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多普勒检测脑循环中的反常栓子

来源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584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常脑栓塞是缺血性卒中病因之一。经颅多普勒技术能检测脑循环中的反常栓子,提高了卵圆孔未闭的检出率,对卒中的防治有重要意义。文章着重讨论这一技术的原理、检测方法及临床研究进展。

其他文献
脑卒中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尚未受到普遍重视,一旦发生,轻者使原有卒中症状恢复延迟,重者导致病人残疾加重,甚至死亡。本文对脑卒中患者DVT的危险因素、典型临床表现、诊断、防治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目的是加深神经专科医生对脑卒中患者并发DVT的认识。
微血管铸型技术为探讨脑微血管三维立体构筑提供了比较理想的方法,为脑微循环的形态学研究开辟了广阔的途径。文章就常用的铸型方法和技术、脑微血管铸型在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的应用作了综述。
最近研究显示,抗磷脂抗体与血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且抗磷脂抗体相关血栓的形成是多部位的,可以是动脉血栓亦可是静脉血栓。抗磷脂抗体诱导血栓形成的具体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最新研究进展显示,抗磷脂抗体相关血栓的形成涉及多途径、多种相关分子的作用。
文章详述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本概念及近年对其基因研究的进展,并在回顾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及血管病发病相关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ACE-基因多态性D等位基因是脑血管病,特别是腔隙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脑屏障内皮细胞表面表达有多种粘附分子,如ICAM-1、VCAM-1、E-选择素等。它们在病理情况下在白细胞向局部脑血管的附壁、移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检测血、脑脊液中可溶性粘附分子的含量,可以判断某些脑部疾病的严重程度,抗粘附分子单抗的运用能减轻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损害程度。
房颤引起的卒中病情严重,再发率高,病死率也高。文章综述了房颤与卒中的发生率、相互关系、相对危险度及发生机制等研究进展。
文章重点阐述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缺血性脑损伤的特征,包括病理、生化和影像等特征,从而为研究急性卒中有效疗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抗凝治疗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预防和治疗措施已日益受到关注,文章就缺血性脑血管病抗凝治疗的适应证、时机、剂量和用法及合并症进行综述。
脑梗死的治疗现在仍有争论,但溶栓治疗是目前唯一能解决脑梗死血管再通的方法。文章就目前脑梗死溶栓治疗的主要溶栓剂的药理、临床及研究动向作了简述。
脑血管细胞膜钾通道存在着ATP敏感钾通道、钙激活钾通道、延迟整流钾通道、内向整流钾通道等多种亚型。钾通道开放是一些内源性扩血管物质及某些药物扩血管的重要机制,在慢性高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理情况下,脑血管细胞膜钾通道发生改变,某些药物可通过开放或阻断钾通道,调节脑血管及脑血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