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学的珠联璧合

来源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gean1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传记属于文学性传记,它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小说,但其基本的人物描写和情节必须符合真实性原则,在叙述中可适当运用想象以恢复失落的事件环节或细节,来促成人物形象的完整与丰满。《斜塔上的实验》便节选自叙写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节选部分虽简短,却兼具科学性与文学性,堪称人物传记的典范。
  科学:实验令创新有法可循
  伽利略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他绝不迷信权威,坚信实践是发现真理、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坚持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通过细致的观察与深入的思考,辅以持之以恒的实验与献身科学的精神,发现了大自然的一个又一个奥秘,在科学史上迈出了一步又一步不断创新的坚实步伐。
  (1)善于观察的收获——发现节奏原则。善于观察生活是伽利略走向创新的关键一步。在大家都习以为常的场景中,伽利略却能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秘密。当他和旁人一样跪在大教堂里祈祷时,那年复一年扰人的悬挂油灯的链条声却引发了伽利略的思考:链条每一次往返摆动的时间似乎都一样长,虽然它往返的距离越来越小。请注意,这里用了“似乎”,因为,接下来,伽利略将用实验把“似乎”去掉。就这样,伽利略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现在,这一原则已广泛应用于时钟计时、计数脉搏等多个领域。细致观察、深入思考与科学实验完美结合,伽利略就这样不断创新着。
  (2)挑战权威的明证——斜塔上的实验。在伽利略身处的社会,人们都认为,所有科学上的问题都被亚里士多德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而亚里士多德坚持认为轻重不同的两个物体同时开始坠落,轻者慢,重者快。但伽利略认为,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会同时落地。伽利略一只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铅球,一只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铅球,登上了比萨斜塔。两个不同重量的铅球,同时从比萨斜塔塔顶落下,同时落到地上。伽利略的实验成功了!不迷信权威,坚持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论,这是实现创新的重要一步。
  (3)永不停息的实验——矢志献身科学。当伽利略还是个小孩子时,他就对“天空的音乐”极有兴趣。游戏时,他制作了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儿,像车、船、风车等。长大后,伽利略开始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器具。当他发现“数理科学是大自然的语言”时,他决意为科学献出一生。就是这样一位对科学充满浓厚兴趣且矢志不渝的人,在科学史上不断创造着奇迹。
  文学:衬托让人物个性鲜明
  《斜塔上的实验》巧妙地运用衬托手法,有如黑夜衬托明星,将伽利略这颗科学史上的巨星衬托得熠熠生辉,让其鲜明的个性、独特的精神深入人心。
  (1)教授们的威胁。当伽利略还是医学院的学生时,教授们很不赞成一个学生独立思考,认为这是不折不扣的异端,他们竟然拒绝发给他医生文凭;当伽利略成为数学教授,将亚里士多德的神圣卷帙从书架上搬走时,有些教授将他骂得狗血喷头;就在伽利略在斜塔上开始他伟大的实验前,那些教授们还穿着代表权威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来到塔前,想看伽利略当众出丑……教授们的种种行为,却极好地反衬出伽利略对科学的执着和对真理的信心。
  (2)镇上人的不屑。无论是伽利略在教堂里顿悟出油灯链条摆动的规律时,还是他将要在斜塔上进行神圣的实验时,镇上的人们总是一副漫不经心甚至是不屑的神情。教堂里的司事让刚注满油的灯随意摆动;斜塔前镇上的人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没想到,镇上那些人的言行恰恰给自己的人品宣判了死刑,他们灵魂的丑陋更是衬托出伽利略心灵的宽广与圣洁。
  (3)家中人的无奈。当伽利略为验证自然的节奏原则,请来他的教父帮助时,老头子虽然“耸一耸肩”,嘴里咕哝着不满,但还是同意帮忙。伽利略的父亲原想让他去做一个服装商人,但儿子决定以科学为终身事业的倔强让父亲做了退让。透过亲人们的无奈,我们看到的是伽利略那超出常人的坚持与坚决,在这里,衬托手法又一次被巧妙运用。
