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史学及其比较研究

来源 :求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i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视点:中国古代史学批评探索
  特约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瞿林东教授
  主持人简历:瞿林东,安徽肥东人。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研究。著有《唐代史学论稿》、《中国史学散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史学的沉思》、《杜佑评传》、《史学与史学评论》、《史学志》、《中国史学史纲》、《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中国简明史学史》、《中国史学通论》、六卷本《中国史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卷、《中国历史文化散论》、《20世纪中国史学散论》以及《史学导论》(合著)、《范晔评传》(合著)等书,主编《历史·现实·人生系列》(七种)、《20世纪中国史学研究系列》(七种)、《中华大典·历史典·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分典》、《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分析》、《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年刊)、《20世纪二十四史研究·综论》。撰有《略论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特点》、《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史学观》、《历史学的理论成就与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发展》等论文、评论200余篇。
  主持人话语:史学批评是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史学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研究对象是关于史家、史著、史学思潮与流派、史学与社会的关系、史学发展趋势等各种史学现象的评论。在中国史学上,史学批评出现甚早,如孔子评论董狐,《左传》和孟子评论《春秋》即是。史学批评的形式很丰富,有篇中之评,有书序,有专篇、专文,有书信,有专书如刘知畿《史通》、章学诚《文史通义》、牛运震《读史纠谬》,而以“纠谬”、“纂误”、“考异”、“商榷”、“志疑”等名书实则多含批评意蕴者,则甚多。可见史学批评作为史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固无疑义。至于史学批评的作用,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看。从内部看,它是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而尤其对史学的理论发展最为重要。司马迁对《春秋》的批评而阐明了继《春秋》之志,于是《史记》作焉;班彪、班固父子对《史记》的批评而“断代为史”,班固由此写出了第一部朝代史,成为古代“正史”的先河;刘知幾对前史的批评,建构了厉史编纂的理论体系;章学诚对以往史学的理论性批评,把中国古代史学理论推向它的高峰,等等。可见史学批评是史学发展的内在动因之一。从外部看,史学批评是联系、沟通史学与社会的纽带或桥梁。这也可从两方面考察:一是史学通过史学批评获得新的推动力而产生新的撰述;二是社会借助史学批评使更多的公众了解了史学的价值。当然,史学批评的这些作用不是截然分开的,各种作用相互之间都有直接间接的联系,不应作绝对的看待。关于中国史学批评的研究,从当代史学工作者自觉的程度判断,只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究其深层原因,是大多数史学工作者所关注的是对客观历史作宏观或微观的研究,而对于自身所从事的学科本身即史学则少有关注。这是近百年来史学研究落后于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上述情况已有所改变,但时日尚短,积累不多,希望年年有所进展,汇涓涓细流以成江河。这里刊登的三篇论文,是从不同的侧面讨论有关中国史学上的史学批评问题。《略论古代史家史学批评的辩证方法》以唐宋元明史家之史学批评思想中的辩证因素为考察对象,揭示中国古代史家在史学批评方法上的积极成果。文中提出的五个“怎样看待”,都是史学批评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在史学史上曾出现过争论和辩难,也曾出现过一些片面的和绝对化的看法。但是中国史学批评史表明:正确的或比较正确的看法,大多是在争论和辩难中提出来的,从而促进了理论的发展。该文一方面梳理、阐述问题,一方面则对古代史家之朴素的辩证思想、宽阔的胸怀和气量十分钦敬,并从中受到教益。《明代学者论历史撰述中的“心术”与“公议”》,提出了史学批评涉及的两个重要概念或术语。“心术”主要指史家自身在品质上的邪正,“公议”主要是指史家之记述与议论是否经得起社会公众的检验与认可。这里存在主观判断与客观认同的关系。不论是作史之难,还是评史之难,这确是关键所在。清代章学诚是论“心术”的名家,该文把关于“心术”的讨论上推至元、明时期,对研究“心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乾嘉时期史学家论史书叙事之美》从史书叙事的视角,探讨了史学批评领域的思想成就和有关论点。所论“情事如绘”、“情景如生”,都是主体、客体相结合产生的叙事效果,文章落脚到“情贵于正”,这就同“心术”与“公议”有联系了。