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分析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07631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发展意义巨大,初中数学教师应当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中,笔者首先阐述了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原则,然后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前文的基础上探究了分层递进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内容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实践分析
  近些年来,初中阶段的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数学教学的现状有了很大改善,各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极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分层递进教学作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产物,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有效地改善了传统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1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原则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①水平相近原则,要求分层时应当将学习水平相近的学生归为一层;②差别模糊原则,分层是动态的,学生的表现有进步必然有退步,“进则升层,退则降级”;③调节控制原则,各层级学生的水平不同,面临的要求也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适当地将能力有所提升的学生调到更高一级的层次;④积极激励原则,学生表现较好时,教师应当表扬鼓励,特别是较低层级的学生,更应当采取积极鼓励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信心。
  2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不彻底。虽然多数教师已经树立了现代化的教学观念,并且已经将现代化的观念落实于具体教学当中,但是仍旧有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困扰,无法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其次,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单项式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内容,学生难以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思维受到严重的束缚,学习效率自然不会太高。
  最后,缺乏学生学习能力的分析。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没有进行针对性教学,无论是何种情况下或者是面对何种水平的学生,都“一视同仁”,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影响学生的学习。
  3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3.1合理地划分学习层次
  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首要的、最为关键的步骤便是分组,合理分组是分层递进教学成功的关键。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分层时,既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更重要的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所有因素考虑进去,分层递进教学有效性才有可能提升。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个体差异,如数学计算能力、理解能力、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成绩的高低等,不同的学生,上述方面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教师分层是应当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合理分层,以免应分层的不合理导致学生的学习信心受到影响。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初步”章节知识内容的时候,由于几何图形抽象性很强,学生学习起来会表现的比较吃力。所以,教师在分层的过程中应当紧紧抓住“思维”一词,事先通过问卷调查摸清学生的思维状况,在分层的时候尽可能地将思维活跃度高、抽象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分在同一层级,而思维相对较弱的学生则分在同一层级,为接下来的几何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3.2教学目标要有层次化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合理划分层次之后,应当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分层递进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不同于传统教学目标的制定,而是应当制定出适合不同层级学生学习的目标。因此,教师应当吃透教材、吃透大纲,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分层教学的全过程。如果将全班学生的层次以A、B、C、D的表示的话,教师就应当明确A、B、C、D层次的学生各适合什么难度的内容,应该为其各制定出什么样的目标。比如,在讲解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制定教学目标:较高层次的学生要能够推导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同时能够语用它熟练地解决有一定难度和灵活性的数学问题;中间层次的学生必要理解方程根与系数的推导过程,并运用它去解决稍微复杂的数学问题;较低层次的学生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记住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能够运用它去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共同目标是记住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3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既然是分层递进教学,分组不同、教学目标不同,则要求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有所不同。对于初中生而言,感性思维比较重,缺乏对事物的理性认识,面对教师的评价时往往表现得比较在意,传统数学教学中同一性质的评价容易打击学习水平较低学生的信心,导致学生当中两极分化的情况比较严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递进教学,将全班学生分为不同的等级,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既能够激发高水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够提升低水平学生的学习信心。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当给学生布置不同层级的课后作业,因为课后作业最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到“概率”相关知识时,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应当将课后作业分为综合性强、综合性一般以及综合性弱三种。综合性强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是随机事件、列举法求概率和频率求概率的综合体;综合性一般的练习题主要是列举法求概率;综合性弱的练习题主要是简单的概念及定义考查。
  4结语
  总而言之,传统环境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已经不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对学生的成长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应用,很好地改善了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合理划分层次,从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以及课后练习等内容着手,合理应用分层递进教学法,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卫华.“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J].内江科技,2010,12(09):208.
  [2]梁元新.初中數学分层递进教学的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14(06):72-73.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在教学中占据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在学习上会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化学教师能够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以此提升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前置性作业设计教学方式就具有一定积极意义。本文介绍了前置性作业的概念,阐述了初中化学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原则,探究了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实践表现。  关键词:初中化学;前置性作业设计;实践表现 
摘 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理解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不管是从卷面的比重,还是对于学生获取新知的方面,都尤为重要。然而,不少学生在这方面很弱,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很多,如:不良的阅读习惯,词汇量的匮乏,阅读速度慢,阅读技巧的缺失,忽略阅读思维及语感的培养。作为老师,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初中阅读理解;阅读习惯;词汇积累;阅读速度;阅读技巧;
摘 要:生物学的大多数概念教学不是开门见山的把概念抬出来,然后让学生背诵就解决问题了的。概念教学是需要大量的事实和证据作为铺垫的,这些事实和证据的来源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实验是获得事实和证据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八个实验,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了光合作用的本质。通过嫁接实验,让学生看到形成层,记住形成层,学会嫁接这种生物技术,应用于生产生活,学以致用。  关键词:概念教学;实验教学;感性材料;光合
摘 要:创新思维能力这一新概念名词的引入在教育界甚至数学界引起轩然大波,数学学习旨在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相结合的学习过程,而初中数学的学习是数学知识领域的一个基础阶段的学习过程,这里,针对初中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就我个人观点提出几点拙论,希望借鉴者和参阅者能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能力;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频频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纠纷或者说是
摘 要:在初中阶段,学生才开始了系统的英语知识学习,作为英语学习最为基础的工程——词汇学习来说,学生一般感觉到难度系数较大,从单词的记忆、单词的活用、时态的变化等,很多的学生都会出现混淆及混乱的学习状态。目前很多的初中生对英语词汇的记忆多数都是采取机械式记忆的方法,通过反复的背诵和默写等,被动式的记忆单词,虽然短时间内记住了词汇,但是很快就会被遗忘。鉴于此,本文中,笔者结合相关的英语教学理论,并从
摘 要:对于初中英语的教学来说,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随着国家化发展的深入,英语已经成为全世界的通用语言,使用极其广泛,在未来的社会生活、生产、工作学习中都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初中阶段开始全方位的系统化的学习英语,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的效果并不乐观,很多的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较为淡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在初中英语
摘 要:“创新”不仅是民族发展与进步的动力,对于教育行业而言,更是一切学科发展与变革的重要需求。鉴于此,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分别从教师个体的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教学情境拓展以及教学方法创新四个角度来对这一问题进行阐释。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教学策略  传统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的日益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