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弧菌对罗氏沼虾肝胰腺和鳃组织中呼吸相关酶活性及抗氧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来源 :南方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343212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肝胰腺和鳃组织中呼吸相关酶活性和抗氧化酶基因的影响,以期为罗氏沼虾免疫机理研究和病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规格整齐、健康的罗氏沼虾,分别注射PBS溶液(对照组)和副溶血弧菌(试验组),在第1、3、6、12、24、48、72和96 h统计累计存活率,并取肝胰腺和鳃组织进行呼吸相关酶活性及抗氧化酶相关基因表达测定.[结果]罗氏沼虾感染副溶血弧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累计存活率逐渐下降,在96 h累计存活率为72%.感染副溶血弧菌后,其肝胰腺中的ATP合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和NADH脱氢酶活性随时间延长均呈先降低后上升最后趋于对照组水平的变化趋势,且在6~24 h 3种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下同),之后酶活性逐步上升;活性氧(ROS)含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在6~48 h显著高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过氧化氢酶(CAT)基因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基因相对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在鳃组织中,ATP合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和NADH脱氢酶的活性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呈先降低后上升至趋于对照组水平,在6~72 h 3种酶活性不同时间段表现出显著下降趋势;ROS含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SOD、CAT和GPX基因相对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且均在感染6 h显著上调至最大值,其中GPX基因相对表达量在12~48 h显著下调低于对照组,并在72 h逐渐上调.[结论]副溶血弧菌感染罗氏沼虾后对肝胰腺和鳃组织中的呼吸相关酶及抗氧化酶基因产生显著影响,ROS水平呈上升趋势.虽然罗氏沼虾能通过自我调节呼吸相关酶和抗氧化酶基因促使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但超过机体自我调节的限度时会对机体造成损伤.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分析百色芒果主产区果园施肥现状,探究果园化肥减施潜力,为果园的科学合理施肥及芒果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方式,于2020年8—12月调查百色田东县79个代表性芒果园的养分投入状况,并结合文献资料中的肥料推荐施用量,估算芒果园肥料减施潜力.[结果]芒果园以种植台农1号芒和桂热芒82号品种为主,所调查的果农有93.5%施入采果后催梢肥,且施肥时间以9月主(52.2%);53.3%的果农施入壮果肥,施肥时间集中在3、4和5月;芒果园N、P2O5、K2O养分平均投入量
茶学属于植物生产类专业,实践性很强,所学知识需要结合亲自实践才能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茶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进行全面改革.文章介绍了茶学专业的特色,分析了目前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国家和江西省“新农科”建设要求与方案,对未来茶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为“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茶学专业的内涵式发展提供参考.
[目的]探究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为引种和群体间杂交以改善养殖群体种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和江苏5省克氏原螯虾主产地14个养殖群体的120个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特定区点扩增片段测序技术(SLAF-seq)进行基因组测序,获得基因组SNP基因型数据,构建群体系统发育进化树,并进行群体结构、主成分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鉴定出74114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群体系统进化分析表明,14个群体的种源主要来自浙江金华和江苏宿迁,然后
意大利卫生部开发了一个用于畜禽养殖场风险分析的综合IT系统——ClassyFarm系统.该系统在监测全国减少抗生素使用的动态方面特别有效,目前已推荐给欧盟其他国家,人们对在更广泛的国际基础上采用该系统表示了强烈兴趣.
[目的]克隆甘蓝bHLH转录因子(BobHLH121)基因,分析其在不同组织及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bHLH转录因子在甘蓝低温响应中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克隆BobHLH121基因编码区(CDS)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预测分析,并构建pCAMBIA1300-FaFKF1-GFP融合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染烟草表皮细胞,观察荧光信号以确定蛋白亚细胞定位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BobHLH121基因在低温胁迫下的相对表达量.[结果]BobHLH121基因
[目的]克隆苦荞肉桂醇脱氢酶(CAD)基因并分析其组织表达特性,为深入研究CAD基因在苦荞果壳形成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苦荞转录组测序结果,从苦荞厚果壳品种云荞1号和薄果壳品种小米荞克隆CAD基因,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CAD基因在不同果壳厚度类型(厚果壳苦荞和薄果壳苦荞)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从薄果壳苦荞和厚果壳苦荞中均克隆获得2条苦荞CAD基因,且这2条基因序列在薄果壳苦荞与厚果壳苦荞中均完全一致,命名为FtCAD-1和Ft
以引种至南宁市金花茶公园国外金花茶物种园的越南小花金花茶和菊芳金花茶的成熟植株为观测对象,对其枝条、叶、花、果等重要部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观测记录,并对这两个金花茶物种的识别要点进行了总结.
[目的]明确不同水域黄河高原鳅群体免疫基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组成,为黄河高原鳅自然种质资源现状的评估、保护及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黄河中上游不同河段的黄河高原鳅自然群体[青海循化(XH)群体、青海大通(DT)群体及甘肃景泰(JT)群体]样品,基于重组激活基因(Rag1)序列对不同黄河高原鳅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组成差异进行研究.[结果]在不同黄河高原鳅群体的Rag1基因序列中共检测到8个单倍型(H1~H8),其中有5个单倍型(H1、H2、H3、H4和H6)在2个以上的群体间相互共享,尤其是单
[目的]鉴定分析嫁接番茄根系分泌物,研究其活性成分对番茄抗青枯病、番茄体内青枯菌及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以高感青枯病番茄品种粉贝贝(Fb)、高抗青枯病番茄砧木番砧1号(No.1)和茄砧21号(No.21)为试验材料,设自根嫁接(Fb/Fb)、砧穗嫁接(Fb/No.1、Fb/No.21)和砧木自嫁接(No.1/No.1、No.21/No.21)5个嫁接组合.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嫁接番茄接种青枯菌前后的根系分泌物进行鉴定分析,用筛选出的活性物质对高感病
[目的]掌握文蛤(Meretrix meretrix)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7(CDK7)基因(MmCDK7)的时空表达及在不同品系生长发育中的表达规律,从分子水平探究红壳色文蛤新品系的生长优势,为筛选文蛤生长相关基因及揭示其生长发育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RACE克隆MmCDK7基因cDNA序列,通过BLAST、ScanProsite、NetPhos 3.0 server及ExPASy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mCDK7基因在文蛤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