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防止和克服“精神懈怠”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当下,党员干部精神懈怠问题,从思想、行为、作风、品格等多方面都有一些外在的表现,必须首先弄清楚,才能得到解决。
关键词:党员干部 精神懈怠 表现
胡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以“精神懈怠”为首的“四大危险”,为全党拉响了警报,敲响了警钟。防止和克服“精神懈怠”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长此以往、坚持不懈。解决精神懈怠的问题,必须切实弄清什么是精神懈怠,有哪些外在表现,这样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笔者认为,党员干部精神懈怠有以下“十种表现”。
一是信念动摇,格调不够。个别党员干部面对新的世情、国情、党情,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偏移,热衷于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对党的热爱淡化,对党的事业缺乏责任,“熬、混、等”的思想比较严重,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沉不下心,扑不下身子;欣赏和追求低级趣味,思想消极、牢骚满腹,不分场合的散步灰色言论,喜欢庸俗关系、迎来送往、“旁门左道”,甚至搞“跑官、要官”。
二是意识淡薄,作为不够。极个别党员干部淡薄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居功自傲,脱离群众,不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个人进步、名利得失看得过重、想得过多,报国尽责想得少,甚至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大搞权钱交易、权权交易;遇到任务能躲就躲、能拖就拖,不想出头露面,生怕干多了多犯错、挨批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工作不主动求作为,不积极求突破。
三是甘于中庸,进取不够。部分党员干部热衷于所谓的“潜规则、普世哲学”,对“中庸之道、实用主义”津津乐道、沾沾自喜,喜欢做那些“只能做、不能说”的事;信奉“当先进太累,当后进挨批,当中游最美”,干工作缺乏敢于直面难题、大胆探索的精神,安于现状、甘居中游、乐于平常,“怕出头、怕担当,缩手缩脚、畏首畏尾”;积极进取精神不够,不愿挑重担,不愿做加班加点、伤神伤力的事,整天只知道跟着上级的通知走,跟着领导的指示办,不善于开动脑筋,习惯于论资排辈,沉醉于“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四是本领平平,学习不够。少数党员干部缺乏能力危机意识,没有本领恐慌观念,不善于借助书籍和网络来填补的知识空白,提高能力素质的紧迫感不强;潜心钻研和思考坚持不够,坐不住、钻不进,不喜欢读书学习,不善于思考总结,满足于干一些跑跑颠颠的工作,“宁愿苦身子,不愿苦脑子”,对读书学习提不起丝毫兴趣,文字水平和思维层次提高较慢;不善于处理工学矛盾,挤不出业余时间读书学习,整天忙于重复性的业务工作和迎来送往的交际应酬,在工作实践中梳理、总结、提高的能力不强。
五是缺乏党性,落实不够。个别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不高,在党不言党,表里不一、言行不一,“台上台下两个形象,圈里圈外两种表现”,对中央政策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心浮气燥,作风飘浮,办事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说的多、做的少,安排的多、落实的少,会议多、文件多,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接受上级任务满口答应,落实工作拖拖拉拉,力度不够办法不多,工作抓而不紧、抓而不细,工作标准不高,抓落实抓抓停停,难以见到成效。
六是缺乏韧劲,吃苦不够。一些党员干部缺乏“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吃苦精神,对待既不愿做艰苦细致的思考研究,更不愿做默默无闻的老黄牛,还又想干出高人一等的工作业绩、得到少劳而获的社会认可;缺乏“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坚强意志,没有九易其稿、不怕反复的精神,经不住寂寞、吃不了甘苦,一旦遇到波折困难就失去了锐气;心理比较“脆弱”、韧劲不足,喜欢听表扬,习惯于顺境,工作中遇到批评、责备就萎靡不振、丧失信心,更不愿意“受冤枉气、当替罪羊”,缺乏党员干部“批不倒、累不垮”、“甘当孺子牛”的气概和胆略。
