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立现代教学管理制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它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导向和指南,是教学工作诸环节的依据,也是进行质量管理的基础。文章通过对《南京市职业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手册》的解读,提出有效实施南京市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策略,以期进一步提升南京市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关键词:教学管理;管理手册;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新发展,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南京市已将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作为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要达到这一要求,建立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则是根本之策。现代教学管理制度是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重要组织部分,因此,依据改革目标,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依据省教学管理规范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症结,形成一套系统、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南京市职业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就是适应这一需要制定的。
科学性、导向性、可操作性:《手册》制定的基本原则
1.正确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要义
(1)符合职业教育的性质和内涵。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德育教育,传授基础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依据以上职业教育的性质和内涵,确定教学管理目标和要求,是制定《手册》的首要原则。《手册》依据这一原则,对“就业导向”以生为本办学理念的内涵作了准确把握,并内化为相应的条款。例如,第三部分(教学计划)第二条中对大类课程课时比例的明确,以及实践教学和生产实习安排的意见,即是针对现存的问题,以制度予以规范,防止有悖职业教育本质和内涵的偏向出现,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反映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基础。
制度即规范。但“规范”不是制度的简单罗列,必须鲜明反映建立制度的宗旨。将构建教学管理机制作为宗旨确立,并通过两个层面体现。一是南京市职教教研室在计划、课程、质量、组织等方面进行指导与调控,从中观层面形成管理体系。另一是从基础层面,对学校如何构建教学管理机制,提出要求。例如,第二部分(教学管理及研究人员职责)从教学行政管理的角度,对管理的组织形态及系统提出了要求,指导学校建立上至教学校长下至备课组长“结构合理、责权清晰、分工协作、精干高效”的教学管理体制,为实施高质量的教学管理奠定基础。
2.准确把握制定《手册》的要素
(1)负载先进的教育理念。
《手册》对理念的负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强调教学管理要以提高质量为目标
《手册》第一部分教学常规管理中提出要确立正确的质量观,以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树立课程意识,改革教学模式,这是管理的高位目标,必须追求。它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影响和推动学校发展;教学管理才能发挥规范、导向、制约功能,引导每个教师的思想言行认同、适应并融入学校各项工作中,使每个学生置身于积极向上的氛围中。
——强调教学管理要以正确人才观、评价观为前提
《手册》的第一部分中对成绩考核、技能鉴定及教学质量监控等分别明确了要求,渗透了先进的人才观和评价观。提出要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评价方法与内容多元等要求,即是对成绩考核改革提出了方向,体现了评价改革的精神。《手册》是以此为支点,通过对学生学习常规的要求,以管理手段,撬动职业学校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的变革。
(2)妥善处理各类关系。
《手册》主要处理了以下几类关系: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教学管理存在着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是否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能否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效能的关键。例如教师,处于管理的最基础层面,是教学管理的主体之一;作为教学管理所作用的对象,与学校的设备设施、事件、信息等。又是管理的客体。从教育理念出发,以人为本,将人视为管理的核心因素,把对人的行为的管理放在首位,在对人的管理中,完成对其他客体的管理。《手册》将教师教学常规列出,处于结构中的第一部位,即是为了突出管理主体。
——稳定与改革的关系
教学管理中的改革与稳定,是相互依存互为促进的关系。通过有效的管理,形成稳定的教学秩序,为改革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保证其顺利进行;同时,又赋予管理新的活力,促进管理建立新的标准,进入更深层次,使教学质量和效益得到新的提升。因此,稳定是改革的保证,改革是稳定完善与深化的推进器。基于这一认识,《手册》在充分考虑南京市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现状的前提下,从各个部位选择关键点作为改革突破口。
——规范与灵活的关系
教学管理应理解为:“管”,靠制度约束;“理”,以人为本,强调沟通。学校因实际情况不一,面对实际问题各异,对管理的实际需要也不尽相同。因此,《手册》依据“原则坚定、方法灵活、实事求是、尊重实践”的方针处理规范与灵活的关系。其中既有刚性的制度,反映了原则要求,体现出约束与导向的意向,又有可灵活处理的内容,予学校依据原则,根据实际进行再设计、再编制的空间。可见第三部分(教学计划编制)。
