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课程是这样“炼就”的

来源 :职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nc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要突破所谓“专业领域”的范畴,你眼中理想的“新课程”是什么样的?当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方式颠覆了传统的直线教学链,你会选择相信还是怀疑?有没有一种改革可以消融行业与学校的资源壁垒,将改课程与改课堂统一起来、将学生学习与员工培训紧密连接?
  《业界行家说旅游》系列课程主要包括四大模块。一是“行业大咖说旅游”,有嘉兴市旅行社协会会长、嘉兴市假日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顾明庆,嘉兴市饭店业协会会长、浙江省餐饮协会常务副会长、沙龙国际宾馆总经理黄春燕,浙江省导游协会会长、浙江品质旅游组团联盟秘书长、杭州名都旅行社总经理钱钧,海盐县旅游委员会副主任谢凤英,浙江行游天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莹莹等诸多业内精英人士;二是“技术能手说旅游”,有副译审、G20杭州峰会接待外国元首的王纯,金牌导游培训师韩德琼,还有国家导游技能大师诸鸣、张建等业内顶尖“高手”;三是“文化人士说旅游”,包含作家、文人画家、民俗学家朱樵(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时就用了他的作品),嘉兴掼牛、江南船拳两项非遗传承人韩海华,嘉兴佛教协会会长、佛教临济宗第四十五世传人、香海禅寺方丈贤宗法师,嘉善县歌斐颂巧克力小镇集团总经理莫雪峰等文化界“牛人”;四是“师哥师姐说旅游”,邀请了2017年给“七常委”提供讲解服务的袁晶,还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导游、南湖景区培训部主任徐雁,上海春秋旅行社浙江区域销售总监周忠等优秀校友。   资源整合、名师汇集是嘉兴技师学院课程改革“破局”的第一步。而让《业界行家说旅游》系列课程真正“立”起来的则是课堂内的裂变,是信息化教学带来的“化学反应”。据悉,在每一堂《业界行家说旅游》上,学生都通过移动设备(手机)进行点到、提问、评价。记者在现场看到,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随时用手机进行课堂提问,教师在互动环节中根据大荧幕显示的问题进行选择性回答。
  “教学评价的改变是最明显的。”沈民权说,“我们的课堂催生了聚焦式评价和消化式评价。”聚焦式评价的实现路径有三种,一是学生200字以内的课堂感想替代了传统的课堂作业,以学生感性认知聚焦课堂教学效果;二是学生课后采访教师,以教师自我评价聚焦课堂教学效果;三是学生课后纂写的课堂报道,以新闻报道聚焦课堂教学效果。消化式评价则是基于学生对教师授课录音的整理过程而产生的,对教学内容的二次解读与内化。

