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振兴齐发力 美丽乡村入画来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b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基础靠教育。目前,我国培养的高素质农民总量超过1700万人,农民科技素质提升为农民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撑服务更加有力。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乡村全面振兴对农业农村人才的迫切需求相比,高素质农民在总量上还需有更大的突破。人兴则业旺,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必须牢牢抓住教育培训这个牛鼻子,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2021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农民教育培训功能定位有哪些新变化?应该如何抓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农民教育培训将迎来哪些新机遇?带着这些问题,本期专题聚焦打造适应乡村振兴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刊登几篇文章,有宝贵经验,有启示,也有思考,敬请关注。
  多年来,北京市昌平区农广校一直在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通过实践在培养高素质农民和知农爱农实用人才方面做了初步的探索,服务乡村全面振兴。
  一、 坚持多措并举 助力乡村复合型人才振兴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和科学文化素质水平就成为关键的关键。“农科教”融合的核心是“教”,在提升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与各项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昌平农广校积极采取多种培训模式,培养高素质农民。
  (一)农科教融合,培养现代农业的核心主体
  农业的核心主体是农民,昌平农广校主动作为,联系农科部门,改变传统单一的技术培训模式,以农科教融合的方式,把农业生产、科技推广、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結合的模式,几年来开展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高素质农民创业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城乡融合与休闲农业培训,让农民听得懂、用得上。昌平农广校利用“三类协同”高素质农民骨干示范培育项目、“一懂两爱”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多次组织农业创业致富带头人、区级及以上示范社社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产业扶贫带头人培训工作,培训内容涵盖农业政策、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农业创业等,参训农民提高了生产经营与管理水平、增强了创业兴业能力、提升了市场开拓能力。
  (二)学历与培训结合,构建农村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振兴,重在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时间、多方位、多内容、多能力的持续性教育。“无长不稳、无短不活”,“长”坚持学历教育提升、“短”做好精准的培训。昌平农广校通过“筛、选、分”将符合条件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骨干、优质小农户及农广校中专毕业生推荐到北京农职院进行中高职衔接的大专贯通培养,打造了一批“技能知识 综合知识 实践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打下基础,促进了乡村人才振兴。
  二、 坚持多业并举 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重点在于产业兴旺。昌平农广校利用走访、调研、培训、专家指导 陪伴式方法,深入合作社与产业带头人深刻交流,分析都市农业背景下农业发展的路径,提出多业并举的产业模式。
  (一)多元发展,促产业兴旺
  昌平农广校从农民自身需要出发,以市场需求为切入点,多业并举、此消彼长、彼此促进和融合是都市农业背景下乡村产业兴旺的一条有效路径。北京鑫城缘果品专业合作社一直以来都是以草莓种植为主,品种虽然丰富,但产业模式单一。昌平农广校多年来一直跟踪服务两任社长,通过把专家请进来、带社长走出去,共同研讨农业如何多元化生产,走多业并举之路。通过不断地实践,北京鑫城缘果品专业合作社逐步形成以“红色”(草莓)为基础,以“绿色”蔬菜种植为多元、以“特色”种植(甘蔗、网纹瓜)为突破,形成了“红色草莓 绿色果蔬 农耕体验”多产融合的模式,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产业增效凸显。合作社走上了一条多业并举、多元发展、良性循环发展的路子。“跟着农广校参加学习,我们才知道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合作社理事长说。
  (二)头雁领航,助产业落地
  北京营坊昆利果品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以种植苹果为主的国家级示范社,为改变以往传统单一的苹果种植模式,走多业并举增加收入的途径,合作社理事长找到昌平农广校。经过多次交流与探讨后,农广校决定把打造多元生态农业作为首要任务,先后组织合作社理事长、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走出去参观交流学习,激发带头人的内生动力。在充分听取专家和农广校教师的思路后,合作社逐步发生了转变,融入田园综合体的理念,打造景观化、多元化、标准化、安全化的园区。合作社通过农广校教产融合理念走融合产业之路,带动了周边小农户发展,助推了当地的产业振兴。
