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语感培养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de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感是人们把握语言的主要方式
  
  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王尚文《语感论》)语感是人把握言语的主要方式,人们在理解、生成、判断言语对象的过程中,基本上是由语感扮演主角的。任何一个人,甚至包括语言学家在内,都不是也不可能依凭语义的理性范畴和语法规则来理解和生成句子。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语感图式,有了敏锐的语感,我们在理解、生成、判断言语对象时,才能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看就懂,一写就通,而且听得真、说得好、看得清、写得美。
  既然语感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我们理应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二、忽视语感培养,是当今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症结所在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从“少、慢、差、费”到“灌、乱、搬、慢”,直到今天,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问题出在哪里呢?我认为其症结主要表现在:教学中,我们过分强调语文知识的学习以及进行相关的技术训练(王尚文先生称之为“知识中心说”),而忽视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问题怎样才能解决呢?我认为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必须把语感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而将语文知识的学习以及进行有关的技术训练放在辅助地位。其理由如下:
  1.从哲学角度来看,语感教学是以人为中心,以人的成长与发展为目的,它有利于人的本质力量的提升。“知识中心说”所推崇的知识大体上可以分为语言知识,阅读写作知识两类。语言知识,如关于字音、字形的知识,当然决无讨价还价的余地,但我们的语法知识教学则时时显现捉襟见肘般的滑稽。正如申小龙先生指出的,汉语语法是一种意合型语法,我们在吸收西方语言理论基础上建立的整个汉语语法体系基本上不符合汉语特点。这样的语法知识教学怎么能达到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言文字的目的?我们的阅读教学往往采用庖丁解牛的办法肢解课文,使之成为知识的例证。我们往往追求唯一正确的理解,其实未必正确,更不是唯一的。不少有识之士早已指出现在的写作教学推崇的是“套路”、“模式”,追求的是平稳、平妥,公开拒绝个人独到的见解、感受、思路,这与八股文又有何异!这样的写作阅读教学实际上是对学生思维的箝制,又怎么能培养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语感教学将中心由“知识”转向“人”,转向学生的感觉与心灵。它尊崇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尊崇学生的人格、个性和创造精神,致力于使学生的语感由片面而全面,由肤浅而深刻,由贫乏而丰富,由迟钝而灵敏,致力于人的本质力量的提升。人的本质力量提升了,语文教学的高效率就自然显示出来了。
  2.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语感教学能诱发学生内部动力。“知识中心说”以知识为中心,以训练为主体,语文教学被分解成为一个个与心灵绝缘的知识点、训练点,按点讲授,按点训练。教学中无视甚至排斥个人的“爱好和需要”、“兴趣和动机”、“激情和情绪”。这样的学习是一种纯粹的机械过程,很难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力,所以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而语感教学则以优秀言语作品作为语感培养的中介,它们展现着作家的人格魅力、瑰丽想象、新奇体验、动人节奏、无穷诗意。这种言语学习介入了学生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因而能诱发学生内部动力,使他们能在学习中享受到发展的愉悦。内部动力的激发意味着学生能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语文教学的效率就能得到提高。
  3.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语感教学是一种解放教育、开放教育,它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感教学认为教材的意义不是由教师从中提取出来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作为读者的发现与创造,这种发现与创造谁也不能替代,只能来自学生作为主体自身的阅读实践。感觉本身是不能通过告诉、教导、训诫而获得的,只能提供对象,从而引发学生作为感觉主体去感觉,进而启发学生去感觉自己的感觉,以对新的对象的感觉或对对象新的感觉去发现原来感觉的缺失与浅陋,发现新的感觉的充实与丰满,从而享受这种感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感图式不断丰富、完善,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逐步提高。
  当然语感教学并不排斥理性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我们强调的是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不能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而必须服务于语感的培养。
  