至于说重视“炼字炼句之工”,这就涉及史家的基本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程度。总之,这三篇论文,不仅有学理上的参考之用,也对当前的史学批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摘 要: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档案的智能化管理,是实现高职院校档案现代化管理的目标之一。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做好档案工作又是办好高职院校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必须抓住机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加强领导,增强改革力度,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加快档案工作的改革步伐,认真抓好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智能化建设和标准化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 档案管理 智能化 建设  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
编者按:迈克尔·肯尼教授(Michael Kenny)是英国知名的新生代政治学家,现任谢菲尔德大学政治学系主任。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他一直致力于英国当代政治理论和战后英国左派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尤其注重对政治理论和政治思想中那些具有“英格兰性”的成分的总结与分析,曾先后出版多部专、编著。张亮博士是国内留心英国新左派运动的少数学者之一,由他翻译的英国新左派运动领军人物爱德华·汤普森的代表作《理论
站在时光的犄角  折叠一阕金色的诗句  海天起处  祥云舒卷  谁能与我临空赋对  行云流水  任凭清风徐来  以观沧海  经由这条风生水起的途径  闲庭信步  温暖的港湾  静好的世界  一个繁花似锦的季节  遥遥相望  如梦的遐思  追寻古韵的悠长  站在波浪的巅峰  自有一种博大的胸襟和抱负  情怀无处寄存  只能常来常往  峻山岛  借问虚构的一场涅槃  红尘之中  闭合的芬芳  何处安家
中国电影史上,改编自中外文学名著最早的影片可能是《西厢记》(1927)和《少奶奶的扇子》〔1928,源自英国作家王尔德(Oscar Wilde)的剧本,洪深改编并导演〕,直到三十年代初期,才有改编自茅盾的短篇小说《春蚕》(1933),这些都是默片。  有声电影问世后,三十年代出现了几部备受学者研究和赞赏的经典影片,如《渔光曲》(1934)、《大路》(1934)、《桃李劫》(1934)、《马路天使》
摘要:作为法国情境主义国际的重要成员,瓦纳格姆在《日常生活的革命》一书中认为,资本主义导致的异化不再局限于生产活动,而是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资本主义景观社会中,人不再是具有创造性的主体,不再是参与性的一员,而是苟生的大众。为此,瓦纳格姆提出通过想象力的发挥打破景观的统治,通过爱的激情重建人與人之间的交往,通过游戏恢复人的参与性,从而实现日常生活的革命。然而,瓦纳格姆并没有明确的革命纲领
生日诗——给女儿  于生日前夕发布声明,于坠落过程寻找出路  这是必然的,简繁体始终会瓦解,体内始终会降雪  那时,日子必将随血液回流……手执尖尾梳  无需犹疑,挑选瘪塌的句式,任书写由午间分栏  孩子,我的左手是你的右手,我的过去是你的未来  在我体内,忧郁作为身体的票根,残留了十月漂游的痕迹。  我要、要将自己“熔入”,而不是“溶入”这么简单  以勇者自命,必须堵住的是五月二十一日的洞隙  甚
摘 要:万历援朝战争是16世纪末关乎东亚政治格局和明朝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但从参战伊始,日渐恶化的政治风气即渗透到将帅选拔等环节中。战争开始后,内阁与吏部之间围绕京察展开的党争,朝野关于速战还是封贡的争论,南兵与北将之间的矛盾以及朝鲜政府在后勤保障方面的不作为都给前线将士制造了一系列的麻烦并深刻影响了战争的走向。以赞画身份参战的名士袁黄虽然努力周旋于各派力量之间,力保战事顺利进行,却因学术思想上的
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  ——郁达夫  对郁达夫来说,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传。但将这句话反过来说也适用:所有作家的自传——起码郁达夫的自传——都是文学。郁达夫那种描写自我的冲动,就是他大部分创作的原动力。但另一方面,由于郁达夫认定艺术就是生命,生命就是艺术,为郁达夫作传的人就必须特别小心。他这样将生命和艺术结合在一起,看来很简单,但背后那种实际跟表面、自我跟自我幻象二者之间的关系,却是
一阵鼻酸,小杰的泪水不禁流下。  他想起了他的父亲。  早晨,小杰总是六点起床,如此确保他能在六点半前出门,再骑二十分钟的单车,就可以到达离家最近的公交车站牌,如果一切顺利,就可以赶在七点五十前到校,否则,就必须再等三十分钟才会有下一班公交车,而更糟的是他还必须为了他的迟到付出代价——爱校服务。  小杰与他的父亲,就是住在如此一个交通不便的乡村。虽说如此,但生活机能却也说不上匮乏,该有的超市、书局
起初,很喜欢;渐渐地,烦腻、厌恶;现在呢,直想除之而后快。  我指的是猴子。  住宅后面,是蓊蓊郁郁的丛林。那一片深深浅浅的绿,带着一股肆意妄为的任性,由屋子的这一端,一直纵横到云深不知处。  丛林,大部分时间是沉默的。喧闹的,是不断曳着残声过别枝的蝉,一声一声,高高低低、疏疏密密,宛如美丽的抛物线。猴子呢,在树与树之间、叶与叶之间,上上下下地飞蹿;树和叶,因此而有了喋喋不休的絮聒。  偶尔一两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