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批判是《资本论》的重要理论——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

来源 :经济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yqyy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论》的副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这正、副两个标题既是一致的,也有一定的区别,各自有不同的任务。从特定的意义看,政治经济学批判有狭义的和广义的,它既代表无产阶级对资本运动、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深刻的批判,也反映资本运动的自我批判,是全面的、全新的批判,是《资本论》整体理论精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资本论》的独特而优秀的重要品格,是马克思批判性品质、品格的最精华、最集中表现。
其他文献
经济学家进行经济研究时,一方面要观察现实,发现经济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另一方面,任何一个经济学家在面对这些问题、试图解决它们的时候,都是戴着一个“眼镜”的,因为他们是用自己掌握的经济学理论来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经济学家在进行历史制度分析时,是以特定的理论范式为前提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有的经济学家的理论范式和制度分析及其结论之间是矛盾的,他们却可以安然处之。比如国内一些学者的理论范式是新古典主义的,而其现实问题研究及其结论却属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制度分析。国外的经济学家也是一样,比如奥斯卡·兰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首要的或根本的原因在于其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首先,来自中国实践。科学的理论必须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必须“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是在新中国60多年,特别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成功发展实践中总结提升出来的,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外开放理论、新型工业化理论、新型城镇化理论、新发展理论等等,
一、不管是什么经济学,只要是经济学,就应当满足人们对经济学本身的需求在相当多数的学生心目中,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被归结为意识形态的学科。学生这种看法并非不无道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确实承担着意识形态教育方面的任务。但显然不能满足于此。如果满足于此,那就把解决经济问题的功能拱手让给了西方经济学。况且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中国智慧”是2015年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方法论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他提出:“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并且要求“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不仅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而是要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达到“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高度,彰显其中的“中国智慧”。这也表明,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基础。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都有其概念体系和话语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理论体系。这两大经济学体系在概念体系和话语体系上有区别,但其来源都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所以其概念体系和话语体系又是有交叉交融的。从“原问题”或者“发生学”意义考察,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否应该有独立的概念体系和话语体系?进一步的问题是:如何构建这一概念体系和话语体系?我认为,经济学是解释经济现象、揭示经济活动规律的社会科学。只要人类社会的经济现象、经济活动有共通性,经济学也会有普识性的概念、范畴、话语及理论。但由于各个经济社会
马克思认为,产业转移本质上是资本流动,产业转移的发生遵循价值形式转变的框架,以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为前提,以科技进步为推动力,以追求高额利润和竞争为内外因,以平均利润率的下降为根本原因。国际产业转移的发生加速了国家间的联系,也导致了危机的国际间转移。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增速换挡,产业转移要实现经济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目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技术创新的驱动力,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中国制造”,迈向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同时,强化资本的国际输出,抢占新兴市场,争取国际经济的资源、利润与技术份额,实现全球产
近年来中国多个工业部门面临产能严重过剩,传统增长模式遇到瓶颈,这与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强制性技术变迁有很大关系。一些部门过分依赖科技成果的跨国转移,技术进步过早偏向资本,又不得不适应当时劳动力相对充裕的禀赋结构,选择要素互补的生产函数,资本和劳动投入同时扩张,积累了巨大的工业产能。随着劳动力成本上涨,固化的生产函数下资本难以替代相对昂贵的劳动力,致使大量冗余劳动力滞留于工业部门,并引发无序的产业转移,从而造成了当前的产能过剩。要使工业获得新的增长动力,关键在于促进劳动力向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流动,并加快国
期刊
我国现行农地制度脱胎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地制度内含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初始目标。实践中,农地制度的产权改革目标与土地利用目标并不完全统一,尤其是二轮土地承包之后的政策调整偏向土地财产权保护一端,固化了土地细碎格局并影响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凸显前期政策的负面效应并带来农民地权新诉求,下一步农地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回归改善农业生产经营的初始目标。沙洋县在坚持现有政策框架前提下所探索的“按户连片”做法,较好地将财产权保护与农业经营改善目标统一起来,属于回应农民真实地权诉求的制度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