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视角下菲利普·罗斯元小说隐去主体性的叙事策略浅析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rdpine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的小说自《再见,哥伦布》到《复仇女神》多是后现代实验作品,他深受亨利·詹姆斯、康拉德、托尔斯泰、卡夫卡等心理大师的影响,在作品中不遗余力地探索犹太人民在后现代社会中所展开的各种微妙的社会关系。他的现象学元小说不仅成功解剖罗斯所构建的元小说文本间的断裂性、多元性、散漫性、倒错和变形等一系列元素,更将元小说作为后现代叙事策略,以一种隐去叙事主体的反主流视角深入反映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社会处境。
  关键词:元小说 主体性 现象学 多元文本 叙事策略
  一、引言
  语言作为符号学系统,其线性特征为文本的线性特征提供了基础。元小说展现的多维的物质世界和发散的思维状态则通过文本间隙所产生的多维的、非线性的语言解构了叙述,也摧毁了符号学系统的一维链。元小说利用各种不同概念所勾勒的文本间的断裂性、多元性、散漫性、倒错和变形等一系列元素,将一种终极的、支配性的力即逻各斯根除掉。故加斯提出“元小说”乃是一种对小说传统形式的反抗。罗斯小说的特点不仅在于它对传统叙事的颠覆,更在于这部元小说的后现代现象学叙事策略,对反映后现代社会的特征有独特的作用。
  二、借助社会现象学视角将元小说作为后现代社会现象的叙事解释
  (一)通过作家与作品的内省式交流来反映创作与后现代社会的关系
  作为后现代派作家,罗斯从作家本身的生活中提取素材,直接反映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后现代社会中背离主流的受挫的渴望和瘫痪的希望在罗斯那儿变成了调查研究的课题;赤裸裸的幻想和教科书式的解释发狂似的交互跃进,作品人物思想的诡异和社会的生存现状供认了这个多元社会的混杂。戴维的“结构主义叙事学”在这部元小说中被颠覆,里克特的“修辞性叙事学”也不得不忽略不计,罗斯在《鬼作家》里所阐释的也不是元小说一贯的侧重点即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当然这个特点也有),而是艺术家与所夹杂的各类作品的交流以及与这个后现代社会生活的交流。
  如在《鬼作家》文本段落性介入中,一个自治自立的世界突然由“作者”闯了进来,给人一种突兀感,在小说的中间部分,作者插入了一段毫不相干的莫名其妙的幻想,将原本佐克曼同洛诺夫的长篇谈话截成两段。原因是他来自一个在本体上不同的世界即小说的外部世界。这种“闯”显然把读者推进了文本创作的漩涡里,搞不清所要叙述的到底是什么。
  (二)元小说通过采用隐去作者的多元叙事策略反映后现代社会多元症候
  元小說的文本属性正如帕特里夏·沃指出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元小说依赖于海森伯格的“测不准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因为观测者总是改变被观测者,所以想描述一个客观世界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发现罗斯小说文本的叙述主要不依靠事件,而是依赖其他,如空间。这里的情节要么寥寥无几,要么浩如烟海。罗斯早期《佐克曼三部曲》的其中一部《解剖学》,虽文本长达百余页,但其中情节除了威胁绑票的电话外就是一些零星琐碎的感想、回忆及关于感想的对话。元小说家们认为情节越多不确定性也越大,因为情节多了,彼此之间就自我消解,中心便难以确立。因而“对一篇文本的阅读意义永远无法完全确定,因为它总是在多个文本之间游荡。”
  罗斯在《鬼作家》小说中还对《中年》等书籍进行了评论。这些片断黏合为一体,从而打破传统小说凝固的形式结构,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为主,借人物影像模糊化来淡化情节以至取消情节,既然事件极其微小,人物自然也不像以往那样成为叙述的核心。这使得读者陷入一场对后现代社会病症的混乱、无序、矛盾情感的深层反思中,对自我的分裂心理的怀疑当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元小说不必借助任何主体(哪怕是作者)的叙事来塑造“真实”人物,在罗斯后现代派小说中,零散、片段的材料就是一切,它们永远不会给出某种意义或最终“解决”,而只能在永久的体验中给人一种移动组合的感觉。”罗斯借元小说独特的现象学叙事形式分析现代社会的种种症候,通过超越和打破传统的凝固式叙事,借隐去作者的多元叙述文本,微妙地体现了后现代文化中的人的生存处境和社会特点,从创作与艺术及社会关系,从多种可能类型的社会心理,从不可思议的矛盾假设中剖析后现代社会的症候,引发读者多维的心灵反思。
  参考文献:
  [1]Inger Christensen. The Meaning of Metafiction: A Critical Study of Selected Novels [M].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1.
  [2]林骧华.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辞典[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45.
  [3]胡全生.英美后现代小说叙事结构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89.
