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符号学方法论建构与音乐文化本位观——《音乐民族志方法导论: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实例》教学与辅导之八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民族音乐符号学研究中,音乐的表现形式、意义内容、文化语境三者关系得到最佳的整合,梅里亚姆、涅特尔等建立的几个学科定义为之奠定了基础:1.“文化(语境)中音乐的研究”:为音乐设立了“位”(亦即语境)的限定,说明了音乐与文化语境之间的同型同构和互相依存的不可区分关系,带有音乐语境学的思维特征.2.“概念→行为→音声”三重认知模式,根系于符号学的结构主义分析思维,涉及文化本体、艺术本体和乐本体等不同的符号解析或符号形态学层面.3.“音乐即文化”:厘清了音乐的符号学和语义学(涵义层为主)性质.对于音乐文化本位观,可从两个基本层面去理解:其一,从文化本位及语义学、语境学层面看,作为研究者,在“主位、客位”一对关系中,应该对于前者,即文化持有者的内部文化观予以特别的关注;其二,在乐本位及符号形态学(或符号结构学)层面上,应该对建立在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及音位研究基础上的“模式—模式变体”分析思维和研究方法予以同样的关注和重视.在广义的乐位范畴,除了专指音乐形态分析的“乐位”之外,广义的“乐种”(含歌种、乐种及其他“寄生”乐种)、特定音乐文化圈内的音乐文化丛(或音乐特质丛、音乐特质群落)都可纳入其中.因此出现了以狭义的“乐位”(一种能够造成音乐的意义区别的最小单位)或“音声群落”为基点、起点构成的“乐位体系”或“乐位阶序”.后者包括了表演前(也是表演外)形成的概念性乐位、表演中运用的过程性乐位和供表演后分析所用的描写性乐位三种乐位阶序层次类型.对于完整的音乐符号分析过程来说,此三个层次类型缺一不可.乐本位层面诸类型均具有“组合—聚合”两面性,其中“组合面”(能指)带有模式性、系统性、稳定性、异质性和弱人工性;“聚合面”(所指)带有变体(异)性、即时性、鲜活性、微观性和自然之态.“组合—聚合”两面性亦是“模式—模式变体”音乐分析的理论根基和符号学的思维原型.然后,以此乐本体系统(第一位系统)为基础,在第二、三位系统层面上,便顺次演化出艺术本位和文化本位等不同的层面.
其他文献
大数据技术是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的重要支撑,大数据预测、分析以及评价等多项功能能够为教学质量监控提供数据挖掘、智能决策等价值,基于大数据技术进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势在必行.而受到高职院校当前发展水平限制,大数据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的应用有限.为此,高职院校要基于大数据技术,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问题诊断以及智慧决策四个角度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目前,河北、山东、江西和浙江台州等地方政府出台了支持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具体政策,对推进混合所有制办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通过对其举办方式、登记方式、收益分配、资源投入、资产评估、治理和治理结构、用人管理和薪酬管理、支持政策等内容的详细比较发现,四个政策文本存在按就近原则借用而成、相互间重复现象较多、操作性不够强等问题.必须强化政策工具对政策创新的抓手作用,发挥混改试点对政策创新的探路作用,突出关键问题解决对政策创新的攻坚作用.
