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施工市场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并提出解决之策,最终目的是提高施工市场的合同管理水平。
关键词:合同管理;问题;分析;对策
一、施工合同的重要性
(一)合同是明确权责的依据
在施工市场中,甲乙双方以合同条款的形式划分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界定了各自的违约责任,明确了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可以说,施工阶段业务的执行是对各自合同内容的具体履约。因此,施工企业对合同的管理有利于规避经营风险,化解业务隐患。
(二)合同筹划是税收筹划的前提
税收筹划的上游环节是业务筹划,而业务筹划的书面确认形式就是合同筹划。合同中的发票和付款条款与财务工作直接相关,合同中的业务拆分与合并直接影响到税负的高低。
(三)合同是制作资金付款计划的重要参考
无论是和业主签订合同还是和工料机单位签订合同,关于收付款条款的规定都将引起后期资金的使用。在施工合同中,管理层应重点关注付款时间、付款比例和付款方式的条款约定。
(四)合同管理影响项目利润的生成
在施工合同中,对上变更和索赔可以形成项目收入,对下超付的补偿和奖励则属于项目的成本,另外诸如增值税发票的类型利用都将影响项目利润的生成。
二、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现行施工市场,项目领导班子往往将进度、产值视为第一要务,而在合同的签订、变更、保管和作废等软性管理环节上重视不足,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同会签存在较大隐患
一是项目领导没有签订合同的意识。往往业务已经开展,合同还未签订;二是合同签订程序违规。合同的签订并未经过合同部、财务部、工程部、机务部和项目经理的层层把关和逐级审核;三是合同中不含税条款的出现将使项目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和涉税隐患。
(二)合同条款权责不对等
合同会签的程序不规范、合同条款审核的不严谨都将引起双方权责的不对等。以河南某项目为例,在承包方向业主索要工程款时,才发觉:业主的付款方式为承兑汇票,业主的付款比例为80%,这将引起项目资金成本的增加。
(三)合同条款利用不充分
施工单位在工程量增加和价格存在较大变动时缺少对上索赔变更的意识且在对上变更与索赔时不注重时效性和收集证据的完备性,这将引起项目收入的潜在减少;在对下单位提出补偿和奖励时又缺少对其履约内容的严格审核,这又引起项目成本的增加。
(四)合同保管缺乏跟进
在签订和变更合同后,施工单位往往不注重对合同的保管。在经济纠纷产生时、在工程变更收集证据时、在施工阶段声索权益时往往缺乏书面依据。
另外,合同与人事管理相联系又增加了合同管理的复杂性。诸如在员工离职时未能就合同管理做充分交接,这将引起合同保管的完整问题。
三、提高合同管理的应对之策
施工市场中,合同的重要性及存在的突出问题证明了合同管理的必要和迫切,结合以上分析,提高合同管理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管理层的合同管理意识
业务未定,合同先行。管理层应提高合同管理意识,认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管理层应明确经济业务的确认方式是合同而非事实,签订合同的形式是书面而非口头,签订合同的程序是部门间层层会签而非某一领导单独拍板。
(二)合同会签的程序必须得到遵守
以对下签订合同为例来看:业务经办部门应注重招标的作用,选择性价比高的若干家单位作为潜在合作方并及时通知合同部;合同部应根据业务类别确定合同类型进而选择合同范本并在单价合同和总价合同的选择上做出筹划;财务部应重点关注涉税条款和收付款条款,应避免不含税条款的出现,重点审核收付款的细节条款;法务部应站在法律角度审核合同條款中存在的瑕疵和隐患,在契约精神的原则下,对权责不对的的条款进行修正。
总体而言,合同中涉及的重大风险条款,需要经过各部门的层层把关和严密审核。因此合同会签这一工作程序必须得到执行。
(三)注重合同对利润的影响
与甲方签订的合同。合同中明确了工程变更的条件、合同索赔的要求,对计价方式和价格变动应做出详细规定。项目人员务必认真研读合同条款、反复斟酌,在条件具备时,在规定的时间内递交相关合规资料以便顺利完成工程变更和索赔。
对下签订的合同。应对结算的量和单价进行控制并考虑到涉税及付款因素;我方应密切关注对方是否按时按质按量履行相关义务以便分析我方是否具备对下索赔的条件。
税票的利用。项目部在临建等零工业务上,应杜绝交由个人施工,应考虑与专业公司签订含税合同以发挥抵税作用;在增值税发票类型上,在进项税额足够的情况下,分包方在对下签订合同时应索要增值税普通发票以增加成本抵减所得税,而非继续索要进项税额留抵在总包方名下;在混合业务和兼营业务时应注重合理利用不同业务的分拆进而在合同中约定相关条款。
(四)关注合同的执行、跟进与保管
合同签订后,施工单位或项目部应注重对合同的履约;重点关注对方的履行合同情况;在出现重大业务时应注重对方变更合同条款或签订补充协议以确认相关事件。
施工单位或项目部应注重对合同的保管。应明确留存合同的形式、签订份数、统一保管部门;注重人事因素对合同管理的影响,在员工离职或职位变动时应办理正式的工作交接。
总之,只有施工单位提高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从合同会签、合同履约、合同变更、合同终止和合同保管等各环节加强合同管理,规范合同行为,才能规避风险、排解隐患,促进施工市场的规范化、健康化和标准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娜.企业合同管理模式与体系建设若干问题探讨[J].低碳世界,2018.