  三、坚持驻乡化人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昌平农广校以文化驻乡方式开设社会文艺中专班、创作文艺作品、营造特色村域文化,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一)培植农耕文化,提升农民文化素质
  昌平农广校多年来一直紧跟时代步伐,以文化驻乡工程为契机,驻乡进村,开办社会文化艺术中专班,培养了一批乡土文化学员。昌平农广校教师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开发了《农村里的事》《舒春诗词一百首》《乡村振兴 你我同行》等校本教材,开设“二十四节气与农业”“二十四节气与种菜”“农业物种及文化传承”等课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二)创作文艺作品,增强农民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老师与学员一起创作了三句半《社区科普惠新篇》《大家来环保》;微型情景短剧《孝和之家》;配乐诗《我们是文明引导员》《志愿者之歌》;舞蹈《火火的中国》《在希望的田野上》《好运来》等节目。学员们自编自创的节目参加了北京星火工程和科普之夏的汇演,走进了北京农业嘉年华。文化驻乡,增强了农民的文化自信,实现了乡村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营造特色村域文化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在仙人洞村,昌平农广校通过“城乡市民教育大讲堂”,为村民“送教下乡”。结合村域历史文化,开展以孝道为主题的中国传统文化培训,发挥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优势,让传统文化融入到乡村生产、生态、生活的每个角落。积极打造村内设施孝道文化墙、孝顺椅、图书阅览室、居民文化中心,促进儿女孝顺、家庭和睦、邻里和谐,提高村民素质,形成仙人洞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好局面。
  四、坚持合作共建 促进乡村组织振兴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组织振兴的关键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村干部是农村农业发展的领头雁、排头兵。昌平农广校注重基层党组织的人才培养,结合党建引领、校村合作,促进农村党支部的建设。
  (一)党建引领,为组织振兴奠定基础
  昌平农广校注重基层党组织的人才培养,组织乡村振兴村干部、第一书记培训班,把乡村振兴战略解读、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探索、乡村治理、城乡融合背景下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产业兴旺与家庭农场打造等内容贯穿到培训中,让村干部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理解,提高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促进组织的振兴。
  (二)支部共建,为组织振兴聚力附能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除了注重基层组织的人才培养,昌平农广校进一步深入农村基层,开展党建引领,校村合作,促进农村党支部的建设。在昌平农广校的推动下,北京市农广校、昌平区兴寿镇党委、昌平成教中心党支部(昌平农广校)、西新城村党支部四方共同签署了“党支部对接进村帮扶协议”,为西新城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草莓小镇民宿产业的发展搭建平台。
  五、坚持转念提质 促进乡村生态振兴
  乡村生态振兴是普惠的民生福祉,昌平农广校通过环保意识进乡村、生态理念进产业,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民赚上“生态钱”。
  (一)环保意识进乡村,促进田园新生活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整洁的村容村貌,既直观反映乡村的文明程度,也是美丽乡村的标志。生态宜居,需要通过宣传教育培养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形成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和低碳的生活方式,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价值观,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昌平农广校将《垃圾分类》《阳台有机蔬菜》等环保课程引入到农村社区培训中,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二)生态理念进产业,促进农业有机高效
  让农民赚上“生态钱”,将健康有机理念融入到合作社产业发展中,是昌平农广校在教育培训工作中一直坚持的培训方向。北京汇康农业专业合作社是昌平农广校的实训基地,主营苹果种植与销售。社长吴士玉和崔玉刚是昌平农广校培育出来的致富带头人。为了打造健康有机品牌,昌平农广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把专家请到田间地头讲授果树栽培标准化管理与有机化管理流程。通过几年来的跟踪服务,汇康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苹果已取得产地认定证书、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和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健康有机的果品一经推出,供不应求。吴士玉还将学习到的生态有机理念和生产技术传播给周边的果农,以及前来参观学习的河北农民。