七是宽以待己,自律不够。有的党员干部对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不经常,坚持“权力面前要如履薄冰、诱惑面前要如临深渊、监督面前要如释重负”的标准不持久,落实“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恶习不沾”的准则有放松;对人对己采取双重标准,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做不到,生活情调不高,崇尚奢华生活,消费过高,与党员干部勤俭节约的本色不相符;组织性、纪律性、原则性不强,在一些敏感问题上不敢较真碰硬,自我放松、自我减压,不能自觉净化“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工作圈”,甚至把守不住道德底线。
八是盲目自大,眼界不够。一部分党员干部没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境界,缺少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博大的胸襟,经常算小帐,眼光不够长远,总盯在有“实惠”、能“出彩”的工作上;心胸不够宽广,出现问题时总是从客观上找原因,不愿从主观上作检讨,吃亏心理作怪,总觉得多干了工作多吃亏,多挨了批评不划算;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不愿听也不想听反对意见,不愿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艰苦细致的调研工作,而是拍脑袋决策,以行政命令、强制推行的方式进行工作。
九是敷衍群众,担当不够。有些党员干部没有“基层至上、群众第一”的观念,办事情、处理问题,看重的不是基层官兵的利益,而是自己的利益,基层、群众进机关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拉大了机关与基层官兵的距离;对基层群众关心的事负责不够,热衷于应付上级、取悦领导,有心思对领导溜须拍马,无心思对群众诚实做事,习惯于见效快、动静大的任务,不愿意做打基础、使长劲的群众工程;对困难避而远之、对责任避重就轻,遇到难题不是竭思尽虑寻求解决之道,而总是以“请示”来推脱、以“报告”来搪塞、以“研究”来敷衍。
十是因循守旧,创新不够。部分党员干部面对改革和执政的考验,思想僵化,脑懒、心懒、身懒,不敢打破思想和体制机制束缚,不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对策,观念停滞不前,工作上墨守成规,与时代发展格格不入;不了解世界发展大势,坐井观天、妄自尊大,习惯于跟过去比,在小范围比,很少把本地本单位的工作放在国际国内大背景中进行思考、比较和谋划,常常自我感觉良好;缺乏创新意识,习惯于用老套路想问题,凭老经验干工作,用老办法解决问题,缺乏创新思维,干工作四平八稳,主观能动作用发挥不够。
关键词:党员干部 精神懈怠 表现
胡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以“精神懈怠”为首的“四大危险”,为全党拉响了警报,敲响了警钟。防止和克服“精神懈怠”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长此以往、坚持不懈。解决精神懈怠的问题,必须切实弄清什么是精神懈怠,有哪些外在表现,这样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笔者认为,党员干部精神懈怠有以下“十种表现”。
一是信念动摇,格调不够。个别党员干部面对新的世情、国情、党情,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偏移,热衷于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对党的热爱淡化,对党的事业缺乏责任,“熬、混、等”的思想比较严重,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沉不下心,扑不下身子;欣赏和追求低级趣味,思想消极、牢骚满腹,不分场合的散步灰色言论,喜欢庸俗关系、迎来送往、“旁门左道”,甚至搞“跑官、要官”。
二是意识淡薄,作为不够。极个别党员干部淡薄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居功自傲,脱离群众,不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个人进步、名利得失看得过重、想得过多,报国尽责想得少,甚至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大搞权钱交易、权权交易;遇到任务能躲就躲、能拖就拖,不想出头露面,生怕干多了多犯错、挨批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工作不主动求作为,不积极求突破。
