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之炫的视觉艺术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ing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神3:诸神黄昏》以失锤且遭放逐的雷神等诸神式微为开端,演绎了一场阻止进入“诸神黄昏”的戏码。诸神家园与仙宫文明在无情的死神海拉掌控之下岌岌可危,雷神必须克服重重困难才能拯救诸神与自己。为更好地表达影片的拯救意蕴,导演针对影片中关键镜头的色彩,进行了基于表象的直接强化、基于象征的抽象强化、基于意象的间接强化。这些色彩强化使得全片在视觉效果与表现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色彩对人类的感知、行为、心理均有着异常重要的影响,人眼最先辨识的视觉要素首先即是色彩,因此,影片以视效色彩所表达的意象,对于观众的视觉体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 色彩强化对全片表象影响
  (一)色相与色调对全片视效表象的影响
  色彩,是产生空间视效的首要元素,人眼最为敏感的辨识元素首先即是色彩,同时,以色彩营造光影更是视觉影响空间的首要选择。色彩有着跨越文化、民族、疆域的泛化影响,并且,色彩营造空间特质,透过色彩强化技巧,将其强化为一种以更抽象形式表达物象表象的,集情绪表露与情感表达于一身的视觉对空间的感知与感应,进而由这种感知与感应循色彩表达深入观众内心,形成能够影响观众心情、精神、意识状态的视效表现。从进阶的意义而言,所有物体表面的颜色色相均非绝对纯色,这就给透过色相与色调的调整强化视效表现带来了启示。不仅如此,多种色彩反光或者色彩辉映下所产生的环境色,其对于色彩各本色亦会产生一种近乎异化的综合化复杂视效表象影响,上述这些色彩强化都对映像的润色、渲染、烘托等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
  (二)明度与饱和度对全片视效表象的影响
  不仅色相搭配及其冷暖色调对比对视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以跳出传统纯色系及其五行色彩的束缚观察,不同色彩的明度与饱和度对视觉效果亦有着微妙的影响,尤其是在表达思想感情与临场感体验的过程中,明度、饱和度以及色彩退晕与对晕等进阶处理技法,均对最终的视觉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虽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观众对于色彩的情感与情绪认识有其差异性,但就色彩对观众心理影响意义探究,色彩的明度与饱和度对观众所产生的物理印象错觉特质,却是惊人的一致,色彩的明度与饱和度能够赋予观众不同的色彩重量感,色彩软硬感,而这些进阶的色彩对于全片视觉效果的关键性细节影响,往往极易在创制过程中被忽略。例如,在《雷神3:诸神黄昏》中,死神海拉捏爆雷神之锤的过程中即对雷神之锤的重量感与软硬感进行了明度与饱和度的渲染,这种渲染对这一关键镜头视效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三)纯度与高级灰对全片视效表象的影响
