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和抗凝血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2cx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凝血和抗凝血是血液系统的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是生理性防御反应,对机体都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凝血反应是防止小血管损伤后的出血,从而避免失血。抗凝血反应是防止血液在血管内发生凝固,从而保证血流的通畅。在一般正常情况下,血液的凝固主要是:小血管受损后,首先出现血管的收缩反应,阻碍血流,从而产生暂时性的止血效应;其次是血小板粘着在受损血管所暴露出来的胶原组织上聚
其他文献
在我国华北一年两熟区保护性耕作地块进行播种作业时,关键是在保证防堵性能的前提下,降低能耗,提高播种性能。而有支撑切割作业时,由于外力的支撑作用,所需的切割力变小,从而
Bi-2223银包套带材的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一系列的烧结-轧制/压制过程才能达到最佳的电流传输性能.大量实验表明,第一次烧结后带材中2223相的转化率对于后续热处理中的相转化,
本文研究了Bi2223高温超导带材在自场和77K温度下,局部临界电流的统计特性对整根长样带材临界电流特性的影响.一般地,超导带材的I~V特性由标准的幂指数模型参数Ic和n值来描述,
考虑到无序层中的体杂质散射以及绝缘界面层的粗糙散射,运用Bogoliubov-de Genner (BdG)方程和Blonder-Tinkham-Klapwijk (BTK)理论模型,计算正常金属-绝缘层-无序层-s波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