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

来源 :理论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rgul2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中含有现代思想政治工作可挖掘的教育资源。继承、借鉴传统文化的同时,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警惕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处理好继承传统文化与借鉴外来文明成果的关系。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工作;借鉴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0)01-0043-03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上取得成就的同时,人们开始找回对文化的自信。近年来,中国出现了“传统文化热”的社会现象。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历史,离不开传统,传统是不能割断的。毛泽东曾经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割断历史。”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同样也不应与传统割断,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出有利于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因素。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统是指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但从文化学的意义看,“传统就是指一定的人群在其共同心理结构的前提下,在任命的历史环境中逐渐形成并流传下来的,具有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思想要素,前后继承,直到今天仍然潜在地影响着人们的特定的思维方式、生活情趣、审美意识、价值观念、道德风俗等深层文化的社会心理和行为习惯。”而关于文化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论述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特指社会精神财富”。那什么是传统文化呢?赵吉惠教授在其著作《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特指,在历史上积淀下来成为传统,并且已经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语音、思想观念、礼仪制度、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不同层面的丰富内容。但是,起主导作用、支配作用,处于基础地位的是思想文化观念”。由此可见,传统文化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民族文化,具有传统性与民族性,思想文化观念在其中起主导作用。本文所论述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跨度上主要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的中华古代文化,在内容上主要是指传统的儒家、道家、墨家等各家的思想文化观念。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继承传统文化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特色”的体现。同样,思想政治工作在民族化、本土化的过程中也离不开传统文化。
  1 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所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体现在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没有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色就没有了根基。因此,要搞好文化建设,就必须正确地认识和利用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源泉与动力。冯友兰指出:“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它也是将来中国新文化的一个来源,这不仅是过去的终点,也是将来的起点”。所以,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我们不能割断历史,要懂得继承传统文化。毛泽东在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化建设上就提出了“旧瓶装新酒”的思想,提出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有价值的、可以服务于革命发展需要的思想精华,创建科学的民族的大众文化。除此之外,毛泽东还曾经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割断历史”的错误文化态度进行了批评,他指出“中国在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由此可见,任何一个国家的传统都是不能丢弃的。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都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建设。与此同时,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政治文化、公民文化、道德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同样在其发展过程中不能无视传统文化。
  2 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民族化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世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与此同时,现代思想政治工作也呈现出国际化发展的趋势。然而,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人们误认为经济全球化将最终导致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和同质化。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仅应该用全球化的眼光和开放意识去借鉴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而且应该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立足本国国情,始终带有民族性,并以本民族的特色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民族化、本土化,体现中国特色,我们就不能回避继承传统文化这个问题。任何国家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不能漠视、脱离自己的根基——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挖掘可利用的资源,使其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源泉与动力。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因此,我们应该全面认识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中积极的理念为现代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教育资源,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具有时代性的同时也保持民族性。
  3 传统文化中含有思想政治工作可继承的教育资源。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爱国思想、诚信思想和廉政思想等等。这些思想对我们当今的思想政治工作仍具有可吸收、可继承可借鉴的价值。
  首先,“爱国”这一思想早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就存在了。虽然在当时人们往往将爱君与爱国、爱本民族相混淆,但即便是如此,在当时爱国的思想仍然是存在的。实际上,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对爱君与爱国的区分。《襄公十四年》:“将死不忘为社稷,可不谓忠!忠,民之望也。”除此之外,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及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都体现了崇高的爱国思想。这些爱国思想并不是为了维护封建帝王的统治,而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与繁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诚信”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和信念为诸子百家所认同。老子就认为诚信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美德。他指出: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孔子则将诚信作为儒家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认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原则。他指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则人任焉”。荀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并提出“诚信生神,诚信如神”的主张,从此以后“诚信”便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使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对当今公民的诚信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存在着道德严重缺失的现象。 因此,我们重提讲究诚信这个话题。中共中央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名礼诚信”的道德规范。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值得我们传承。最后。当今我们建设廉政文化,加强廉政建设,需要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廉政思想。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党风廉政建设。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指出要“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邓小平也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他认为:“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对一些严重危害社会风气的腐败现象,要坚决制止和取缔”,“我们要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不是搞一天两天,一月两月,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应该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搞好廉政建设同样可以借鉴传统文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一是节俭思想。“俭以养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这两句话说明生活上节俭是廉洁奉公的基础。要做到廉洁,节俭思想是必不可少的。二是廉耻思想。在传统的文化中,“廉”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和治国思想,备受人们推崇。管仲就指出:“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里的“国之四维”就是维系国家生存发展的四大伦理道德,也是四大社会价值体系。由此可以看出廉耻思想在传统道德和治国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三是清官思想。清官思想就是强调“以道德的自我约束为基础,在行使法定权力时,自觉抵制习惯权力的诱惑。廉于自身,廉于公职,廉于社会,做到清正、自约、不苟、不贪。保持出淤泥而不染的名节”。
  
  三、思想政治工作继承传统文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老祖宗不能丢”这句话不但告诉我们传统文化不应丢弃。同时也告诫我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也不能丢弃。在任何时候思想政治工作都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首先。指导思想一元化决定着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多元并存与一元主导是阶级社会意识形态存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在存在着多元并存思想现象的社会中。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以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为指导。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因此。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它保证着思想政治工作不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其次,从文化具有时代性的特点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上的现代文明,而中国传统文化却是一种前现代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系统地、理性地分析,使我们能够更加正确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精髓。最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意味着否定多元并存,否定传统文化。“如果没有一元主导,多元并存便将走向混乱、无序,甚至是毁灭”。因此,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能使我们更好地吸收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功用达到最大化。
  2 警惕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传统文化对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但我们继承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在传承精髓的同时,我们应看到传统文化中糟粕的存在。因此,我们在吸取传统文化优秀成分的同时要警惕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这些消极的因素将阻碍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首先,传统文化中的消极思想使中国民众养成了许多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的陈规陋习。民主生活中存在的一言堂、个人崇拜,领导干部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等等,这些现象都与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些陈规陋习随着历史的进程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心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起着阻碍作用,也将在无形之中影响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其次,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将不利于党员和人民群众接受新思想、转变新观念。传统有时表现为一种惰性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落后思想与消极因素,不但禁锢着人们的思想,而且使人们在某种程度上排斥、抵制新思想、新观念。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需要更新思想、更新观念。因此,我们应该警惕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减少阻力与障碍。
  3 处理好继承与借鉴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在其发展过程中不能脱离民族的文化根基。
  如果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传统文化相割裂,思想政治工作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但仅仅是“继承”而没有“借鉴”,我们同样不能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想要搞好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借鉴的关系。保持传统、扎根传统固然有助于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民族化,但借鉴外来的先进文明成果同样也有助于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我们倡导继承传统文化并不否定借鉴外来优秀文明成果。同样,借鉴外来优秀文明成果,需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那么继承与借鉴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最根本的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继承与借鉴的内容进行深入地研究、分析和鉴别,吸取其积极有益的因素,抛弃其消极落后的部分,然后在新的原则基础上将两者加以整合;给继承的内容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具有现代价值;给借鉴的内容注入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使之具有中国特色。”只有如此,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在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的同时,也实现其自身的发展与现代化。
  总之,要搞好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就不能无视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我们要懂得如何借鉴传统文化,深入思考这个问题。这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不容推卸的责任,是一项应该长期坚持的任务。
  
  责任编辑:闫生金
其他文献
介绍了LF炉的结构及其作用,并分析了LF炉适宜精炼的钢种,计算了可不走LF炉精炼的钢种所节约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