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学中,教师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无疑是一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学习兴趣 历史课堂 教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4-156-01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历史课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对社会、对自己的重要意义,而且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无疑是一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精心设计导语,“点燃”学习兴趣
每节课的导语给学生的印象很深,甚至会决定其对本节课的好恶感。有经验的老师都很重视导语,充分发挥前因效应的积极作用。新课导入是把学生思维引入一个特定的问题情景之中的行为方式。如在讲《金与南宋对峙时的中国》时,我在上新课前讲了一段“岳母刺宇”的故事:“宋朝的岳飞,他在其母亲教导下,从小立下了报国杀敌的远大志向,勤学苦练,学了一身好武艺,又熟读了许多兵书。当时,北方金国军队南下侵犯宋朝,到处抢劫、杀人、放火,一直打到了宋朝都城汴梁,把皇帝、太上皇及许多大臣都俘虏了,国家和人民遭受灾难。为保家卫国,岳飞报名参加了抗金队伍。出发前,岳母亲手用针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并对他说:‘不要挂念家里,希望你永远为国效忠,誓杀金贼!’岳飞牢记母亲的话,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很快成为一名抗金名将。”讲完后我问学生:同学们还想不想知道岳飞抗金的故事?”学生回答:“想听。”我说:“好,这节课就给大学讲述有关岳飞抗金的历史事迹。”学生兴趣起来了。
二、质疑设问,以疑激趣
学贵有疑,有疑才有所思,有思必有所得。古人曾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又能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复习《鸦片战争》一课,当讲到鸦片战争结果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林则徐没被撤职查办,中国能取得鸦片战争的胜利吗?”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分析,教师加以引导和点拨,最终学生得出结论:“单靠一两个大臣并不能力挽狂澜,其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无力与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抗争”。由此看出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问题,能促进学生思考,产生探究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情境创设,以情求趣
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录音、影视、多媒体等创设、渲染出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和氛围,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讲《美国的独立》一课,“独立战争的经过”知识抽象,学生不好掌握。上课时我灵机一动让学生演绎独立战争的过程。学生模仿列克星顿的枪声,宣读《独立宣言》,模仿康华利带领英军投降。学生激情的表演感染了同学,也感染了我。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在复习讲八年级历史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时,我把开国大典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等有关图片制成了动画,并配以毛泽东的讲话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学生们听了看了立刻兴致高涨,整节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联系现实,深化兴趣
因为时空的阻隔,许多历史问题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时间久了,他们总感到历史教学老是陈年旧帐,尽放马后炮,中看不中用,会产生厌烦情绪。古人云:“六经皆史”,而我们说:“百姓生活皆史”,事实上历史沉淀于现实中,现实里蕴含着历史的传承。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特别是九年级历史教师,应及时捕捉历史教学与现实联系的契机,深化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历史课堂彰显巨大的魅力!
在讲《工业革命》时,我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感受“生活的工业文明”。
步骤一: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发展的巨大变化。让学生畅谈历史的发展变化。
步骤二:回归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让学生列举工业革命的成果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步骤三:学会反思,感悟社会生活的真谛。让学生讨论工业革命给我们的启示。
总之,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的兴趣爱好万千,历史的激趣方式万千,当单调呆板的历史课堂与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紧密相联时,更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欲望,这样的历史课堂,往往是更有效的、鲜活的,更具魅力的!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的学习历史,而兴趣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设计的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思维之弦,给学生创造乐学的情境,都应视为是成功的。
关键词:学习兴趣 历史课堂 教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4-156-01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历史课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对社会、对自己的重要意义,而且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无疑是一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精心设计导语,“点燃”学习兴趣
每节课的导语给学生的印象很深,甚至会决定其对本节课的好恶感。有经验的老师都很重视导语,充分发挥前因效应的积极作用。新课导入是把学生思维引入一个特定的问题情景之中的行为方式。如在讲《金与南宋对峙时的中国》时,我在上新课前讲了一段“岳母刺宇”的故事:“宋朝的岳飞,他在其母亲教导下,从小立下了报国杀敌的远大志向,勤学苦练,学了一身好武艺,又熟读了许多兵书。当时,北方金国军队南下侵犯宋朝,到处抢劫、杀人、放火,一直打到了宋朝都城汴梁,把皇帝、太上皇及许多大臣都俘虏了,国家和人民遭受灾难。为保家卫国,岳飞报名参加了抗金队伍。出发前,岳母亲手用针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并对他说:‘不要挂念家里,希望你永远为国效忠,誓杀金贼!’岳飞牢记母亲的话,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很快成为一名抗金名将。”讲完后我问学生:同学们还想不想知道岳飞抗金的故事?”学生回答:“想听。”我说:“好,这节课就给大学讲述有关岳飞抗金的历史事迹。”学生兴趣起来了。
二、质疑设问,以疑激趣
学贵有疑,有疑才有所思,有思必有所得。古人曾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又能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复习《鸦片战争》一课,当讲到鸦片战争结果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林则徐没被撤职查办,中国能取得鸦片战争的胜利吗?”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分析,教师加以引导和点拨,最终学生得出结论:“单靠一两个大臣并不能力挽狂澜,其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无力与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抗争”。由此看出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问题,能促进学生思考,产生探究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情境创设,以情求趣
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录音、影视、多媒体等创设、渲染出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和氛围,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讲《美国的独立》一课,“独立战争的经过”知识抽象,学生不好掌握。上课时我灵机一动让学生演绎独立战争的过程。学生模仿列克星顿的枪声,宣读《独立宣言》,模仿康华利带领英军投降。学生激情的表演感染了同学,也感染了我。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在复习讲八年级历史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时,我把开国大典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等有关图片制成了动画,并配以毛泽东的讲话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学生们听了看了立刻兴致高涨,整节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联系现实,深化兴趣
因为时空的阻隔,许多历史问题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时间久了,他们总感到历史教学老是陈年旧帐,尽放马后炮,中看不中用,会产生厌烦情绪。古人云:“六经皆史”,而我们说:“百姓生活皆史”,事实上历史沉淀于现实中,现实里蕴含着历史的传承。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特别是九年级历史教师,应及时捕捉历史教学与现实联系的契机,深化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历史课堂彰显巨大的魅力!
在讲《工业革命》时,我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感受“生活的工业文明”。
步骤一: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发展的巨大变化。让学生畅谈历史的发展变化。
步骤二:回归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让学生列举工业革命的成果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步骤三:学会反思,感悟社会生活的真谛。让学生讨论工业革命给我们的启示。
总之,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的兴趣爱好万千,历史的激趣方式万千,当单调呆板的历史课堂与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紧密相联时,更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欲望,这样的历史课堂,往往是更有效的、鲜活的,更具魅力的!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的学习历史,而兴趣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设计的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思维之弦,给学生创造乐学的情境,都应视为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