  昌平农广校在中央农广校、北京市农广校的带领下,继續发挥农广校主阵地、主渠道的作为,与时代要求相呼应,与地方政府紧密结合,争当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以“育人”为核心,秉承终身教育的观念,遵循对农民实用、对发展有用的目标,努力做好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工作。
  (作者单位:1.北京市农广校昌平分校
  2. 昌平区职成教研室)
其他文献
八月底九月初,初秋已经来临。北半球的葡萄园中,葡萄藤蔓上的果实已然膨胀,饱满,圆润,开始由青绿色转向紫红或明青,如同注满了能量,要把吸取的天地精华绽放出来。  在这即将喜获丰收的时刻,少数酿造优质葡萄酒的酒农们,却要开始做一项“扼杀”葡萄丰收的事情:绿色采收(Green Harvesting)。  我们古老东方的《道德经》中有云:“少则得,多则惑”,近代西方哲学里,也提倡“少就是多,慢就是快。Le
莱西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宜人宜居,被誉为半岛明珠。秋天已至,莱西的每一条街、每一座园、每一片山,正散发着一年中最斑斓绚丽的色彩。趁着周末,带着家人一起来体验一场五彩斑斓的莱西之旅,远离大城市的喧嚣,感受不一样的生活。玩转乡村采摘游,畅享生态休闲的乐趣  第一站来到双龙泉农场,可以在这里采摘台湾长果桑和圣女果,第一次吃这种长果桑,甜美多汁!园区内水塘放有鱼苗1万余条可供游客垂钓。园区内设有好八连展
摘 要:基于江苏省的调查数据,利用因子分析和双变量probit模型,探究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居民的性别、年龄和党员身份对垃圾分类处理意愿影响显著,家庭年收入对其支付意愿影响显著;家中有基层干部的、面子观念越强,地方认同感越高、垃圾分类设备充足和进行过相关知识宣传的,越愿意参与垃圾分类处理并且愿意为垃圾分类支付一定的费用。据此,提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激发居民参与积极性
2016年9月,平谷区农广校落实北京市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实施方案(试行)”,积极开展招生宣传工作,经过深入调研,确定东高村镇作为招生试点,通过多次和镇村领导协商招生事宜,最后确定符合条件的全科农技员全部报名,并由全科农技员辐射带动本区域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带头人等参加报名。平谷农广校还推荐了全区近几年的优秀中专毕业生参加报名。2017年3月,9
期刊
摘 要:稳固脱贫攻坚的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农村内生发展动力,让乡村发挥好它应有的功能。当前,我国乡村振兴面临的发展问题、社会问题与江村存在很大相似性。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江村经济》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调查范围等方面从全局高度剖析乡村发展方向,对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兴旺,有效治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江村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
改善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合作社发展质量,已经成为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包括5个二级指标和15个三级指标与28个方案层指标,并基于288份调研问卷对江门市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现状进行实证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江门市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中经济效益较好,合作社生态效益与发展能力存在较大的不足,品牌建设、地方影响力、资金投入与盈利、政府支持、人才支持等方面不够理想。
山东省阳谷县农广校坚守农民培训主阵地、发挥主渠道作用,坚持培训保障的“标准导向”,培训过程的“精准导向”,培训运用的“效果导向”,探索出一条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的农民培训途径,积累了丰富的农民培训经验,培养出一批综合素质高、创业创新能力强的新时代高素质农民队伍,为阳谷实现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一、坚持“标准导向”,提升农民培训规范化、高效化水平  阳谷县农广校注重农民培训的标准化建设,统一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达到这些要求,哪一项都离不开农民素质的提高,然而农民教育培训是当前国民教育中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需要和迫切需要,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理清农民教育培训的工作新思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当做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工作,
期刊
昽森家庭农场的农场主王秋祥,是土生土长的天津灰锅口人,出生于1971年,如今打理着365亩的桃园,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种桃大户。6月以来,随着早熟桃品种陆续成熟下树,王秋祥忙得不可开交,手机铃声不断。我们到来时,他正在忙着发货,不大的房间内,几名临时雇来的员工加上家里人,都在忙着包装打捆,整个库房里充满了桃子的甜香味,个大饱满的大桃一个个整齐地码放在包装盒内,让人垂涎欲滴。  多年前,王秋祥就跟着父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