  诚如歌德所言,色彩是耀然于太阳神头顶上的道道光环,既是大自然脸上的红晕,更是由此触及人类心灵的震颤共鸣。伊顿亦在其《色彩艺术》中有言,色彩效果关乎心理体验与意识识解,由此产生的沉浸与移情足以为观众营造出梦境,进而升华至崇高的精神境界中去。[1]由此可见,色彩对于心理、情感、情绪、意识、精神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色彩的明度强对比与明度弱对比,即分别对于视效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而在统一纯度与明度值下,在高级灰的应用中,色块的凌白灰度变化对视效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例如,在影片中,死神海拉及其氛围色彩,即以这种凌白灰度变化,实现了纯度与高级灰的进阶式应用,从而用纯度变化与高级灰的变化为观众营造了一种基于黑、白、灰等色彩强化的令人不寒而栗的恐怖视觉效果。这种纯度与高级灰的化用为全片带来了更超越现实更趋近梦幻的视觉效果的直接影响。
  二、色彩强化对影片视效象征影响
  (一)色块相生相融的视效象征影响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光影物象与表象的色彩强化,以色相、色调、明度、饱和度、纯度、高级灰等,对《雷神3:诸神黄昏》全片视效的物象与表象起到了最为基础的表层直接烘托与直接渲染影响。而若从艺术的更加博大的时空,针对影片加以彻解,便不难发现,作为色彩基础的中国绘画是以线构架天地,而西方绘画则是以油画的油彩色块彩绘天地。由此可见,线有线的飘逸灵动自由,色块有色块的雄浑壮彩深沉,由此,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影片中针对色彩进行色块强化的用意所在。色块与色块之间首先是有着相生相融的象征意义。例如,在死神海拉出场的光影之中,伴随一声声鬼嚎,我们看到了与沉沉鬼域妖氛融为一体的死神海拉,死神海拉的整体用色以黑为主,在关键高光处饰以亮白色彩,同时,剪影般的死神海拉与周围的暗色系有机地融为一体,并以这种压抑与压迫的象征性表达了死神的死亡象征意蕴。
  (二)色块相异相斥的视效象征影响
  《雷神3:诸神黄昏》以其划时代的视觉效果,将色彩美学中学理上的契理,与色彩艺术化象征意义上的契机,有机且深度地融合為一体,并以其异常出彩的视觉效果,成就了美之为美的进阶视觉审美。即便是影片中龙驰虎骤般的形诸于动作的瞬间,亦以色彩强化针对细节表现进行了色块色彩契理的调整,并且,在动作过程中,色彩的强化与调整亦更加重要,因为环境色色相的交相辉映等问题,在动作的过程之中彰显得尤为突出。但是,影片的色彩强化亦非完美无暇,例如,在森林中刀斫魔怪的那一瞬间,观众们看到的即是形诸于色彩的血花飞溅,而从最终的视觉效果客观而言,这样的相生相融式色彩强化处理反而使得喷溅出来的血液与整个环境色有着因过度接近而同色相吸了。因此,在这种关键镜头处理的过程之中,就应运用色块与色块之间虽相异相斥,却相异相彰的色彩强化进行处理。[2]
  (三)色彩复杂高级运用的视效象征影响
  在影片中,死神海拉纠集死亡之域中死亡部队一场戏中,我们看到了色彩强化的更高级的运用技巧。一方面,死亡部队中的外饰诸如盾与披风等,都采用了与旌旗相呼应的辉煌色彩,而死亡部队的甲胄内饰则一律采取了纯度较高的黑色。这种辅色对于主色黑色的强化,更将死亡部队的死亡本质表达得淋漓尽致,并且,透过死亡部队的烘托,死神海拉亦更显狰狞可怖,尤其是黑色剪影式运用,可谓恰到好处地由对比、渲染、衬托等综合技法进行了色彩的进阶式强化。作为更复杂的色彩强化进阶的象征意义,我们还能发现,影片显然是籍由传统神话之中的诸神,寻觅西方世界文明大系之中赖以依托的灵魂,其与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绝对有序传衍不同,西方世界文明大系中的根性灵魂有其相对性,而本片则以精神象征向更高阶的精神意象,输布以根性灵魂所支撑着的光影所渗透、沉浸、融合的精微。[3]   三、 色彩强化对全片视效意象影响