“双高”建设是国家对高职教育重大政策部署,是实现高职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重要创举.“双高”建设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和动态管理,实施绩效评价合乎高职教育服务发展的建构理念,是高职教育优化治理的政策工具,也是高职教育高水平发展的现实需求.但绩效评价仍存在着外部问责与自我发展的价值对立;边际效应与提质培优的目标背离;类型多样与标准统一的固有矛盾;评价碎片化与整体发展的冲突等问题.通过绩效评价上补充效能评价;结构化指标群上加强同行评价;综合标准上叠加分类标准;多样化比较方法消融边际效应;明确评价结果的使用边界等方
加快落实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我国职业院校推进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主题.围绕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问题,形成涉及劳动教育内涵、目标、课程、教师、评价等要素在内的问题域丛.在劳动教育内涵方面,应该将体力劳动教育与脑力劳动教育充分结合起来,并重点开展蕴含丰富教育意义的体力劳动教育.在劳动教育目标方面,应该在强化劳动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学生劳动精神、劳动观念、劳动习惯与品质、劳动能力等劳动素养的培养.在劳动教育课程方面,可通过开设必修课的形式实施专门的劳动教育,强化专业课程、素质拓展课程、讲座课程、活动课程等对
基于“家族相似性”视角,研究职业启蒙教育的历史发展轨迹,整体思考并分析其演进方向,对于我国未来职业启蒙教育发展理路具有重要价值.自建党以来,职业启蒙教育在认知方面经历了无意推进和积极发展,研究成果呈现繁荣、沉寂、再繁荣之势,实践探索由内容零散趋向系统化,其政治逻辑也逐步从服务个人达至上层建设的高度.历史经验启示我国职业启蒙教育需要:以社会对话保障职业启蒙教育行动、家校共筑职业启蒙教育发展图景、创新职业启蒙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多学科交叉促进职业启蒙教育研究.
新文科建设与艺术人类学研究高端论坛于2021年12月13日在海南大学成功举办.此次论坛云集国内艺术人类学领域资深专家学者,秉承自觉意识,聚焦问题意识,淡化学科边界,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集中呈现艺术研究领域取得的革命性进步,思考围绕“人”的艺术研究将如何兼容、创新、发展.这次聚合式的思想碰撞无疑为进一步厘清新文科建设的内涵与外延提供举足轻重的作用.
马来西亚自身复杂的种族和文化背景赋予了作为华语语系电影之一的马来西亚华语电影“离散”的属性.不同文化、不同种族间的交流与融合生成了马来西亚文化场域的混杂特征,其文化场域正如福柯提到的“异托邦”的特质——华巫文化的交汇使其出现一种模糊的嬗变过程,其中伴随着人文习惯、民族风俗、语言文化等多方面的迁移与改变,却又能达到一种真实的平衡.梳理马来西亚华人历史脉络能发现,家族、种族、国族等群体在不同语境下不断重组,从20世纪到21世纪,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从隔阂性种族到边缘性族群,在马华人对华人身份的族群认同正处于
梳理我国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的实践现状,基于实践典型案例,分析混合所有制办学实践中概念特征、举办方式、出资方式、资本管理、办学许可、法人登记、治理体系、人事制度、财政扶持、分类管理、部门协同等11个关键问题,提出鼓励更多试点,适时出台指导意见,加大职教混改研究等策略,助推我国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实践的深入开展.
[目的/意义]利用网络分析方法对融入引文内容的引文网络中的知识流动规律与模式展开系统研究,以期为引文网络中的知识扩散、转化与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方法/过程]选取描述性统计量和网络分析指标,对知识节点的知识流动能力及角色、知识群落的知识流动类型及结构、整体网络的知识流动分布特征及结构特征进行深度刻画和剖析.[结果/结论]依据CNKI数据库主题期刊论文为测度数据,分别构建“智库”“数字人文”“数据治理”三个主题的引文网络,并依据文中方法比较分析其间知识流动特征的异同.文中方法能够深入挖掘学术文献间的知识
[目的 /意义]公共事件社会舆论容易造成公众恐慌,主流媒体发挥其引导作用可帮助公众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过程]首先,从公共事件的酝酿、爆发、持续及消减四个阶段分析了公共事件生命周期;然后,从信息传播方式、传播内容、舆论主体等多方面研究了主流媒体引导对公共事件社会舆情的影响;最后,基于公共事件社会舆情的关系泛化、对象泛化、热点泛化等表现形式,对公共事件社会舆情泛化的信息交互的开放性与爆炸性、社会舆情传播的随机性与敏感性、公众发表看点的主观性等特点进行了挖掘.[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主流媒体引导下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