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氨氯地平干预伴高血压2型糖尿病肾病的弥散加权成像研究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ib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中的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测技术,评估左旋氨氯地平干预对伴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损伤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伴高血压2型糖尿病肾病(III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左旋氨氯地平组,n=26)及B组(氨氯地平组,n=24),两组在继续服用常规治疗剂量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s)类药物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左旋氨氯地平(2.5mgqd)或氨氯地平(5mgqd)干预24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DWI检测的肾实质表观弥散系数(ADC)的差异,以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等的变化;每4周随访患者服药情况,同时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干预24周的结果显示,两组sCr、CysC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UAER、SBP及DBP较基线显著下降[42.5(25.3—91.0)Ug/minVS49.2(29.7—96.8)Ug/min,(112.6±6.4)mmHgvs(135.3±7.6)mmHg,(71.4±10.7)mmHgVS(80.3±11.6)mmHg,P〈0.05],ADC则较基线显著上升[(2.45±0.12)vs(2.17±0.09),P〈0.05]。B组DBP及UAER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BP较基线显著下降[(121.5±11.6)mmHgvS(134.8±9.2)mmHg,P〈0.05],ADC较基线显著上升[(2.28±0.15)vs(2.14±0.09),P〈0.05],但其干预后SBP的下降幅度(△SBP)及ADC的上升幅度(AADC)均显著性低于A组(P=0.02,0.01);A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4%vs41.7%,X2=4.27,P=0.0387)。结论对于伴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肾病(III期)患者,在ARB的基础上联用左旋氨氯地平,与联用氨氯地平比较,前者可能具有更佳的全面降低血压、减少尿白蛋白排泄、改善肾脏局部微循环、总体不良反应更少的优势。

其他文献
(1)文章中不能写出患者姓名,可采用“患者”、“例1”等非特定代词。某些特定领域(如放射医学)的特定情况,可按国际惯例用专指性符号代表某一特定病例。(2)病案号、门诊号、标本号、尸检号以及涉及具体患者的各种医院编号在文章刊出时一律删除。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