遣训练和比赛。综合各种教学因素协调发展,把提高技能与素质结合起来,在训练过程中逐步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使排球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
摘 要: 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科学理性的最高典范,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充满神奇魅力,吸引无数爱好者研究讨论。本文从福尔摩斯的形象性格、社会影响等方面着手,深化读者对其风靡现象的认识。  关键词: 福尔摩斯 形象性格 社会影响  一、福尔摩斯形象性格的矛盾性  道尔笔下的夏洛克是伦敦人,1854年出生,身材异常瘦削,长脸浓眉,黑发鹰钩鼻灰色眼睛;思维缜敏,眼光锐利,对于化学、地理学、植物学、解剖学、
摘 要: 国际化是对全球化的积极回应,教育(服务)全球化是必然趋势。澳大利亚的国际化战略目标是到2025年招收100万国际学生,占全球国际学生总数的八分之一,努力将澳大利亚打造为国际学生的首选留学国,进一步开拓国际教育市场。本文从澳大利亚的法律政策、国际机构两个方面探讨澳大利亚的国际化策略,以了解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成功之道。  关键词: 澳大利亚 高等教育国际化 法律政策 专门机构  澳大利
摘 要: 提高化学学习效率,不能单一地把目光投注于课堂上的45分钟,还要紧抓课下的时光。本文就具体实例介绍了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反思学习的方法,阐述了反思在学生学习中的意义。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反思能力 学习效益  长久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尽管我对教学流程进行了合理的设计,完整地加以实施,但是从学生的反馈看,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直到在一次与学生的谈心交流中,我发现不少学生的学习过程仅限于
摘 要: 本文从充当“和亲女”这一角色角度出发,结合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格兰社会文化背景,分析了古英语诗歌《创世纪B》中夏娃在维护上帝与亚当之间的和平当中所处的两难境地,得出了其必然遭受失败命运的结论。  关键词: 《创世纪 B》和亲女 原型 夏娃  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英格兰还是一个由男性主导的社会,女性更多地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贵族出身妇女的婚姻很难做到自主选择,经常被当做一种政治筹码来缔结和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安徽考区计算机一级考试中的几个常用函数。通过实例给出具体解题方法。为教师教学及高职院校专科学生顺利通过一级考试提供复习参考。  关键词: EXCEL 函数 计算机一级考试  引言  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成为核心信息技术,掌握和使用计算机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技能。计算机一级考试合格证书成为高职院校学生顺利毕业的基本条件,也是当今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是否考虑录
摘 要: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即脱离生活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数学学习也应如此,脱离生活的数学学习是不现实、枯燥、无意义的。  关键词: 数学学习 生活体验 学习兴趣  自毕业一直任教数学,遇到过对数学“感冒”的学生,也看到过优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迷茫。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学生数学学习现状  从教学目标来看,以往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视数学知识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实际
摘 要: O2O是指将线下的商业模式,通过互联网载体搬到网上,从而让用户在线上能十分便捷选购相关服务,然后在线下实体店面去体验。由于辐射面积广,包含数据量大,O2O创业项目一致饱受关注。安徽三联学院大学生《恩创者》创业训练项目试图运用O2O模式打造在校大学生互联网体验式就业实训平台。该论文从《恩创者》项目设计与开发的环境分析、具体内容和推广策略三个方面较为切实地进行了大学生创业实践研究。  关键词
摘 要: 本文研究了课堂教学方式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受研究者是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的106名学生。英语写作互动课堂的教学方式是以小组合作研讨的实现形式,在课前、课堂、课后的三个环节中,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形成学习循环过程。研究结果显示,互动课堂提高了受研究者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加强了课堂学习参与度,密切了师生互动交流,提高了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 互动课堂 小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