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来源 :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教育是高校发展的两大支撑之一.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是提升高校学科建设和整体办学水平的必由之路.研究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创新型国家进程中肩负着其他任何阶段教育都不能替代也无法替代的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2020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最后一年.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果,但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数量激增,研究生教育仍然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他文献
儿童德育应该起于生活经验,经由经验建立道德知识与儿童生活、情感需要的密切联系,从而促使个体道德不断成长.为此,需要教师重视儿童日常生活经验,将道德知识与儿童生活紧密相连;促进学校与家庭、社会三方德育良性互动,构建全息的德育环境,注重成人榜样示范,优化儿童生成的直接经验;同时关注儿童的个体建构,提高自身德育水平.
为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思政课建设团队依托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通过社会调研、情境参与等多元形式,检测运用列宁灌输理论的方式方法诠释思政课理实一体化效果,内化企业文化,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和精益求精的劳动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校企一体化育人的良好氛围.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爱国行为失范问题层出不穷,全媒体的娱乐性和虚拟性稀释了爱国主义教育浓度.大学生作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其热爱祖国才能真正的建设国家,复兴民族,只有大学生身怀报国理想,国家民族才有希望.因此,加强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既可以增强其认知,厚植爱国情感,规避校正全媒体爱国行为失范问题,也可以锤炼其品质,丰富精神世界,促进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更可以以文育人,助力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育人目标,在新时期下,高职院校需要以“三全育人”作为教学导向,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至各个专业的教学中,利用分层递进式教学,可显著提高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质量.本文分析了护理专业双创教育的问题,探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分层递进模式的应用.
技工院校所开展的思政教育课程具有长期化的特点,但尚未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思政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师在课堂当中使用单向化的传输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无法顺利完成阶段性的教学目标.根据技工院校的思政课程教学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特点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以灵活、有趣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充分地发挥出思政课程在技工院校的实用价值.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然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目标,劳动教育也随之崛起,成为整个幼儿园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基于社会对劳动素养、劳动能力以及现代教育的快速发展,探讨如何有效、灵活地展开劳动养成教育,为幼儿园培养幼儿劳动习惯、加强幼儿劳动意志培养奠定基础,以期让幼儿从小具有优良的生活、卫生习惯.
基于各类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并且在知识结构、技能水平、敬业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才能培养出企业迫切需要的技能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社会发展对护理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有了更高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护理专业课程教学,可提升学生护理专业技能.本文尝试以创新创业为视角,探索新时期护理专业的教学改革路径,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护理专业的教学实效性.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其是“五育并举”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与调整的重要工程,其要求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不能仅关注到学生技能的提升,更要关注到学生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劳动素养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要扎根于教学实践活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加强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突破当前高职教育的困境,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之中,实现办学质量的提升.
为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等学校在教育教学各方面均需协同发挥育人作用,特别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共青团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方面.在独立学院中,思政理论课与共青团第二课堂的教育主体是一致的、教育类别是互补的、教育实践是相似的.要使两大课堂发挥更大的育人成效,需充分认识教育主体、教育类别、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独立学院思政理论课与共青团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