  (一)传神刻画的视效意象影响
  在《雷神3:诸神黄昏》这样密集特效的影片之中,色彩的强化对于全片视效意象更是尤为重要,而视效意象则能够为影片主旨的表达锦上添花。色彩强化的象征式视效表达为影片带来了基于根性灵魂的光影支撑,而意象化表达则更将为影片带来由灵性直指心性,并回归心性的本我意识觉醒。影片中的色彩强化实质上是以这种形诸于色彩的艺术传神,对于诸神传说诉诸于光影的一种传神式刻画。例如,影片中,即便是在雷神被牢牢束缚的最为黑暗的时刻,导演亦不忘在背景处为其增添了一丝丝温暖的意象,即以一道烈火所表达的生生不息。这种意象既映照了雷神这一视觉形象,又与悬浮无主的雷神形成了基于色彩强化的鲜明对照,将黑暗与光明、阴暗与温暖、晦暗与壮丽等,擘分出了一条鲜明的界限。这种以色彩强化实现的视觉语言间接意象升华,对全片的整体意蕴表达有着爆燃式的影响。
  (二)意蕴升华的视效意象影响
  在意蕴爆燃式影响的基础之上,色彩强化亦对映像时空中的意象空间有着正向推动式的影响。在视觉表达中,最高级的生命意象的生死转化形式才是最能够打动观众心灵,引致燃情爆绪的元动力。在此基础之上,才能以其光影中的表达,对视觉效果以及由视觉效果由象征式表达向意象化升华的渗透、沉浸、移情等产生触有心灵的交感。例如,在雷神对抗死神海拉一幕中,死神海拉的绿色斗篷及其所掌控着的死亡之域,形成了一种非绿即黑的由象征式向意象化升华的渗透,使得观众在潜意识中生发出了一种恐怖意象的沉浸,同时,在这场对抗中,死神海拉的绿色斗篷在色彩上进行了偏暗色系的色彩强化,更使得这种绿色之中蕴藏了更多的黑暗意象,这种黑暗意象更与镜头仰拍下高大的死神海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而实现了色彩强化支撑下的对于全片的间接意象升华式影响。[4]
  (三)灵魂注入的视效意象影响
  从影视艺术最高级的意象视角而言,一部影片的视觉效果所产生的视觉表象影响无足轻重,而影视艺术时空与观众真正的直达意识层面的交感才至关重要。唯有这种直达意识层面的交感,方能以其渐进式的艺术作用产生出更多渗透、更深沉浸、更快移情的梦幻时空,由此,方能在最契合于观众情感的時机产生引爆观众燃点的由视觉效果达成的视觉效应。因此,影视艺术的至高境界即在于为观众塑造出足以支撑其移情的情绪时空与情感时空。同时,在此基础之上,为影片赋予神韵,才是电影艺术的终极诉求,对于视觉语言的间接升华式影响,将以色彩技艺的芯格,为全片实现灵魂的注入从而使得影片熠熠生辉。可见,唯有用缤纷色彩凝聚而成的精神象征,用缤纷色彩描绘而成的灵魂写照,方能更好地彰显主题。
  结语
  电影《雷神3:诸神黄昏》挟密集的视觉特效,以影片中光影之炫的视觉艺术的电光石火,以色彩强化的视觉拟真,向观众再现了栩栩如生且超越现实的科幻时空,影片同时亦向观众展示了其基于色彩强化下的全新视觉概念。无论是色彩强化形诸于映像物象的直接式影响,还是色彩强化诉诸于象征式表象的抽象式影响,亦或是色彩强化赋诸于意象化升华的间接式影响,均为影片提供了层级阶进式的不断探索艺术核心的视觉表达。从影片的色彩强化观察,创制者并未一味地过度追求色彩锐化,反而以更高级的色彩隐性强化为观众提供了更宜沉浸与移情的视觉体验。
  参考文献:
  [1]广晖.美术色彩元素在电影画面中的视觉传达效果研究[J].电影评介,2015(24):107-109.
  [2]回勐.浅析电影中的色彩运用[J].现代交际,2013(9):64.
  [3]冯君.从视觉艺术的角度研究实现环境色彩和谐的有效途径[D].重庆:重庆大学,2008:8-13.
  [4]刘晓伟.试论色彩刺激对运动效果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01(4):43-44,129.
