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校园

来源 :山西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907603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繁荣的“根”和“魂”。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从传统文化中提取民族复兴的“精神之钙”,“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是学校。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共存,既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理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规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也有“别尊卑,明贵贱”的错误等级观,“三从四德”的落后女性观,裹小脚、跪拜礼的封建习俗,等等。作为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校,我们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进行取舍,把真正的优秀文化传授给学生。
  扬,就是在继承的同时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乐于助人、诚信敬业、勤劳节俭、孝老爱亲、见义勇为、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追求和谐等等的品质,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应该被传承和发扬。弃,就是对传统文化中的歪风恶俗,对有伤国格人格的观念、做法要大胆地摒弃,如算命风水、摆酒敛财、索要高额彩礼等不良民俗,传统文化中的“无为而治”“三纲五常”“逆来顺受”“男尊女卑”思想等等。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仅做形式上的模仿是不够的。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形式化和极端化。穿汉服、学国学、祭孔热,都只是一时兴起,是形式上的渲染,难以真正触及人的思想和情感。我们的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几千年生生不息,成为民族的基因和底色,是因为传统文化更注重于践行。有的人会背几句国学名言而做人做事却与传统文化提倡的为人处世之道相悖,这样做只会成为令人厌恶的伪君子。只有将那些具有进步意义、能够传承正能量的思想觀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得到真正的继承和弘扬。如“孝”文化的传承,需要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学校可开设孝敬感恩课,亦可采取学科渗透、主题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等活动形式。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通过“乐其心不违其志”的方式。在小学阶段,可以通过故事讲解、播放相关视频以及家庭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并亲身实践。比如,学校可以大力开展读书活动,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词,为学生开设格律诗词社团,让学生学习写格律诗词,满足他们多层次的文化需求,营造出学诗词、用诗词、赏诗词的良好氛围,让读诗、写诗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于无形中将厚重的文化积累传承下去。
  再如,我们要弘扬传统戏曲艺术文化,可以开展京剧进校园、进课堂的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京剧交流,让学生接触经典作品、了解京剧常识,培养学生欣赏戏曲的兴趣,引导学生体验戏曲艺术的魅力。
  总之,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校园,是给中华民族打底色的工程,应覆盖教育的各个学段。如何做好这项固本工程,应该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议题。
  (作者单位: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让每个孩子不辍学,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主要任务。近年来,平顺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扶贫先扶智、扶智靠教育,以满足适龄儿童“有学上、好上学、上好学、不辍学”为目标,紧盯教育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精准施策,控辍保学,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构建起“大教育”推进“大扶
期刊
2019年11月16日至12月20日,正值寒冬時节,“三晋行”二组成员一行9人(王刚、栗树林、白瑞、田薇、牛丽真、牛丹、刘毅、许世君、李佳新)穿梭于晋东及晋东南的四个地级市,走访了长治、晋城、阳泉、晋中的大小学校四十余所。在近一个月的采访行程中,我们了解了各地学校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的开展状况,不时地被那些有情怀的教育人那种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精神所感染。———长治行  11月26日—2
期刊
据全球教育联盟官网消息,移动电话运营商联盟成员已加大努力,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世界所有地区学校的学生免费提供在线教育内容。全球教育联盟已聚集了100多个合作伙伴,以汇集广泛的公共和个人资源,并根据国家需求部署具备包容性的远程学习方案。  全球教育联盟估计,尽管世界各国政府都在努力提供替代性远程学习机会,但目前世界上至少有5亿儿童和青少年被排除在公共教育之外。在西欧和北美国家,无法在家上网学习的学
期刊
读书,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在学校,常听人感叹“学生不愿读书”,对此,我有一些话想说。  先举个例子吧。  2018年,长治市潞城区举行小学毕业统考,我所在的枣臻小学六年级语文成绩荣获全区三类校第一。这源于我们在枣臻小学开展的“师生共读”工程。虽然此时我已不在该校工作,但我常自豪地说:“考第一,不能充分证明一定是读书的功劳,但读书肯定功不可没呀!”  接下来就谈谈“师生共读”的问题。师生共读,顾名
期刊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积极健全的心智,使之拥有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生存技能,并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家庭和学校携手努力,更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同向助力。然而,在现实中,很多父母存在重智轻德、重分轻人的偏颇教育理念。虽然家校共育的目标一致、情感一致,但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侧重应该不同。如果说学校教育重在培智的话,家庭教育则重在养心。  一要养敬畏心。这种“敬”是对事物发自内心的尊重;“畏
期刊
侯马市紫金山街小学位于侯马市中心,创建于1982年,占地面积7976.3平方米,建筑面积6482.3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36个,在校生1695名,教职工97人。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逐渐形成了以“本真教育”为特色的办学路径。“求真求实,放眼世界”既是我校的校训,也是全体师生的共同信念。我们以“真”为开始,以“善”为历程,以“美”为目标,将“向上、向真、向善、向美”的校风、“敬业、乐业、勤业
期刊
学校为了学生出行安全,每天上学、放学时间都会安排教师和家长志愿者在校门口及附近执勤。前几天我在执勤时听到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大致是这样的:一位家长志愿者在执勤时发现有一位家长来送学生上学,天气寒冷,学生穿的衣服较多,手里还拿着水杯,从电动车下来时不太方便。这位执勤的家长便去帮助这位学生。这时小小的意外发生了:执勤家长抱学生下车时,学生的水杯掉在了地上,杯盖摔坏了。家长志愿者急忙道歉,学生愣在原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中指出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现代学校从“管理”走向“治理”指明了方向。现代学校建设是建设法治国家大背景下的行业建设、行业治理,同样具有全局性、整体性、目的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学校治理是学校领导的管理使命,现代学校建设需从简单的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向现代学校治理迈进。  现代学校治理是我长期思考和关注的问题,怎样进行学
期刊
据媒体报道,在浙江杭州,13岁的晓晓(化名)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然而,在一次单元测试中,她只考了全班第五。她觉得这是人生“污点”,甚至因此丧失了斗志,不想去学校。一向严厉的母亲狠狠批评了她一顿,不料小姑娘一气之下竟拿美工刀割伤了自己的手臂。所幸那一刀割得不深,但接下来的半个月,她整天窝在家里,情绪低落。直到心理指导老师跟她初步聊了聊后,才发现她的心理问题已比较严重。就医后,晓晓被诊断为抑郁症。  
期刊
思考一:学校教育中的五个重要热词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核心素养、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是近年来奋斗在教学一线教师同志们耳熟能详的教育教学热词。在这些教育教学热词中,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初心起点所在,也是教育教学目标结果所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则是教育教学初心起点、目标结果实施推进的载体、途径、方法、行动。思考二: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  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再到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