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中的环境剥夺问题

来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yi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各地大量增长的自然保护区实质上是一种环境剥夺现象。受环境考核体系与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是地方政府能够采取的比较成熟的环境保护手段。但是,通过博弈模型,可以推导出,受地方财政刚性预算约束,政府在地方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中不能对环境区原有居民落实各项补偿,也难以投入必需的保护性管理费用。于是,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保护区居民与管理机构之间博弈形成的纳什均衡是:居民违反有关规定,尽可能延续以往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经济活动,以抗衡自然保护区建设对他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经济模式的压制;管理机构则实施开发性管理,以求自身努力,增加经济收入以保障自然保护区各项基础研究和管理活动。由于经营活动迎合了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目标,因此,在目前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中普遍存在各种形式的开发性经营管理活动。但是,由于一些制度缺陷,在这种开发性管理战略中,一些环境区变相为政府权力支配下的环境资源,并借用可持续开发管理名义进一步转变成为某些地方机构与组织的私有环境资产。其后果是使自然保护区制度偏离了政策目标,也使环境区居民丧失了传统的环境支撑作用。对此论点,研究通过对近十年地方自然保护区建设数量的情况分析予以了经验验证。
其他文献
研究了几种药剂对甘草小绿叶蝉的防效。几种供试药剂对甘草小绿叶蝉都表现出较高的防效。2.0%阿维菌素EC施药后7d的各质量浓度虫口减退率都高于80%,持效性较好。
【正】 我国行政诉讼法从1990年10月1日正式生效以来,贯彻执行情况总的来说是好的。但作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在“应诉”行为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愿
根据环境意识结构.设计了旅游管理部门环境意识调查问卷。其主要的指标体系包括:旅游环境知识水平、旅游环境态度、旅游环境评价和旅游环境行为四个方面。对指标体系各部分之间
生态效率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已经成为一种将可持续发展目标和要求具体化的有效工具,其中,区域工业生态效率的测算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借鉴生命周期分析的相关研究成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广西作为一个水利资源丰富的地区却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电力短缺问题。针对这种情形,政策制定者和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电力短缺.例如取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