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字塔,即便再雄壮美丽,也不能缺少基石,不然只是虚幻泡影。同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脱离了“双基”,语文教学就会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我们需要落实“双基”。另外,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不能只重结果,更需要注重过程,给学生充足的探索时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落实“双基”,让学生感受语言魅力,提高学习热情
从新课程标准看,知识与能力目标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重语言材料的积累,创新训练方式,让学生乐于学习基础知识。一方面,注重字词教学,运用课前预习以及课堂检查、练习巩固等方式来开展字词教学。其次,引导学生课前收集所需材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进行新课教学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收集所需资料,并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生词,教师在课堂上检查。在字词检查时,教师不能总是运用听写模式,还需要改变方式,注重趣味性。
如教学《最后一课》时,在检查预习时,尤其是对生字词的检查时,教师可打破以往听写的方式而组织“趣味书法比赛”活动,帮助学生落实“双基”。师:昨天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课文预习任务,现在老师要检查同学们对本课生字词的把握情况。但不是听写活动,而是进行“书法比赛”活动,比比谁写得又准确又美观。学生举手参与,上台比赛。听写之后,师生共同打分评比。这样,用“书法比赛”这种富有竞争性、挑战性的活动替代过去的听写活动,既能实现语文“课标”中 “识字与写字”的教学目标,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竞赛过程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而后请几位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图文内容,分别介绍下写作背景、作者情况以及体裁特点等资料,解说课题含义,这也是本课需要探究的问题。在学习交流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将要点记到书上,丰富背景知识库。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圈点批注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能力之一。同时,收集与整理信息的能力也是学生需要具备的。通过查阅与收集资料,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另外,教师还可结合课文教学,组织造句、扩句、仿写等训练活动,或者进行交流点评以及竞赛活动,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感受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后,还可引导学生摘抄与背诵精彩语句或语段,为写作积累语言材料。
二、注重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求知的目的并非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自主发现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法。尤其是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这意味着教师应注重教学过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组织丰富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更多的探索空间及时间,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自主发掘知识,体验知识发展过程,学会自主学习,而不是全靠教师直接分析、学生被动接受。同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需要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启發诱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
如教学《海燕》一文,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诵读训练、猜谜语、画插图、拓展迁移等创意性活动,诱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能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突显方法与过程,转变学习方式,增强体验,升华情感。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如下几种方法更有效地开展教学。
(1)训练朗读,指导方法。语文教师充满激情的示范诵读,学生边听边想象诗中描绘了哪些形象与场景,然后教师让学生评价,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互动交流。接着请学生全体起立,齐声朗诵,读出气势。师:真可谓是雷霆万钧,壮哉!美哉!但我还想听听同学们单独“吹竽”,请选读自己喜欢的片断,谁愿意试试呢?在学生朗读后,教师予以不同的评价,以提高他们的朗读热情,让他们掌握朗读的技巧。
(2)组织活动,整体感知。师:课本中的插图只是其中的一个场景,请想想共画几幅插图好呢?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画插图”。组员讨论交流:需要画什么,哪些段落中可提供依据。当然,为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先示范,画出海鸥、海燕、大海等形象的简笔画,学生模仿绘画,在规定时间画好后可到黑板上演示与解说,教师予以点评。
(3)“猜谜语”,探究形象的象征意义。师:在绘画活动中,同学们画得真棒,也清楚地解说了,但老师不禁疑惑起来:通过之前的背景资料,我们知道高尔基是革命家、社会活动家,那为何在本文中他却在描绘“动物世界”呢?如此提问,看似无心,实则独具匠心,循循善诱,让探究活动有序而灵活地开展。于是有学生回答道:这是“社会风云”,而不是表面上的“动物世界”。其他学生也补充道:是“20世纪初俄国社会风云图”。师:学生真聪明,解说得非常新颖准确,那海鸥、海燕等形象代表了哪些人?或者说暗指哪些力量或势力?让我们一起猜猜这些“谜语”吧。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主动探究。教师相机启发与诱导,避免学生陷入思维障碍。这样,没有直接而机械地分析抽象概念,而是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透彻理解知识。最后拓展迁移,体验升华。师:俄国革命风暴早已过去,但海燕那种积极乐观、顽强勇敢的精神仍有价值,特别是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时。请围绕“暴风雨”的话题,说说自己曾遭遇的“暴风雨”,你是怎样面对的?获得了哪些启迪?如此,就可达到体验升华的目标。