其他文献
富饶、美丽与敏感是美国西部地区的特征,它不仅是一块肥沃、广阔的土地,更是一块具有原始印第安民族文化的土地。在20世纪70年代,淘金开始盛行,而大量白人的入侵引起印第安人的不满,袭击蔓延。不計其数的印第安人战死,导致皮毛贸易悲剧的产生,最终成为无法挽回的现实。电影《荒野猎人》是由墨西哥导演伊纳里拍摄,影片以此为背景,向观众呈现了关于人与生态、现代与原始的复仇大片。  一、《荒野猎人》之生态描摹  自
2017年春节前后,文化类节目在电视荧屏上蔚然成风,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朗读者》,黑龙江卫视推出了《见字如面》等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电视文化类节目。节目的主创人员以充分的文化自信、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自觉的社会担当,坚持将文化元素与社会生产生活深度融合,冲破了满屏喧嚣嘈杂的泛娱乐化之风,为电视机前的观众带来了一份优质的文化大餐,让人们重新认识和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传记纪录片主要以某一人物为中心,展现其特定历史阶段或者一生的生活状态、命运遭际和思想发展,遵循纪录真实生活、真实人物和真实事件的创作原则。然而从新历史主义的视角来看,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既是历史事实和人物生平的客观记录,更是主创团队运用各种创作素材进行的一种话语言说和想象建构。因为主创团队人生态度、价值取向、情感定位、社会心理等主观因素的介入,必将产生新的知识编码和知识类型,影响到他们对历史人物的把握
意大利诗人、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在1911年发表的论著《第七艺术宣言》中,首次把电影称为“第七艺术”,认为:“建筑和音乐是主要的,绘画和雕塑是对建筑的补充,而诗和舞蹈则融化于音乐之中。电影把所有这些艺术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1]同时他还认为电影把静的艺术和动的艺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造型艺术和节奏艺术全都包括在内的一种综合性的“第七艺术”。而英国人约翰·洛吉·贝尔德在发明电视以来
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创造了近几年少有的主旋律电视剧收视高峰,成为了广受瞩目的“现象级”电视剧。2009年至今,《蜗居》《甄嬛传》《琅琊榜》《欢乐颂》等“现象级”作品也曾一度霸屏,成为关注焦点。这些电视剧所共有的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的话题性,能够引发连锁的舆论效应。因此,本文拟从此视角出发,以《人民的名义》为例来讨论话题性如何促成了“现象级”电视剧的诞生。  一、 反腐电视剧:类型重归激发话题
近年来,以着重记录“普通人”真实为特征的真人秀节目火爆荧屏,清华大学尹鸿教授说“真人秀已经成为主流电视节目形态,一个泛真人秀时代已经到来。” [1]随着改革的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后,人民大众对电视节目的需求多样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传统本土的电视节目已不能满足人们更高的精神文化追求,节目创新成为大势所趋。西方电视节目模式的引进满足了人们的此种精神需求,受到人们的追捧。  2012年
【作者简介】  杨 茜,女,山西太原人,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电影理论研究。  电影《哀乐中年》剧照  提起喜剧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早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诗学》中,喜剧就被定义为“摹仿低劣的人”,这些人不是无恶不作的歹徒——滑稽只是丑陋的一种表现。[1]由此一来,喜剧便区别于悲剧的形态和内容,构成了自己独特的类型方式和创作模板。  电影作为一门特殊的“第七艺术”,在今天,“喜剧电影
地域文化指的是在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并且流传至今的文化传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中国人不同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文化性格,于是有了“齐鲁多鸿儒,燕赵饶壮士”的千古论断。作为文化传播的特殊形态,电影为中国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地方生命力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当下中国的电影导演都在有意识地选择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区域来展开影片的叙事,试图在特定的空间里表达最有生命力的群体。然而,随
2012年11月22日,加拿大籍华人导演胡纪华执导的电影《父子TCK》在加拿大多伦多首映。影片历时18个月于多伦多拍摄完成,因其对海外华人移民生存状态的刻画而受到关注。《父子TCK》主要讲述了自中国大陆移民到加拿大的赵氏一家三口在加国适应、融入的艰难情状和个人发展成长的心酸历程。父亲赵一弹,人到中年移民加拿大,旋即遭遇了长久的文化移植之痛;儿子赵海洋在中西两种文化之间磨合成长,不断调适探寻自身文化
《别让我走》这部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影,主要讲述一群克隆人在黑尔舍姆校舍的庇护下而逐渐成长,接受着教育和学习,直到捐献器官、生命终结。他们在“出生”时就注定悲惨的命运:随时要做好为人类捐献器官的准备,随时做好离开这个世界的心理准备。从人性缺失、人性异化这两个方面上,通过深入解读克隆人的悲惨命运,在利用克隆人悲惨的命运以此来折射出人们在对待同类弱势群体时,所体现的冷漠、无情的态度,对现代社会人性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