  [4]陈世丹.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论[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48.
  [5]Maxine Hong Kingston. Trip master Money: His Fake Book [M]. N.Y.: Vintage International Press, 1989:25.
  [6]Philip Roth.The Ghost Writer [M].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79.
  [7]Philip Roth.Reading Myself and Others [M].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85.
  (作者简介:王玉霞,女,硕士,长春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文论研究)(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家乡,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熟悉的是,它是生我养我哺育我的地方,陌生的是,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去过了。上大学后,就开始了忙碌的大学生活。父母想我的时候会来到城市里看我,给我带来家乡的特产和亲人的问候。  儿时的我,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小镇上,那时小镇的房子都是一层的。街道称不上干净整洁,但也不会出现尘土飞扬的景象。我居住的镇子并不大,镇上很多人彼此都认识,在路上相遇时都会打着招呼相视一笑
期刊
有些时候,一个人不经意地回首,改变的却是另一个人的一生。  在大唐金碧辉煌的宫殿,她的回眸,他此生难忘;  在雪域宽广寥廓的圣湖,她的回首,他朝思暮想;  在民国杏花烟雨的江南,她的转身,他如痴如狂……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他,是开创大唐“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是天纵的英才,是旷世的圣主。但,他并不快乐。若是没有一位情投意合的佳人在侧,即便是帝王,也耐不住如此寂寞。那年阳光正好,微
期刊
第一部分P53、C-myc基因产物在小细胞肺癌中表达与临床意义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其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尝试将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建立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对癌基
自信是一种力量。它用看似脆弱的茎干,挤破磐石的压迫;它在黑夜的荒原,燃放了一圈如豆的烟火;或者,在一撮杂草丛中,它用一棵草的姿势,开出了牡丹的绰约。是的,拥有自信,花就有了开放的理由,而人,就有了向上的动力。  兩千两百年前,强大的大秦王朝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名挑战者,名叫项羽。是时,各路诸侯义旗高擎,云者响应,誓要推翻秦朝的统治。两军对垒于巨鹿城下,漳水之滨。然而,面对强大的秦军,诸侯军中
期刊
予观夫塞上胜状,北起贺兰山脉,中穿大泾黄河,南居六盘山龙,雄壮辽阔,大好美景,心中感慨,提笔奋书。  从银川北行百四十里,便得一山东西绵延数万里,远望无尽。每至炎暑烈日,林叶阴翳,禽鸟齐鸣,一呼十,十呼百,百啭千呼,趣意无穷也,山间地头,野兽嬉戏,百花发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美图似锦,有泉横于山际,飞漱其间,击石冲水,水波涟漪;山石奇形,似猴,似鸿,似蛇,似象,形奇生趣,山石怪状,思无穷尽,有一峭岩
期刊
国家艺术基金二〇一八年度资助项目——歌舞剧《长白山阿里郎》于二〇一八年十一月六日在安图县文化中心进行首演。原创歌舞剧《长白山阿里郎》是吉林长白山明月演艺有限公司推出的朝鲜族歌舞剧,此剧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早在一九八六年,安图县文工团就在延边州首府延吉文化剧场公演过歌舞剧《仙女与青松》,此后再没有观赏过新的创排作品。此剧让人震撼和感动,一是没想到一个县级地方的小动作,传递着这么大的能量和魅
期刊
人们说,当你死的时候,你的一生会在你的眼前闪现,你会冷静地思考许多事。可是,这一切并没有发生在我的身上。  年少时候的张扬与轻狂,往往会变成生命中的错与伤。我们平凡却可贵的人生,错了不会再重来。萨曼莎的六次生命带给了她不同的人生看法,在每一次的重生之中她都在选择更好的解决办法,也就是这样,在她对人生的不同抉择当中,明白了更多的东西。  她在二月十二号的丘比特日苏醒,如我们所了解的美国校园生活一般,
期刊
摘要:本文以鲁迅作品中的农民形象闰土、祥林嫂、阿Q、华老栓等为例,说明了鲁迅通过塑造农民形象表达了对农民生存现状的重视,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深刻分析。  关键词:鲁迅 农民形象 意义  鲁迅是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在鲁迅作品中,农民题材的有许多,鲁迅以其批判、抨击封建制度的锐利笔锋描写了当时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在社会底层的挣扎与痛苦。从精神层面描写了他们无知落后、麻木不仁的思
摘要: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是英国小说家、自传家、批评家以及20世纪英国影响力最大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代表作品之一《金色的耶路撒冷》一经出版就受到众多读者的追捧。究其原因,不可避免的一个因素便是她笔下的女性形象独具魅力,具有新时代背景下新女性的气质。因此,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下解析小说女主人公的新女性形象,从而把她勇敢、独立、追求自由的气质展现在读者面前。  关键词:新女性 勇敢 挑战权威  一、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