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引趣、创趣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amis_R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时,有时候烦恼得无话可说,有时候却越写越有劲,一股无穷的动力推动着你战胜作文中的一切困难,这股动力就是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现结合多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心中装着大自然——激趣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有一句名言:“自然是美的。”何不让学生有意观察大自然、练就一双敏锐的发现美的眼睛,激发观察兴趣呢?气象万千、美不胜收的大自然,旭日东升、霞光万道的清晨,皓月当空、星光灿烂的夜幕,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春色……这一切都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要送给学生一把兴趣的金钥匙,让他们打开心扉去看、去说、去发现、去体会,在亲身参与中积累作文的素材。
  “看、想、说、写”是我在培养学生作文兴趣中对学生有意观察提出的要求。雨中,我送给学生一把趣“伞”,教他们去观察地面上打起的点点水花儿——“雨打点点波”,抓住屋檐下的滴珠,拍下冬青叶上的水雾,欣常荷花池中的景象以及珍珠连串的天幕;冬天雪后的早晨,我带上学生走出校园去看一看大雪覆盖的村子、林木、田野……去玩一玩雪、打一打雪仗,真正体验一下《第一场雪》中的感受;仲秋,我带学生参观丰收后的田野景观:那露出金黄牙齿的玉米、笑红了脸的高粱、笑弯了腰的谷穗,那喜笑颜开的收获者,来往穿梭不停忙碌的拖拉机、小货车……每次观察后我都安排二三十分钟口头交流时间,一旦打开话匣子,学生由原来闭口不语到后来滔滔不绝,各抒己见。其间,教师评点,学生评议,学生为能当场发言而自豪,场面好热闹。趁热打铁,接下来我让学生把刚才看到的、想到的、交流的写下来,不拘形式和字数。一篇篇优美的作文片断描写呈现在眼前,我再指导学生交流、修改、评议,大自然的万千变化便跃然纸上,学生也情趣盎然。
  教学生心中装着大自然,把每一种变化、每一种景观都同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这与《大纲》提出的“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相结合”思想相吻合。因此,激发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写作的兴趣,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写作能力尤为重要。
  
  二、信息传递“你我他”——引趣
  
  《大纲》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家庭、社会和学校三者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心中有家,才会心中有学校,才能滋生奉献社会的情感。校园外,每个学生身边的生活丰富多彩,如果不引导他们对其感兴趣,不仅浪费了这块素材资源,而且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会留下遗憾的“脑空白”。为此,我从一接班起就注意引导学生对“信息传递你我他”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中,学生向他人介绍身边的人,传递身边刚发生的事,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只要有新意、有特色,我都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发挥想象,用恰当的文字把思维火花表达出来,写成一个个精彩的片断进行交流,每周两次,从不间断。学生每交流一次,我就在习作园地创作栏中为其贴上一枚小红星,将评选的优秀作品张贴于习作园地中,推荐给红领巾广播站,投往《海燕校报》编辑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促进了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
  如一学生对她的邻居三胞胎姐妹一家进行观察描写:“妈妈把饭端到饭桌上,三个女儿摇着蒜锤似的小脑袋,左看看、右瞧瞧,盆里的、盘里的、碗里的仍是吃腻了的家常饭。三张小嘴撇了又撇,三双大眼睛怯生生地望望妈妈、又看看爸爸,泪水直在眼眶里打转转——好委屈哟。妈妈难过地转过头,爸爸眼圈发红、心里好酸……”文中,学生抓住了“蒜锤似的小脑袋”、“撇了又撇”的小嘴、“怯生生地”等特点,将一家人生活窘困的神态刻画得维妙维肖。这都是学生细心观察,发挥想象得到的。学生受益于信息传递,不仅调动了学生观察生活和参与生活的积极性,而且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发展,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也随之提高。生活给了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三、教师参与活动中——创趣
  