3.充分反映《手册》必具的要点
(1)重视教学行政管理。
教学行政管理是教学管理重要组成部分,侧重教务管理,是教学业务管理的保证。《手册》根据职业教育的性质和内涵,从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出发,对教学行政管理进行了梳理,归结为教学常规管理、教学管理人员职责、教学计划编制等部分。
(2)强调教学业务管理。
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管理。《手册》紧紧抓住这一关键部位,分列10页内容以示强调。教学管理从指导思想切入,重点规范教学常规。又将实践、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教学质量监控等重要内容分列于实践教学、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核考证等各个环节,当然执行中必须重视队伍建设,重视教科研。
(3)突出教学管理体制的构建。
教学管理体制是学校教学行政管理的具体组织形态及其系统。结构合理,责权明晰,在运作中协调合作,则是形成教学管理机制的基础;反之,结构冗杂,职能交叉、动作艰难,不仅增加管理成本,而且导致教学管理混乱,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手册》在第二部分中通过职责的明确,构建教学管理体制的目标,对机构设置提出了原则意向,突出了管理目标,管理体制成为实现目标的载体。管理体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形态,往往因校而宜,关键在于效率。因此,《手册》中强化了构建的形式、内容及要求,特别是质量检评、技能大赛、教学评比、课程改革、教师培养、教师建设、信息运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如上所述,《手册》依据既定的原则,将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构建合理、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对教学工作实行全员、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作为制定的出发点与归宿。这一思路已反映至《手册》的要义、要素及要点之中。
对学校实施《手册》的几点意见
1.正确理解《手册》制定的必要性
《手册》是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入新阶段、提出新要求之际制定的。学校是实施教育教学的基点,面临的是机遇,更是挑战,甚至是激烈的竞争态势,因此,科学执行《手册》是提升质量,抓好内涵,提高效益,保证生存与发展的必须。
2.要整体研读《手册》的内容
《手册》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各部分作用不同,内容要点也各异,必须整体研读,把握其内在逻辑关系及相互间的关系。整体研读的要求是在理解为什么要加强教学管理的基础上,把握住管理什么,谁去管理,以什么方式管理和怎样评价管理效果等要点。
3.应该依据《手册》进行再设计
《手册》的重点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在贯彻落实时都有共同要求:必须从实际出发。例如制度建设,必须适时、合理、适度,针对实际问题,符合实际需要,具有实用价值和操作效果。学校实施《手册》要避免简单化的机械执行,应有整体思路,规划好实施的长远战略,组织好课堂实施。
4.务必始终保持反求的状态
学校教学管理的效果是以是否发挥其三大职能来评价的:是否对教学改革进行了激励导向,是否有利于合理教学秩序的稳定,是否充分利用并科学配置校内外教学资源。学校只有始终处于反求状态,才能准确判断教学管理实际状况,总结已形成的经验,并以职业学校教学督导和质量评估为契机,找出存在的问题,适时调整。
关键词:教学管理;管理手册;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新发展,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南京市已将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作为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要达到这一要求,建立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则是根本之策。现代教学管理制度是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重要组织部分,因此,依据改革目标,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依据省教学管理规范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症结,形成一套系统、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南京市职业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就是适应这一需要制定的。
科学性、导向性、可操作性:《手册》制定的基本原则
1.正确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要义
(1)符合职业教育的性质和内涵。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德育教育,传授基础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依据以上职业教育的性质和内涵,确定教学管理目标和要求,是制定《手册》的首要原则。《手册》依据这一原则,对“就业导向”以生为本办学理念的内涵作了准确把握,并内化为相应的条款。例如,第三部分(教学计划)第二条中对大类课程课时比例的明确,以及实践教学和生产实习安排的意见,即是针对现存的问题,以制度予以规范,防止有悖职业教育本质和内涵的偏向出现,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反映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基础。
制度即规范。但“规范”不是制度的简单罗列,必须鲜明反映建立制度的宗旨。将构建教学管理机制作为宗旨确立,并通过两个层面体现。一是南京市职教教研室在计划、课程、质量、组织等方面进行指导与调控,从中观层面形成管理体系。另一是从基础层面,对学校如何构建教学管理机制,提出要求。例如,第二部分(教学管理及研究人员职责)从教学行政管理的角度,对管理的组织形态及系统提出了要求,指导学校建立上至教学校长下至备课组长“结构合理、责权清晰、分工协作、精干高效”的教学管理体制,为实施高质量的教学管理奠定基础。
2.准确把握制定《手册》的要素
(1)负载先进的教育理念。
《手册》对理念的负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强调教学管理要以提高质量为目标