“守”与“创”的蝶变


  经过两年的沉淀与积累,目前学校《业界行家说旅游》已有40多节主题课程。每周四下午,在学校数字图书馆,学生们习惯了与“业界行家”的“约会”。更令沈民权兴奋的是,随着课程内涵的不断外延,系列课程的教学场所不再局限于校内,更走向了校外。
  2018年5月31日,沈民权带着学生走进了海盐县天宁禅寺,首先由晓明法师为学生进行了两个小时的实地讲解,而后组织学生开展即兴的“导游模拟”。身临其境的课堂,打破了过去的直线教学链,真正实现了教、学、做的滚动式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旁听生”舒放。已经从学校旅游专业毕业、专职从事婚庆司仪的他自从听了一节课后就经常性“蹭课”。这次去天宁禅寺上课,他更是主动担当路程中的沿途导游,为学弟学妹进行面对面的讲解和指导。在他看来,《业界行家说旅游》系列课程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正是因为其充分体现了“旅游 ”“ 旅游”的特色,让他这样“转型”“跨界”的人学到了更多了开放的思维和创新的精神。
  无独有偶,在《业界行家说旅游》的课堂内总能看见一个“老学员”。他就是75岁的集邮老人曹培镛。两年来,他风雨无阻,几乎一次不落地参与这门课程,且每次都制作一份“签名封”。在今年嘉兴技师学院校内举办的“中国旅游日”“世界旅游日”邮展上,他的“业界行家说旅游”主题邮品独具特色,赢得了邮迷们的交口称赞。他说,《业界行家说旅游》课程已经成了他的一份牵挂。
  2018年1月11日,《业界行家说旅游》系列课程迎来了又一个蜕变。孙莹莹带着浙江行游天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导游部的10多位在职导游都来参与《业界行家说旅游》。由此拉开了《业界行家说旅游》系列课程成为公司导游内训平台的序幕,更創造了校内学生教学与企业员工培训一体化的 “混合式”课堂模式。
  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让《业界行家说旅游》从“私有”课堂变成了共享课堂。而这恰恰是嘉兴技师学院对于课程内核的“坚守”、对于课程形式的“创新”所带来的蝶变。正如沈民权所说:“课程的落脚点永远是课堂受众,课程的关注点永远是核心素养,在这些不变的内核上,课程的形式可以无限制创新。”两年多来,他已经开发了40多个微视频组成的微课程,目前正在编写读本《业界行家说旅游》,希望这门课能够惠及更多旅游专业的老师与学生。
其他文献
“多办一所技校,少办一所监狱!”曾有人这样评价技工教育。这句话虽然不一定对,这一方面说明,技工教育一直在做功德无量的事情;而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如今技工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难度更是越来越大。只因为,相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技工院校学生的个性反而会更加鲜明。    2016年10月18日的一则新闻中报道到:湖南某职业院校自2016年10月14日至10月17日期间,学校四天内死了三名学生。其中两人坠楼身亡,
摘 要: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年龄偏小,知识水平偏低,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因此对所学专业知识缺乏兴趣,谈到学习就心生厌倦,产生消极心理。本文以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在电阻串并联中的简单应用为例,就如何增强中职学生电工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主要从观看成品、自主学习,计划决策、共同设计,软件辅助、明确原理,故障检修、效果检测,理论实践、存在差距,分层评估、分层达标,脑洞大开、活跃思维,实际应用、感知效果八个方
【编者按】为进一步激发技工院校学生勤学技能、奋发成才的热情,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从2014年起设立劳动出版“技能雏鹰”奖学金,用以奖励品学兼优的技工院校在校学生,日前,2014-2015年度200名奖学金获得者出炉。《职业》杂志记者走近这些劳动出版“技能雏鹰”,解读他们的成长密码。  冬日的北国,太阳总是低低斜斜,但那缕缕暖色的光线,却昭示着希望。一个周末的上午,淡黄色的阳光温暖着牡丹江技师学
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是在20世纪90年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它已经成为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主阵地。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是县域经济发展人才供给的主要载体,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型“落地”人才,是当前县级职业教育中心的主要任务。引企入校就是把县级职业教育中心的资源与企业的资金、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校企紧密和深入的合作机制
此次采访活动不仅仅是围绕“世界青年技能日”与嘉宾们各自的工作学习生活,更是在工匠精神与技工教育的践行方面展开了深刻的讨论。国家提倡工匠精神,为的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如何将这一精神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深入每一国民的内心,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2016年是值得被铭记的一年。这一年,大家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学到了一个新词——“工匠精神”;从各类媒体的积极宣传中听到了内涵不断被延伸的“工匠精神”
课 题:本文为省级课题“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桐城望溪职校为例”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G12077)。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重中之重,也是职业院校突出实践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以安庆地区第一批国家示范校——江淮工业学校(原桐城望溪职校)为例,介绍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方法、作用和效果,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双师型教师
你不能不知道的职场成语  生活中常见的成语被用来阐释职场中的一些潜规则,称为职场成语。至于你是否要以该成语作为职场行事准则,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周末赶集  头头是道:头头说的总是有道理。如果你认为没道理,那一定是你还不懂道理。  语重心长:长辈讲话语气是重了点,但心是好的,不批评你才是害你呢,你要长时间记住这份情。  杯水车薪:每天在办公室里泡茶喝水,就想拿薪水买车,这是痴人说梦!想都别
云南技师学院作为国家重点技工院校,50年的办学经验使其在云南省的技工教育史上写下非凡的篇章。学院下属的建筑与民族工艺系正是在学院实力雄厚、勇担社会责任的基础之上应运而生。建筑与民族工艺系目前拥有建筑类与民族工艺类两大专业群。其中,建筑类专业以培养适应建筑行业需要的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行业所需的相关实践操作技能的技能人才为目的,注重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以及应用技能的学习。民族工艺类专业以传承云南民族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乳制品生产、销售企业之一。作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最先进的乳制品工厂和乳品研发中心,广州光明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公司”)的企业文化在业内颇有口碑,特别关注团队及人才培养,建立了科学的选才用才机制。多年来,广州公司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与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州城市建设学院、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校等院校合作,主要涉及食品、质检、
近日,“茶林争霸 凤凰单丛”斗茶季赛在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拉开序幕,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爱茶、乐茶之士用凤凰单丛茶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只有茶香的PK。  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院长黄志出席活动并致辞,学院党委书记廖镇坑、副院长熊卫国等学院负责人出席本次比赛。学院国家级茶艺技能大师工作室首席大师郑惠丰担任比赛裁判长。  赛后,学院负责人和与会嘉宾为获奖“茶主”颁奖并合影留念。  据悉,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