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邓乔彬先生建构古代文艺研究之“中国气派”的理论与实践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nby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气派"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党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对哲学社会科学提出的明确要求。中国古代文艺研究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建构"中国气派"是当前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邓乔彬先生的治学理论与实践为此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一是继承和发扬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通人通儒之学";二是以世界性的眼光发现和总结中国古代文艺的民族特色;三是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推动学术的发展与创新。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一方面是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另一发面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方兴未艾。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下,资源突破国界限
摘要:我国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处于首要地位。我国高校的德育工作的导向作用、驱动作用、保证作用决定了学校必须要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  关键词:德育;作用  德育对学校其他教育具有重大的制约和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对其他教育具有导向、驱动和保证作用。也就是说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仅对自己的学习,或是以后的生活,工作都起着导向、驱动和保证作用。  1 导向作用  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