一、落实“双基”,让学生感受语言魅力,提高学习热情
从新课程标准看,知识与能力目标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重语言材料的积累,创新训练方式,让学生乐于学习基础知识。一方面,注重字词教学,运用课前预习以及课堂检查、练习巩固等方式来开展字词教学。其次,引导学生课前收集所需材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进行新课教学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收集所需资料,并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生词,教师在课堂上检查。在字词检查时,教师不能总是运用听写模式,还需要改变方式,注重趣味性。
如教学《最后一课》时,在检查预习时,尤其是对生字词的检查时,教师可打破以往听写的方式而组织“趣味书法比赛”活动,帮助学生落实“双基”。师:昨天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课文预习任务,现在老师要检查同学们对本课生字词的把握情况。但不是听写活动,而是进行“书法比赛”活动,比比谁写得又准确又美观。学生举手参与,上台比赛。听写之后,师生共同打分评比。这样,用“书法比赛”这种富有竞争性、挑战性的活动替代过去的听写活动,既能实现语文“课标”中 “识字与写字”的教学目标,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竞赛过程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而后请几位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图文内容,分别介绍下写作背景、作者情况以及体裁特点等资料,解说课题含义,这也是本课需要探究的问题。在学习交流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将要点记到书上,丰富背景知识库。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圈点批注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能力之一。同时,收集与整理信息的能力也是学生需要具备的。通过查阅与收集资料,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另外,教师还可结合课文教学,组织造句、扩句、仿写等训练活动,或者进行交流点评以及竞赛活动,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感受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后,还可引导学生摘抄与背诵精彩语句或语段,为写作积累语言材料。
二、注重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求知的目的并非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自主发现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法。尤其是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这意味着教师应注重教学过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组织丰富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更多的探索空间及时间,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自主发掘知识,体验知识发展过程,学会自主学习,而不是全靠教师直接分析、学生被动接受。同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需要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启發诱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
如教学《海燕》一文,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诵读训练、猜谜语、画插图、拓展迁移等创意性活动,诱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能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突显方法与过程,转变学习方式,增强体验,升华情感。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如下几种方法更有效地开展教学。
(1)训练朗读,指导方法。语文教师充满激情的示范诵读,学生边听边想象诗中描绘了哪些形象与场景,然后教师让学生评价,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互动交流。接着请学生全体起立,齐声朗诵,读出气势。师:真可谓是雷霆万钧,壮哉!美哉!但我还想听听同学们单独“吹竽”,请选读自己喜欢的片断,谁愿意试试呢?在学生朗读后,教师予以不同的评价,以提高他们的朗读热情,让他们掌握朗读的技巧。
(2)组织活动,整体感知。师:课本中的插图只是其中的一个场景,请想想共画几幅插图好呢?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画插图”。组员讨论交流:需要画什么,哪些段落中可提供依据。当然,为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先示范,画出海鸥、海燕、大海等形象的简笔画,学生模仿绘画,在规定时间画好后可到黑板上演示与解说,教师予以点评。
(3)“猜谜语”,探究形象的象征意义。师:在绘画活动中,同学们画得真棒,也清楚地解说了,但老师不禁疑惑起来:通过之前的背景资料,我们知道高尔基是革命家、社会活动家,那为何在本文中他却在描绘“动物世界”呢?如此提问,看似无心,实则独具匠心,循循善诱,让探究活动有序而灵活地开展。于是有学生回答道:这是“社会风云”,而不是表面上的“动物世界”。其他学生也补充道:是“20世纪初俄国社会风云图”。师:学生真聪明,解说得非常新颖准确,那海鸥、海燕等形象代表了哪些人?或者说暗指哪些力量或势力?让我们一起猜猜这些“谜语”吧。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主动探究。教师相机启发与诱导,避免学生陷入思维障碍。这样,没有直接而机械地分析抽象概念,而是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透彻理解知识。最后拓展迁移,体验升华。师:俄国革命风暴早已过去,但海燕那种积极乐观、顽强勇敢的精神仍有价值,特别是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时。请围绕“暴风雨”的话题,说说自己曾遭遇的“暴风雨”,你是怎样面对的?获得了哪些启迪?如此,就可达到体验升华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