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封闭除草剂防除水稻机插秧田杂草药效试验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chuan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杂草已成为水稻生产过程中最具威胁性的有害生物之一,因此筛选高效的水稻田杂草防除药剂是当前保障水稻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该试验应用几种高效封闭除草剂处理水稻机插秧田杂草,旨在探索和筛选出适合霍邱县机插秧水稻田杂草防除药剂。结果表明:29%苯噻·氯·硝磺PP在推荐使用剂量3000g/hm2情况下可有效封闭水稻机插秧田杂草,并且使用方式简单,具有省时、省力、省工等优势,在今后水稻生产中的化学除草中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杂草;除草剂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5-0124-02
  杂草防除是水稻高产、稳产生产过程中一个关键性的环节,而要想将稻田杂草防治的比较彻底,除了必要的农事管理措施以外,除草剂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霍邱县是安徽省水稻种植大县,常年种植水稻面积约18.67万hm2,水稻主要的种植方式包括移栽田、直播田(水直播、旱直播、麦套稻)、机插秧等。近年来,受人工成本劳动强度等因素的影响,机插秧在霍邱县地区发展势头强劲,常年种植面积超过1.33万hm2。面对不同的种植方式,田间草相各不相同,霍邱县机插秧田块常发的杂草主要有稗草、千金子、双穗雀稗、鸭舌草、革命草、水竹叶、野荸荠、异型莎草等[2]。本试验探索了几种适合霍邱县地区水稻机插秧种植方式田块的杂草封闭除草药剂效果,以期为机插秧田封闭除草剂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在霍邱县曹庙镇何郢村种田大户王志阔的水稻机插秧田块进行。田块面积1.03hm2,肥力中等,土壤类型为黏土。供试水稻品种为新两优1671。试验田块于2020年7月2日翻耕,7月3日耙田整田,7月6日以机插秧方式进行栽培,水肥管理良好,前期用药、用肥一致。防治对象为霍邱县机插秧水稻田杂草。
  1.2 供试材料 供试药剂见表1。
  1.3 试验处理 该试验设置3个药剂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不設重复(见表2)。试验以几种药剂的不同施药方式相互对比,后期对它们的防治效果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它们的药效、经济成本、使用方式等。
  1.4 施药方法 试验处理1、2在机插秧插完后7d开始直接在田间撒施,撒施药剂时保持3~5cm水层,保水3~5d,并且尽可能让田间水层淹没土壤。施药当天田间杂草已经大量发生,禾本科杂草约在1.5~2叶。处理3在翻耕以后开始耙田整田结束后直接趁浑水将药剂均匀的撒施在田间,等待2~3d田间水层落干以后开始插秧。处理4在水稻机插秧插完后间隔1d开始使用电动喷雾器将药剂均匀地喷洒在田间,喷药时田间无水层。空白对照则按常规方式进行,不做任何处理。处理3、4施药时田间均未有杂草发生。
  1.5 气象资料 处理1、2施药当天晴天,气温在25~33℃,平均为26℃,南风2级。处理3施药当天晴天,气温在22~31℃,平均为24℃,东南风1级。处理4施药当天阴天,气温在18~29℃,平均为22℃,东南风1级。
  1.6 调查方法与数据统计 药后1~15d,观察水稻出苗及秧苗生长状况、长势、叶色变化等,并且观察不同处理对水稻生长安全性的影响,无药害产生。另外记录杂草的受害症状(如生长抑制、失绿、畸形、枯斑等),以准确说明药剂的作用方式。处理4用药结束后,药后15d、30d分别调查各处理区杂草的发生数量。采用5点取样法调查,各处理区选5点,每点查0.5m2,记录杂草数量和种类,计算杂草的株平均数以及防效[3]。药效计算公式如下:
  株防效(%)=(空白对照区杂草株数-防治区杂草残存株数)/空白对照区杂草株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3可知,药后15d,处理1、2对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及阔叶杂草都有着很好的防效,防效都超过90%。药后15d,处理3、4对田间杂草的封闭效果差于处理1、2,但都超过80%。药后15d,处理1、2、3、4对杂草的株防效分别为97.42%、92.1%、83.39%、86.45%。药后30d,随着药效的流失以及后期杂草的萌发,4个处理的株防效略有下降,处理1、2、3、4对杂草的株防效分别为92.26%、84.87%、72.86%、77.37%。总体来看,处理1、2与3、4相对比药效差异较大。
  3 结论与讨论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29%苯噻·氯·硝磺PP、27%吡嘧·苯噻酰PP、3%苄嘧·丙草胺GR以及30%苄嘧·丙草胺OD对水稻机插秧田杂草都有着较好的封闭效果。其中,29%苯噻·氯·硝磺PP在药后30d防效仍然达到92.26%,优于其他药剂处理,说明此药剂的封闭效果好,持效期较长,并且在杂草出苗早期也有茎叶处理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以及药效的流失,药后30d,试验药剂27%吡嘧·苯噻酰PP、3%苄嘧·丙草胺GR、30%苄嘧·丙草胺OD药效的下降幅度都比较大,但仍具有一定的封闭效果。