[2]陈坚中.施工企业内控中合同管理的应用分析[J].财会学习,2018.
关键词:合同管理;问题;分析;对策
一、施工合同的重要性
(一)合同是明确权责的依据
在施工市场中,甲乙双方以合同条款的形式划分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界定了各自的违约责任,明确了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可以说,施工阶段业务的执行是对各自合同内容的具体履约。因此,施工企业对合同的管理有利于规避经营风险,化解业务隐患。
(二)合同筹划是税收筹划的前提
税收筹划的上游环节是业务筹划,而业务筹划的书面确认形式就是合同筹划。合同中的发票和付款条款与财务工作直接相关,合同中的业务拆分与合并直接影响到税负的高低。
(三)合同是制作资金付款计划的重要参考
无论是和业主签订合同还是和工料机单位签订合同,关于收付款条款的规定都将引起后期资金的使用。在施工合同中,管理层应重点关注付款时间、付款比例和付款方式的条款约定。
(四)合同管理影响项目利润的生成
在施工合同中,对上变更和索赔可以形成项目收入,对下超付的补偿和奖励则属于项目的成本,另外诸如增值税发票的类型利用都将影响项目利润的生成。
二、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现行施工市场,项目领导班子往往将进度、产值视为第一要务,而在合同的签订、变更、保管和作废等软性管理环节上重视不足,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同会签存在较大隐患
一是项目领导没有签订合同的意识。往往业务已经开展,合同还未签订;二是合同签订程序违规。合同的签订并未经过合同部、财务部、工程部、机务部和项目经理的层层把关和逐级审核;三是合同中不含税条款的出现将使项目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和涉税隐患。
(二)合同条款权责不对等
合同会签的程序不规范、合同条款审核的不严谨都将引起双方权责的不对等。以河南某项目为例,在承包方向业主索要工程款时,才发觉:业主的付款方式为承兑汇票,业主的付款比例为80%,这将引起项目资金成本的增加。
(三)合同条款利用不充分
施工单位在工程量增加和价格存在较大变动时缺少对上索赔变更的意识且在对上变更与索赔时不注重时效性和收集证据的完备性,这将引起项目收入的潜在减少;在对下单位提出补偿和奖励时又缺少对其履约内容的严格审核,这又引起项目成本的增加。
(四)合同保管缺乏跟进
在签订和变更合同后,施工单位往往不注重对合同的保管。在经济纠纷产生时、在工程变更收集证据时、在施工阶段声索权益时往往缺乏书面依据。
另外,合同与人事管理相联系又增加了合同管理的复杂性。诸如在员工离职时未能就合同管理做充分交接,这将引起合同保管的完整问题。
三、提高合同管理的应对之策
施工市场中,合同的重要性及存在的突出问题证明了合同管理的必要和迫切,结合以上分析,提高合同管理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管理层的合同管理意识
业务未定,合同先行。管理层应提高合同管理意识,认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管理层应明确经济业务的确认方式是合同而非事实,签订合同的形式是书面而非口头,签订合同的程序是部门间层层会签而非某一领导单独拍板。
(二)合同会签的程序必须得到遵守
以对下签订合同为例来看:业务经办部门应注重招标的作用,选择性价比高的若干家单位作为潜在合作方并及时通知合同部;合同部应根据业务类别确定合同类型进而选择合同范本并在单价合同和总价合同的选择上做出筹划;财务部应重点关注涉税条款和收付款条款,应避免不含税条款的出现,重点审核收付款的细节条款;法务部应站在法律角度审核合同條款中存在的瑕疵和隐患,在契约精神的原则下,对权责不对的的条款进行修正。
总体而言,合同中涉及的重大风险条款,需要经过各部门的层层把关和严密审核。因此合同会签这一工作程序必须得到执行。
(三)注重合同对利润的影响
与甲方签订的合同。合同中明确了工程变更的条件、合同索赔的要求,对计价方式和价格变动应做出详细规定。项目人员务必认真研读合同条款、反复斟酌,在条件具备时,在规定的时间内递交相关合规资料以便顺利完成工程变更和索赔。
对下签订的合同。应对结算的量和单价进行控制并考虑到涉税及付款因素;我方应密切关注对方是否按时按质按量履行相关义务以便分析我方是否具备对下索赔的条件。
税票的利用。项目部在临建等零工业务上,应杜绝交由个人施工,应考虑与专业公司签订含税合同以发挥抵税作用;在增值税发票类型上,在进项税额足够的情况下,分包方在对下签订合同时应索要增值税普通发票以增加成本抵减所得税,而非继续索要进项税额留抵在总包方名下;在混合业务和兼营业务时应注重合理利用不同业务的分拆进而在合同中约定相关条款。
(四)关注合同的执行、跟进与保管
合同签订后,施工单位或项目部应注重对合同的履约;重点关注对方的履行合同情况;在出现重大业务时应注重对方变更合同条款或签订补充协议以确认相关事件。
施工单位或项目部应注重对合同的保管。应明确留存合同的形式、签订份数、统一保管部门;注重人事因素对合同管理的影响,在员工离职或职位变动时应办理正式的工作交接。
总之,只有施工单位提高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从合同会签、合同履约、合同变更、合同终止和合同保管等各环节加强合同管理,规范合同行为,才能规避风险、排解隐患,促进施工市场的规范化、健康化和标准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娜.企业合同管理模式与体系建设若干问题探讨[J].低碳世界,2018.
[2]陈坚中.施工企业内控中合同管理的应用分析[J].财会学习,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