  另外,选材上的详略得当,倒叙手法的恰当运用及精彩的细节描写等,也是本文的可圈可点之处,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本文时细细领悟。
其他文献
去年春天幸福小区又有新的邻居入伙了,它们跟别的邻居不一样,是一对燕子,我们称呼它们为“双飞燕”。  最先发现它们的是看大门的保安大刘。  “可得意了,”大刘说,“您看它们那窝做的,鸟类不比我们人类差,它们太聪明。我是看着它们一点一点把窝做起来的,刚开始才那么一丁点大,它们一口口衔泥,就把它筑起来了,像我们盖房子一样。”  我们顺着大刘的手指望过去,燕窝就筑在小区入口处通道的屋檐下,一对小燕子刚好从
通常意义上的成功一般是指:实现了为之奋斗的某个目标,或名,或利。  可是,有的人取得了这样的成功之后,发现并没有预想中的快乐,甚至,却增添了新的烦恼。有的人,还为此變得抑郁。  而一个农民工干完一天的活不管有多累,只要拿起毛笔练字,就赶走了疲劳;一个外卖小哥熟背千余首古诗,即便成为诗词大赛的擂主之后依然在送外卖,但他内心充满欢喜。这两个人都是单纯地因为热爱而不为名利,这难道不也是一种成功?  吾以
“对大家的表现,我很满意。排球勇往直前,飞得很远;皮球气量充足,蹦得很高,乒乓球虽然很小,但也不甘示弱,来回弹跳,不知疲倦……”篮球已经多次这样点评球们的工作。每次点评,他都把坐自己旁边的足球忘记了。  有人说,篮球并非忘记了足球,而是在有意排斥足球,因为他担心足球争夺球中老大的位置。  篮球有了这个担心,便常常讓足球在不显眼的地方待着,只有球们开会时,足球才能坐上本属于他的第二把交椅。由于篮球老
卢梭说:“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也就是说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天起就开始积累终其一生的价值档案。  有人常常感叹:看过许多的书,走过许多的路,历经了岁月的沉淀后萌生出迫切的要用笔把它们都写下来的愿望。可事实上别说是写出一部全世界妇孺皆知的文学作品,就连一篇散文也是词不达意,如同嚼蜡,自己都是勉为其难地读下去,哪还敢奢求别人去品赏?为此越发地无能为力直至心力交瘁继而顿生疑惑,甚而觉得自己是最不受
晨光熹微,夜露沾染在草木上,沁着秋的清凉。微微暗淡的光透过防盗窗在桌面投下一格一格的影子。蘸墨,落笔,一个“格”字悄然落于宣纸上。  “老古董,又在写方格字?”朋友慵懒的声音自电话另一端传来,没有底气的声音昭示她又通宵追美剧了。“这哪里如行云流水的英语那般自由。”  “方格字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格中自有悠闲在,横竖撇捺可不都是在自由舒展么。”淡淡一笑,一撇落下,浓墨中遥远地看见一个佝偻的背
现代人往往急于追求物质与外表上的满足,逐渐丧失思考的能力,不是一味地追着时代潮流走,就是让自身的抗压力和生存的勇气逐渐下降,如何突破现代文明所筑起的重重迷宫呢?  话说,有一座位于山顶的寺院,寺里的小沙弥,每天都得用扁担挑两个水桶到河里打水,供大家饮用。其中的一个水桶总是抱怨:“我们做水桶的有什么意思,每天都是空空地下去。”因此它成日怨叹,郁郁寡欢。另外一个水桶想法就不一样了,它总是欢喜地说:“我
很多人觉得,要想让顾客停下脚步,就必须跟顾客打招呼,事实上,即使不出声也可以吸引到顾客。  比如我以前卖保健食品的时候,就把保健食品倒到纸杯里,故意用很大声音搅拌,以此吸引顾客的注意力。那种保健食品是很细的粉末状,需要加水混合。搅拌是演示的一部分,但是如果你用很高兴的表情和很滑稽的动作搅拌的话,周围的顾客就会觉得很好奇然后停下脚步。  我以前还经常用黑色记号笔在85纸上画箭头,然后把商品放在箭头指
1  我怀二宝的时候,经营着一家小饭店。  因为生意不稳定,不敢招员工。先生忙后厨,我在前头招呼客人。忙时我挺着肚子搬啤酒、扛桌子,是常有的事。  一次我搬啤酒,碰巧地上有菜汤,我脚一滑手就赶忙扶着桌子,手上的啤酒应声落地,一箱啤酒打碎了半箱。  我没有摔倒,但我打碎的是最后一箱冰啤酒,夏天热,不冰的啤酒根本没人喝。  我急忙去跟客人道歉。一个已有醉意的中年人站起来举起手,我不知道他要干嘛,本能地
一位90后的小妹妹生了个小公主,看到她朋友圈发布的消息,我第一时间送上了祝福。妹妹说,姐姐,能不能给我女儿取个名,我们想了很多,可都觉得不甚满意。我问有什么讲究,她说最好不拗口又不落俗套的。我想到了“晏如”二字。晏是每天过得安然,言笑晏晏,那是《诗经》里夸赞女子温柔的好容颜;如呢,就字面看,不就是家里多了一个女子吗?而且这二个字无论用当地土话,还是普通话读,都很顺口。看了我发过去一串说词,妹妹当即
黄豆的黄,是对季节的一次有力宣告。  从绿到黄,由一枚绿色的芽豆,逐渐壮实,直至成为一粒粒黄澄澄的大豆。  一层深绿的外衣,包裹住黄色的内核,成熟是大自然恒定的心思。  黄豆植株独立,叶子挤挤挨挨,不爬蔓;身形伸展,层层叠叠;生长得自如、舒畅。山中地少,因此,村里人边念叨寸土寸金,边把黄豆种在多余的田埂地头上。豆子也不怨,迎风而长,挺硬朗的。  黄豆原产中国,古时称菽,司马迁在《史记·卷二十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