三是甘于中庸,进取不够。部分党员干部热衷于所谓的“潜规则、普世哲学”,对“中庸之道、实用主义”津津乐道、沾沾自喜,喜欢做那些“只能做、不能说”的事;信奉“当先进太累,当后进挨批,当中游最美”,干工作缺乏敢于直面难题、大胆探索的精神,安于现状、甘居中游、乐于平常,“怕出头、怕担当,缩手缩脚、畏首畏尾”;积极进取精神不够,不愿挑重担,不愿做加班加点、伤神伤力的事,整天只知道跟着上级的通知走,跟着领导的指示办,不善于开动脑筋,习惯于论资排辈,沉醉于“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四是本领平平,学习不够。少数党员干部缺乏能力危机意识,没有本领恐慌观念,不善于借助书籍和网络来填补的知识空白,提高能力素质的紧迫感不强;潜心钻研和思考坚持不够,坐不住、钻不进,不喜欢读书学习,不善于思考总结,满足于干一些跑跑颠颠的工作,“宁愿苦身子,不愿苦脑子”,对读书学习提不起丝毫兴趣,文字水平和思维层次提高较慢;不善于处理工学矛盾,挤不出业余时间读书学习,整天忙于重复性的业务工作和迎来送往的交际应酬,在工作实践中梳理、总结、提高的能力不强。
五是缺乏党性,落实不够。个别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不高,在党不言党,表里不一、言行不一,“台上台下两个形象,圈里圈外两种表现”,对中央政策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心浮气燥,作风飘浮,办事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说的多、做的少,安排的多、落实的少,会议多、文件多,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接受上级任务满口答应,落实工作拖拖拉拉,力度不够办法不多,工作抓而不紧、抓而不细,工作标准不高,抓落实抓抓停停,难以见到成效。
六是缺乏韧劲,吃苦不够。一些党员干部缺乏“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吃苦精神,对待既不愿做艰苦细致的思考研究,更不愿做默默无闻的老黄牛,还又想干出高人一等的工作业绩、得到少劳而获的社会认可;缺乏“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坚强意志,没有九易其稿、不怕反复的精神,经不住寂寞、吃不了甘苦,一旦遇到波折困难就失去了锐气;心理比较“脆弱”、韧劲不足,喜欢听表扬,习惯于顺境,工作中遇到批评、责备就萎靡不振、丧失信心,更不愿意“受冤枉气、当替罪羊”,缺乏党员干部“批不倒、累不垮”、“甘当孺子牛”的气概和胆略。
七是宽以待己,自律不够。有的党员干部对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不经常,坚持“权力面前要如履薄冰、诱惑面前要如临深渊、监督面前要如释重负”的标准不持久,落实“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恶习不沾”的准则有放松;对人对己采取双重标准,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做不到,生活情调不高,崇尚奢华生活,消费过高,与党员干部勤俭节约的本色不相符;组织性、纪律性、原则性不强,在一些敏感问题上不敢较真碰硬,自我放松、自我减压,不能自觉净化“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工作圈”,甚至把守不住道德底线。
八是盲目自大,眼界不够。一部分党员干部没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境界,缺少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博大的胸襟,经常算小帐,眼光不够长远,总盯在有“实惠”、能“出彩”的工作上;心胸不够宽广,出现问题时总是从客观上找原因,不愿从主观上作检讨,吃亏心理作怪,总觉得多干了工作多吃亏,多挨了批评不划算;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不愿听也不想听反对意见,不愿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艰苦细致的调研工作,而是拍脑袋决策,以行政命令、强制推行的方式进行工作。
九是敷衍群众,担当不够。有些党员干部没有“基层至上、群众第一”的观念,办事情、处理问题,看重的不是基层官兵的利益,而是自己的利益,基层、群众进机关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拉大了机关与基层官兵的距离;对基层群众关心的事负责不够,热衷于应付上级、取悦领导,有心思对领导溜须拍马,无心思对群众诚实做事,习惯于见效快、动静大的任务,不愿意做打基础、使长劲的群众工程;对困难避而远之、对责任避重就轻,遇到难题不是竭思尽虑寻求解决之道,而总是以“请示”来推脱、以“报告”来搪塞、以“研究”来敷衍。
十是因循守旧,创新不够。部分党员干部面对改革和执政的考验,思想僵化,脑懒、心懒、身懒,不敢打破思想和体制机制束缚,不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对策,观念停滞不前,工作上墨守成规,与时代发展格格不入;不了解世界发展大势,坐井观天、妄自尊大,习惯于跟过去比,在小范围比,很少把本地本单位的工作放在国际国内大背景中进行思考、比较和谋划,常常自我感觉良好;缺乏创新意识,习惯于用老套路想问题,凭老经验干工作,用老办法解决问题,缺乏创新思维,干工作四平八稳,主观能动作用发挥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