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中的地理资源激活课堂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zheng52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是地理新课程最基本的理念。这就要求地理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一、开发乡土地理资源,让课堂回归自然。家乡的地形、土壤、植被、河流、气候、民俗风情等都可以纳入地理学习的大课堂。对这些,学生大多有好奇心,求知欲望强。引导他们学会观察身边的生活,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乡土地理正好能够担当此任。比如在学习“地图上的方向”时,我让学生画一幅学校平面图,以学生餐厅为参照物来研讨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联系实际指出学校其它建筑物位于餐厅的什么方向等等,然后再分别指出餐厅位于它们的什么方向。这样学到的“方向”是取自生活的,必然也能用于生活,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二、联系生活,让课堂更精彩。地理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路才能越走越宽,因此在课堂中要时时注意引入生活中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地理知识。比如在学习“亚洲的气候类型”时,有几位邻居暑假从连云港到拉萨旅游,一路坐在火车上观赏沿路风光,甚是惬意。他们发现地势越走越高,由平原——高原——山地在不断变化,而且地表景观的颜色也由嫩绿——黄绿——墨绿在改变。这些变化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但是他们还有另外一种感觉,那就是离拉萨越近感觉越冷。“这是怎么回事?不是说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吗?我们又没有登上珠穆朗玛峰。”在学生的疑惑中我们阅读了“亚洲气候类型”图,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很快,学生便自己得到了答案:原来拉萨位于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上,气候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即便在炎热的夏季,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也偏低。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地理知识,这样就会使难懂、难记的地理规律变得容易了。
  三、生活处处有地理。实际上,我们的新教材特别重视地理和生活的关系,其宗旨就是让地理知识服务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许多地理问题,可以说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同时当今社会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战争等,都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可以说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教师本身的素质外,则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下面就我们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是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制订教学目标
期刊
让学生亲历体验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要把握学生在进行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兴奋点和着力点,很好地引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获得质的飞跃。要根据教学内容、现有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创设适宜的体验情境。  一、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做数学”  “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将不能发展。”操作学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
期刊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新理念下的新课堂,应该“提倡生成”、“期待生成”。这就要求老师“关注生成”、“驾驭生成”,使数学课堂因为“意外”而增添光彩。  一、巧用“意外”,引导探究  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课始,我让学生任意报数,师生比赛谁先判断出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正当我沉浸在游戏的情境之中,几个“不识时务者”打乱了我课前的预想:
期刊
在低年级的教学中,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自身特点,课堂注意力问题一直是一个难点。但我们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就是要培养学生自觉的有目的的注意能力,随时观察学生的注意力,想方设法地吸引学生,使他们更有效地利用好整节课,达到人人爱听课、会听课的效果。  一、创情境,抓好奇   “好奇”可以促使儿童更多地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而与外界频繁地接触和交往,又反过来增强儿童的好奇心和观察力,并且促进他们创造性的发
期刊
俗话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问是动脑的结果,是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的流露。这种求索的心理倾向,有力地推动着学生不断地带着疑问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究。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提出启发性的有效提问,还要注重创造机会让学生去发问,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发表不同意见。  一、注重设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科学研究表明:在现代的课堂里,提问有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向学生强调要点、给学生表达机会、了
期刊
阅读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如学生初读课文时的自读感悟,熟读之后的领悟感知,以及深入理解之后的诵读表达。在教学一篇精读课文的时候,如果能够把握好这三个不同的读,将会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的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因此我们教师在注重点拨、指导的同时,更要多给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去感知体味,然后再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那如何处理好精读课文中自读感知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在其《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到:“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人的头脑装进另一个人的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我通过七八年的教学,深深地体会到了情感所产生的效应。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所致,他们学习时容易受情绪的干扰,不喜欢的教师上课就不认真学,不善于用理智支配情感,却常常以情感支配理智。学习时情绪的好坏、平时与教师的关系是否融洽,都会直接对教学效果
期刊
物理习题课教学是巩固物理概念、规律的重要环节,是物理概念、规律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本人在物理习题教学中,着重抓了以下几个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抓规范解题  就是把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有针对性地评出优劣。不少学生答题往往与要求不符,或答题不规范,这是由于读题不认真、审题不准。要正确地指导学生读题、审题,抓住题意关键
期刊
所谓“学案导学”复习法,简单地说就是运用学案,由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先学先复习,教师再教,然后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等几个环节所构成的一种方法系统,它也是一种能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知识建构教学模式。  首先,学案导学复习法适应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通过学案导学复习法,教师用学案引导学生把握好复习的方向,自主复习,并引导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演员”
期刊
中学语文新教材所选入的中外散文作品,大多情意浓厚、文辞优美、构思绵密,语言富有情感和哲理,在一个广阔的空间中再现了人类丰富多样的情感世界,凸现了异彩纷呈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面,或色彩明丽,或优美绝伦,或黯淡萧索,都体现出了深邃动人的意境,是自有文明以来生命力最长久的一种文学样式,其风采与魅力难以一言尽叙!散文中“美”的丰富因子是多层面、多方位的,所以我们在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