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inanyan_sx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学中,教师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无疑是一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学习兴趣 历史课堂 教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4-156-01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历史课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对社会、对自己的重要意义,而且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无疑是一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精心设计导语,“点燃”学习兴趣
  
  每节课的导语给学生的印象很深,甚至会决定其对本节课的好恶感。有经验的老师都很重视导语,充分发挥前因效应的积极作用。新课导入是把学生思维引入一个特定的问题情景之中的行为方式。如在讲《金与南宋对峙时的中国》时,我在上新课前讲了一段“岳母刺宇”的故事:“宋朝的岳飞,他在其母亲教导下,从小立下了报国杀敌的远大志向,勤学苦练,学了一身好武艺,又熟读了许多兵书。当时,北方金国军队南下侵犯宋朝,到处抢劫、杀人、放火,一直打到了宋朝都城汴梁,把皇帝、太上皇及许多大臣都俘虏了,国家和人民遭受灾难。为保家卫国,岳飞报名参加了抗金队伍。出发前,岳母亲手用针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并对他说:‘不要挂念家里,希望你永远为国效忠,誓杀金贼!’岳飞牢记母亲的话,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很快成为一名抗金名将。”讲完后我问学生:同学们还想不想知道岳飞抗金的故事?”学生回答:“想听。”我说:“好,这节课就给大学讲述有关岳飞抗金的历史事迹。”学生兴趣起来了。
  
  二、质疑设问,以疑激趣
  
  学贵有疑,有疑才有所思,有思必有所得。古人曾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又能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复习《鸦片战争》一课,当讲到鸦片战争结果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林则徐没被撤职查办,中国能取得鸦片战争的胜利吗?”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分析,教师加以引导和点拨,最终学生得出结论:“单靠一两个大臣并不能力挽狂澜,其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无力与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抗争”。由此看出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问题,能促进学生思考,产生探究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情境创设,以情求趣
  
  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录音、影视、多媒体等创设、渲染出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和氛围,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讲《美国的独立》一课,“独立战争的经过”知识抽象,学生不好掌握。上课时我灵机一动让学生演绎独立战争的过程。学生模仿列克星顿的枪声,宣读《独立宣言》,模仿康华利带领英军投降。学生激情的表演感染了同学,也感染了我。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在复习讲八年级历史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时,我把开国大典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等有关图片制成了动画,并配以毛泽东的讲话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学生们听了看了立刻兴致高涨,整节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联系现实,深化兴趣
  
  因为时空的阻隔,许多历史问题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时间久了,他们总感到历史教学老是陈年旧帐,尽放马后炮,中看不中用,会产生厌烦情绪。古人云:“六经皆史”,而我们说:“百姓生活皆史”,事实上历史沉淀于现实中,现实里蕴含着历史的传承。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特别是九年级历史教师,应及时捕捉历史教学与现实联系的契机,深化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历史课堂彰显巨大的魅力!
  在讲《工业革命》时,我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感受“生活的工业文明”。
  步骤一: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发展的巨大变化。让学生畅谈历史的发展变化。
  步骤二:回归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让学生列举工业革命的成果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步骤三:学会反思,感悟社会生活的真谛。让学生讨论工业革命给我们的启示。
  总之,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的兴趣爱好万千,历史的激趣方式万千,当单调呆板的历史课堂与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紧密相联时,更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欲望,这样的历史课堂,往往是更有效的、鲜活的,更具魅力的!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的学习历史,而兴趣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设计的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思维之弦,给学生创造乐学的情境,都应视为是成功的。
其他文献
摘 要:有机化学是一门重要基础化学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绪论课是教学中第一课,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绪论课的重要性、绪论课内容编排、有机化学绪论课的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有机化学绪论课的教学做了介绍和讨论。  关键词:有机化学 绪论课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4-148-01     有机化学这门课程是化学、化工、制药、生化
摘 要:从初中进入高中,化学学科知识面扩大,如何让学生适应高中化学学习,本文从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探讨如何实现从初中化学到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问题。  关键词:知识 思维 方法 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4-152-01     初中化学新教材与高中化学课程有许多需要衔接的地方,总的来说初中教材不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在内容编排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4-147-01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知识与能力两者联系密切。知识是能力的源泉和基础,而一定的能力又是进一步获取知识的重要前提。  高考中数学命题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重要的地位,能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多层次、多因素的一种综合范畴。而在《考试说明》中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4-151-01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是新课堂上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明白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在这里,许多知识在学生脑中经历了从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不仅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可以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顺利
目的为探讨PRDM16、CIDE-B在成人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肥胖的关系,本研究通过检测PRDM16、CIDE-B蛋白分别在正常体重者和超重肥胖者的皮下脂肪和腹腔大网膜脂肪组织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