  通过试验期间观察和数据分析来看,29%苯噻·氯·硝磺PP药剂在推荐使用剂量3000g/hm2情况下,对水稻机插秧田杂草具有良好的封闭效果,并且使用方式简单,可以直接抛洒于田间,但对水层管理要求比较严格,同时具备早期的茎叶处理功能;27%吡嘧·苯噻酰PP用药方式比较简单快捷,在推荐使用剂量3000g/hm2情况下,在用药后早期也有良好的封闭效果,但是药效控草时间相对较短;3%苄嘧·丙草胺GR在推荐使用剂量15000g/hm2情况下直接抛洒于秧田,药后观察封闭效果最差;30%苄嘧·丙草胺OD与处理3的药剂成分相同,只是用药时间和方式不同,通过药后观察其封闭效果一般。
  综合来看,29%苯噻·氯·硝磺PP药剂在推荐使用剂量3000g/hm2情况下可有效封闭水稻机插秧田杂草,并且使用方式简单,实现了省时、省力、省工等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洪进,易红娟.稻田杂草治理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009):153-156.
  [2]王伟政,李平,陆永良,等.水稻机插秧田间杂草发生规律及防控研究[J].作物研究,2014(001):54-5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GB/T 17980.40-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除草剂防治水稻田杂草[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4]王宏,翟勤,刘冉.5%苄嘧·丙草胺颗粒剂防治机插秧田一年生杂草田间药效试验[J].现代农药,2016(4):55-56.
  [5]水稻机插秧田杂草发生及防除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4.
  [6]陈从良,张远继,李罡,等.几种封闭除草剂对水稻直播田杂草药效试验[J].湖北植保,2020(4):51-52.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以3叶1心期油菜(Brassica napus L.)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外源乙酰丙酸钾根施对盐碱土中生长的油菜的生物量、元素含量(K、Na、K/Na)以及盐碱土pH、水溶性Na含量和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酰丙酸钾对油菜生物量(鲜重值、干重值、含水率)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降低油菜叶片中的Na含量,提高K/Na比率,增强油菜抗盐能力;乙酰丙酸钾对盐碱土pH、交换性Na含量和盐分无显著影响,对盐碱
摘 要:根据农业部《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要求,砀山县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及实际情况,积极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从测土配方施肥、施肥方式的转变、新型肥料与新技术的应用、有机肥资源利用、提升耕地质量水平等方面推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工作,并采取有效的工作方法,使砀山县至2020年基本实现了化肥使用量零增长。  关键词:砀山县;化肥使用;零增长;技术;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
坐标配准是协同定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合理的坐标配准体系可以体现协同定位算法的性能,否则可能会放大定位算法的误差。本文详细比较了基于最小二乘(least square, LS)与基于普氏分析(Procrustes analysis, PA)的配准方法的设计思想、适用条件,并给出了基于普氏分析的坐标配准算法的详细步骤。利用协同定位算法(经典MDS和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得到的实
摘 要:为探索水稻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促进水稻绿色发展。以水稻品种晶两优华占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1)、常规施肥(CK2)、生物有机肥+80%常规施肥(BOF)、灭活后的生物有机肥+80%常规施肥(AOF),连续2年开展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籽粒粗蛋白和直链淀粉含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CK2和AOF相比,BOF处理的穗粒数和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0.4和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