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重楼品质评价及其甾体皂苷类成分积累规律分析

来源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ling0699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滇重楼居群内品质差异及甾体皂苷活性成分的积累规律,为该药材的品质评价及优质种质资源筛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测定滇重楼居群内根茎、茎、叶中重楼皂苷Ⅰ,Ⅱ,Ⅵ,Ⅶ的含量,建立各部位的UPLC指纹图谱,分析该药材居群内的品质差异及其甾体皂苷类成分的积累规律。结果:滇重楼居群内根茎和叶中总皂苷含量均>0.6%,不同部位中重楼皂苷Ⅰ,Ⅱ,Ⅶ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而重楼皂苷Ⅵ含量无显著性差异;UPLC指纹图谱中5个共有峰为根茎、茎、叶共有,各部位共有峰U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753。结论:重楼皂苷Ⅰ,Ⅱ,Ⅵ,Ⅶ主要在植物的叶绿体中合成并进行储藏和分配,经茎向下运输,主要在根茎和叶中积累和储存,总皂苷含量在不同部位的积累规律为叶>根茎>茎;滇重楼不同部位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及种类差异较大。
其他文献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应该从知识教学、情感交流、意志培养三个维度去定位。在知识教学中,教师角色应该定位于事实陈述者、“双结构”的衔接者、知识兴趣的激发者、知识价值的引领者;在情感交流中,教师角色应该定位于共同感受者、成长扶助者;在意志培养中,教师角色应该定位于榜样者、训练者。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要素之一,“教师角色”是国内外教育界学者们长期关注的话题。苏格拉底认为教师扮演的角色是“知识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