《手册》第一部分教学常规管理中提出要确立正确的质量观,以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树立课程意识,改革教学模式,这是管理的高位目标,必须追求。它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影响和推动学校发展;教学管理才能发挥规范、导向、制约功能,引导每个教师的思想言行认同、适应并融入学校各项工作中,使每个学生置身于积极向上的氛围中。
——强调教学管理要以正确人才观、评价观为前提
《手册》的第一部分中对成绩考核、技能鉴定及教学质量监控等分别明确了要求,渗透了先进的人才观和评价观。提出要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评价方法与内容多元等要求,即是对成绩考核改革提出了方向,体现了评价改革的精神。《手册》是以此为支点,通过对学生学习常规的要求,以管理手段,撬动职业学校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的变革。
(2)妥善处理各类关系。
《手册》主要处理了以下几类关系: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教学管理存在着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是否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能否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效能的关键。例如教师,处于管理的最基础层面,是教学管理的主体之一;作为教学管理所作用的对象,与学校的设备设施、事件、信息等。又是管理的客体。从教育理念出发,以人为本,将人视为管理的核心因素,把对人的行为的管理放在首位,在对人的管理中,完成对其他客体的管理。《手册》将教师教学常规列出,处于结构中的第一部位,即是为了突出管理主体。
——稳定与改革的关系
教学管理中的改革与稳定,是相互依存互为促进的关系。通过有效的管理,形成稳定的教学秩序,为改革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保证其顺利进行;同时,又赋予管理新的活力,促进管理建立新的标准,进入更深层次,使教学质量和效益得到新的提升。因此,稳定是改革的保证,改革是稳定完善与深化的推进器。基于这一认识,《手册》在充分考虑南京市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现状的前提下,从各个部位选择关键点作为改革突破口。
——规范与灵活的关系
教学管理应理解为:“管”,靠制度约束;“理”,以人为本,强调沟通。学校因实际情况不一,面对实际问题各异,对管理的实际需要也不尽相同。因此,《手册》依据“原则坚定、方法灵活、实事求是、尊重实践”的方针处理规范与灵活的关系。其中既有刚性的制度,反映了原则要求,体现出约束与导向的意向,又有可灵活处理的内容,予学校依据原则,根据实际进行再设计、再编制的空间。可见第三部分(教学计划编制)。
3.充分反映《手册》必具的要点
(1)重视教学行政管理。
教学行政管理是教学管理重要组成部分,侧重教务管理,是教学业务管理的保证。《手册》根据职业教育的性质和内涵,从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出发,对教学行政管理进行了梳理,归结为教学常规管理、教学管理人员职责、教学计划编制等部分。
(2)强调教学业务管理。
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管理。《手册》紧紧抓住这一关键部位,分列10页内容以示强调。教学管理从指导思想切入,重点规范教学常规。又将实践、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教学质量监控等重要内容分列于实践教学、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核考证等各个环节,当然执行中必须重视队伍建设,重视教科研。
(3)突出教学管理体制的构建。
教学管理体制是学校教学行政管理的具体组织形态及其系统。结构合理,责权明晰,在运作中协调合作,则是形成教学管理机制的基础;反之,结构冗杂,职能交叉、动作艰难,不仅增加管理成本,而且导致教学管理混乱,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手册》在第二部分中通过职责的明确,构建教学管理体制的目标,对机构设置提出了原则意向,突出了管理目标,管理体制成为实现目标的载体。管理体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形态,往往因校而宜,关键在于效率。因此,《手册》中强化了构建的形式、内容及要求,特别是质量检评、技能大赛、教学评比、课程改革、教师培养、教师建设、信息运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如上所述,《手册》依据既定的原则,将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构建合理、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对教学工作实行全员、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作为制定的出发点与归宿。这一思路已反映至《手册》的要义、要素及要点之中。
对学校实施《手册》的几点意见
1.正确理解《手册》制定的必要性
《手册》是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入新阶段、提出新要求之际制定的。学校是实施教育教学的基点,面临的是机遇,更是挑战,甚至是激烈的竞争态势,因此,科学执行《手册》是提升质量,抓好内涵,提高效益,保证生存与发展的必须。
2.要整体研读《手册》的内容
《手册》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各部分作用不同,内容要点也各异,必须整体研读,把握其内在逻辑关系及相互间的关系。整体研读的要求是在理解为什么要加强教学管理的基础上,把握住管理什么,谁去管理,以什么方式管理和怎样评价管理效果等要点。
3.应该依据《手册》进行再设计
《手册》的重点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在贯彻落实时都有共同要求:必须从实际出发。例如制度建设,必须适时、合理、适度,针对实际问题,符合实际需要,具有实用价值和操作效果。学校实施《手册》要避免简单化的机械执行,应有整体思路,规划好实施的长远战略,组织好课堂实施。
4.务必始终保持反求的状态
学校教学管理的效果是以是否发挥其三大职能来评价的:是否对教学改革进行了激励导向,是否有利于合理教学秩序的稳定,是否充分利用并科学配置校内外教学资源。学校只有始终处于反求状态,才能准确判断教学管理实际状况,总结已形成的经验,并以职业学校教学督导和质量评估为契机,找出存在的问题,适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