  三、加强语感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怎样才能加强语感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感素质呢?我认为,主要有如下一些方法和途径:
  1.贴近学生生活教学,让学生习得语感。人最初都是在社会生活的语言环境里,通过听说的实践习得母语语感的。成人学习外语,煞费苦心,效果却不甚理想;但小孩却能在无意识中掌握母语。其奥秘在于:对孩子来说,学母语就直接是他的生活,就是他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就是他的成长、发展;而成人学外语,因脱离了他当下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所以效果不好。由此可见,如果我们能将语文教学生活化,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将有益于学生语感的习得。
  而读、写、听、说本身就属于学生的生活形式,本来就是实现其生命活动、心灵活动的主要渠道。所以我们理应将本来是作为实现生命活动、心灵活动手段的读、写、听、说与语文教学手段的读、写、听、说融合为一,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实现自身的成长,习得语感。
  2.紧扣课文言语教学,让学生深化语感、创造语感。任何言语作品都是客体化的精神,可以触摸、感知的一颗心,总是积淀、凝聚着主体的思想、感情、愿望和经验、知识等。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启发引导学生去感受课文的言语,以他们自己的感受、认知、情感去触摸它,使学生之心“入乎其中”,与言语对象的那一颗心发生共振共鸣;又要“出乎其外”玩索言语对象表达的具体独特之处,在出入往复中创造语感、深化语感。
  3.加强读写的语感实践,让学生改造、深化语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什么?最主要的就是多读、熟读能将客观的言语对象内化为主观的语感图式。读的方式主要有:
  (1)美读。“美读”就是“读进去,读出来”——用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进去,把作者的思想情感读出来。这样既是“读”者的语感图式对言语对象的同化顺应,也是言语对象对“读”者语感图式的开拓、改造。
  (2)烂读。“烂读”就是无意地读,一遍接着一遍,只是轻松自如地跟着感觉走就自然而然地与作者走到一起去了。“烂读”能使言语对象沉淀于“读”者的感觉,变为“读”者所有的语感图式。通过“烂读”获得的语感图式是听读型语感图式的深化,它能服务于“读”者的说写活动。
  (3)泛读。语感图式扎根于无意识之中,广泛地读,能从更广的范围来促进语感素质的提高。
其他文献
【正】 农业生产既是物质财富的生产,又是农业资源复置或还原的生产,发展农业必须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这是被建国40年来我国农业曲折发展经历的实践所反复证明了的。党的十三届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把握好课堂教学,国外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利用声光同步,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可达65%。因为多媒体教学能把静态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使学生耳目一新,使其学得活,学得多,学得快,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一、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    文质兼美的文
【正】 一、组建闽西南经济合作区的依据1、闽西与沿海经济关系的历史演变按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经济水平,人们习惯上把厦门、漳州市、泉州市划分为闽南沿海地区,把龙岩地区
【正】 随着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国营大中型企业在转变经营机制的过程中迭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试图绕开产权界定和企业制度的重新塑造而片面通过对企业的放权让利来强化企
诗言志,主要是通过意象的组合来呈现的。小说,则有人物形象及相关的故事情节。相比之下,散文中所写的多是印象,包括一些细节及场景等。因而散文的阅读也就得面对这些印象、细节及场景。先说印象,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写的:“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
本文对隐性税负以及风险因素对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隐性税负理论价值极高,对隐性税负进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以及政策指导意义。
各有关单位:为规范我国林业产业行业秩序,推动我国林业产业健康稳定发展,营造公平、诚信、和谐的市场环境,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应广大林业骨干企业的要求,报请国家林业局领导同意,决
【正】 一、福建农业进一步开放开发的新路子和新目标十多年来,福建农业经济经历了包、放、调、联、服等一系列改革,充分利用山、海、侨、台、特的地理等环境优势,实行综合开
目的:基于与全疆对比的视角,梳理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实证分析乌鲁木齐市流动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服务现状,就如何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提出对策建议。方法:查
<正>在没有影像的时代,我们对历史发展的了解,往往都是从传说、文字、绘画中得来。而影像,忠实展现了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劳作、生活以及他们的装束和习俗,传达了朴实而浓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