  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激发学生作文的主动性、积极性,不仅能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解除思想负担,使学生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下作文,而且能增加作文训练的动力,提高作文训练的质量。创趣,就是我在训练学生由爱作文、练作文到能作文的过程中,主动参与的收获。生活中,我常常给学生提供一些作文素材。每接一个新班,我都会于紧张学习之余找机会将“贴(画)鼻子”游戏介绍给学生。我先在黑板上画一个没有鼻子的小孩头像,当学生大笑时,我取出“鼻子”,言明活动要求,学生兴致极高,争先恐后地上台“贴鼻子”。于是,我用头巾遮住学生的双眼,抱着他原地晃一晃或转上几圈,然后让他表演特技——“贴鼻子”,每一次都贴错了位置,惹得学生们哄堂大笑。这中间,我成了学生中的一员,不时地与学生一起大呼小叫,抱着学生声东击西,做几个滑稽动作,笑得前俯后仰……直至贴好鼻子为止。一场上好的小品给学生带来无穷乐趣,在学生兴致正浓之时,我提出要求:交流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感,然后出示题目《贴鼻子》。学生兴趣来了,提笔就写,刚才发生的一切生动地再现在作文本上。直至初中后,学生作文中仍念念不忘师生共娱的游戏——“贴鼻子”。
  教师的参与,给活动增添了活力,那是一道崭新的风景线,能给学生的作文锦上添花。课余生活中,我常常同学生一起做活动、玩游戏,是一个标准的孩子王。其间,我不失时机地做些暗示、说点天机、画龙点睛……在学生此类作文练笔中,老师的参与会给学生作文增添新的血液和肌肉,我的一言一行都让学生描述得恰如其分。老师的参与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情感材料,而且创设了作文兴趣,也融洽了师生关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因而,小学生作文是练习,是练笔,是习作,它不同于写作,更不同于创作。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兴趣习惯,让他们爱写、多写、喜写、必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
其他文献
我们依据经典文本所告知的路径,在守望本土艺术复兴的焦灼中,将阅读投入视觉观念产生的西方源头,但误读从不因此而减少。正如休谟所言,一切深奥的推理都伴有一种不变,它可以使论敌哑口无言,而不能使他信服。当我们离开小房间,置身日常事务时,我们推理所得出的结论似乎就烟消云散,正如夜间的幽灵在曙光到来时就消失一样。  在古希腊文化的谱系中,欧洲思想的整个历史,欧洲语言中思想一词(ideon、eidos、ide
期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方式,要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改变固有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切实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  那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呢?     一、创造环境,突出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责任和自主权,充分体现学
期刊
语文立体化教学的实践探索是《课程标准》关于语文教学实现三维目标的必然要求。在立体化教学的探索当中,笔者曾尝试了课内外的延伸和嫁接、学科间的延伸和渗透、校园和社会接轨关联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所有的方法都力求使自己的教学活动由单纯走向多元,由平面化向多层次的模式转变。但是,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关于三维目标设置的意义及立体化教学的基本理念的实施目的之后,笔者认为,“教师”、“学生”和“学习方式”应当是语
期刊
一、直接入题,读词语    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屡屡幽香袅袅弥漫 诗意  T:我们看一下两组词语,谁来读?  T:声音响亮,如果体会一下词语的意思,你能读得更好。谁来读?  T:读得非常好,很有诗意,谁再来读?  T:读的时候,要把词语的意思留在我们的心间。经常运用词语,就会化做自己的语言。一起来读。(方法的指导在不经意间,是无声的渗透)  (每读一个,都有要求,S的回答略)  T:在你的心目中,
期刊
一、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审题  1. 课文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  2. 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老师范读全文  (三)学生自学课文  1. 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①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  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③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④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
期刊
一、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
期刊
一、教学设想    正归一应用题是浙教版第七册四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在本课时前,教材原本还安排了一课时进行“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以及“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的概念与相互关系的教学。由于本次教学是借三年级的学生上四年级的内容,因此我把相关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着重从购物经历入手,利用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来帮助教学,同时有意回避了专门术语的出现,重点引导学生探究与体会正归一应用
期刊
一、启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1. 教师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讲述《三次逃票》的故事。  在德国,有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毕业以后,他去德国的大公司寻找工作。第一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二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三家公司还是拒绝了他。他一连找了20多家大公司,结果没有一家肯接收他。他想:凭自己的博士文凭和优异成绩,找一家公司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但是,谁也没想到,他找的一家小公司还是拒绝了他。  2.
期刊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把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应服务于生活。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期刊
一、引子    1. 出示“居”(板书),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呢?  2. “吴音”,你能用“吴侬软语”来问候一下大家么?  3. 各种乡音合起来,就会成为一首诗篇。  4. 走进“辛弃疾”。出示词《破阵子》。  T:……有时候词牌就表现词的内容(意境)……  5. 给音乐。听。(激昂雄壮的音乐起。似乎是战士的一种豪迈,或是战死沙场的从容……)再给第二首音乐。(温婉的,抒情的,是《水调歌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