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用之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xiangq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哲学是研究世界的智慧,同样也是带来智慧的学问,因此,哲学是一门智慧之学。
  对世界的好奇诞生了最早的哲学家,哲学家既是真理的爱好者,又是智慧的爱好者。远古时期的哲学家们,在传播真理智慧方面给世人树立了榜样。
  但是,哲学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熟悉又非常陌生的字眼。芸芸众生有多少人能真正了解哲学呢?在大多数人眼里,哲学是一堆脱离了生活实际的无意义的言词。许多人讽刺哲学家的超凡脱俗,他们在庸庸碌碌中给这种超凡脱俗贴上了一个“最可靠”的标签:在听到晦涩而艰深的言辞时,忽视它们,断然把他们视为无尽的谬误,归结为说话者的无知无趣,因而对这些言辞置若罔闻,毫不动心。他们不知道哲人们把智慧隐藏在这些艰深无趣的言辞之中,让人更像是意识的存在而不是认知的存在,从而创造性地孤立于众人之外。所以,常人永远抵达不了神圣的哲学的彼岸世界。
  在小说《市场街的斯宾诺莎》中,主人公孜孜不倦地苦修斯宾诺莎的名作《伦理学》数十年,毫不懈怠。身处闹市的他坚信能通过读书和沉思获得永恒的幸福。但他最终抵挡不住男欢女爱的诱惑而晚节不保,接受了一位姑娘的爱情,从而获得了世俗的快乐。小说最后,这个曾经不食人间烟火的哲学家忏悔道:“神圣的斯宾诺莎,请原谅我,我成了一个傻瓜。”作者在讽刺了违反人性的禁欲主义的同时,是否也嘲弄了哲学家的智慧呢?
  人们对哲学的嘲弄,也许不是老子所讲的“下士闻道,大笑之”的问题,或许要归结为哲学研究者为学的态度和方法的不当。对大多数人来讲,哲人往往令人联想起某些难以接近、孤僻深邃的人,常摆出一副冷冰冰教训人的面孔,谈一些与生活毫不相干、莫名其妙却又自以为高深的问题。哲学语言也往往过于枯燥繁琐,常把简单的问题解释得冗长而复杂;或者过于简洁,人们欲从此微言中悟出大义甚至难于蜀道。如中国的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泰戈尔的“我像村里最年轻的人一样年轻,像村里最年迈的人一样年迈”,笛卡儿的“我可以怀疑一切,但我却不能怀疑我正在怀疑”、“我思故我在”,泰勒斯的“只有那些从不仰望星空的人,才不会跌入坑中”,等等长此以往,哲学也就渐渐远离了群众。
  但哲学终究是一门智慧之学,其神圣的使命就在于启发民智,提高人类的心智水平,并思索人类心灵永恒的问题,赋予现实以理想和价值意义。
  然而,常人的智慧是多么浅薄有限,人类的意识又是多么困惑迷茫。这些都可以通过以下事实来证明:尽管人生如梦、光阴似箭,尽管生存的浮漂感和人生的无尽之谜从四面八方向我们压来,但是,每个人并未对此作出持续不断、锲而不舍的哲学之沉思,而只有少数的极为例外的人才在这方面有所建树。从最早的亚里士多德的“百科全书式”到笛卡尔的新经院哲学,从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到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直到有一个叫卡尔·马克思的天才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把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科学社会主义,把唯物主义发展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人类智慧进程推进至新的篇章。其他人,处于如梦的生活中,与动物相差无几,区别仅在于:他们有能力为今后几年柴、米、油、盐、酱、醋、茶而精打细算。假如他们还曾感到一些形而上的需求的话,那么,这也不过是现成的并已无需深汲的养料。
  因此,智慧是一种强度的量,并不是广度的量。在智慧这一方面,有的人可以满怀信心地以一当千,而一千个愚人也抵不上一个智慧的人。
  人们常说,学了哲学就会使人聪明而又有智慧。这种说法是确切的,但也可能是学习哲学的最大“误区”,因为没有学过哲学的人并不一定就不聪明,学过哲学的人也不一定就有智慧。事实上,按照哲学的本性而论,哲学是让人知道自己缺少智慧,因而去追求智慧的学说。
  传说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朋友曾经到德尔裴神庙请示神谕,询问谁是希腊最聪明的人,神谕的回答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知道后十分诧异,因为他从不认为自己是最智慧、聪明的人,他一向谦虚地以无知自居,怎么能成为最聪明的人呢?于是,他到处找聪明的人并与他们对话,以求证明他们都比自己聪明而神谕是错的。然而,在对话的过程中他却发现,那些自称聪明而又有智慧的人名不符实。由此,苏格拉底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他之所以被神谕说成是最聪明的人,不是因为他有知识、有智慧,而是因为他自知自己无知,不断地追求智慧,爱智慧。实际上,从哲学发展的历史来看,哲学家们在追求和热爱智慧的过程中,尝试了各种方法,几乎在所有的哲学问题上都众说纷纭,走过了很多艰难曲折的路,尽管没有一种完善的方法,没有一条直通哲学彼岸的路,但是,两千多年来这些方法和道路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最高成就,不仅开阔了人们的视野,锻炼了人们的思维,而且提升了人生的境界。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把哲学称之为爱智慧的学问,即人们对智慧的追求和热爱,这种追求和热爱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的最高体现和不竭动力。
  其实,哲学离人们的生活至远又至近,“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智慧既为哲学之需,又为哲学之求。
  
  (指导教师 张培坤 惠安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对目前对外汉语报刊阅读教学现状,以及网上聊天工具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可利用部分进行了分析,寻求二者的契合点,并对如何利用MSN等网上聊天工具以辅助对外汉语报刊阅读教学提出了设想。  关键词: 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课 网上聊天工具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一、引言    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课主要是针对中高级汉语水平学生开设的专门技能课,旨在培养学生阅读中文报刊杂志的能力,并帮助学生了解当代中
摘 要: 高职院校推行双语教学面临许多问题与困难,要解决这些问题,高职院校迫切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完善双语教学管理体系。文章结合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实际,对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管理的困境及其对策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管理 困境及其对策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成立近30年,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我校的下一目标是建设成为普通本科院校。《教
摘 要: 本文探讨了在AutoCAD培训中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在培训教学中宜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 AutoCAD培训教学 教学体系 教学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AutoCAD软件迅速普及,并且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软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设计、生产和组织模式,对产品结构、企业结构、管理模式、生产方式与人才知识结构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乃至
摘要: 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只有具有健康的心理,学生才能完善自我,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爱学、会学并富有创造性,个性才能健全发展,才能适应学校、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认知自我 顺应环境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人在从事他所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会处在愉快、满意、兴致淋漓状态。[1]兴趣是我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
1.分层教学思想的背景概述    数学作为初中的重要课程,应该是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科。新课程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从现实情况看,数学学科常常存在比较多的学困生,而且这些学生与班级整体水平的差距显得更悬殊,此外数学学优生只占30%左右。这是因为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环境、师资水平等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传统的班级教
摘 要: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对于提升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米易县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调查,发现存在着管理人员的数量不足且专业素质偏低、设备运转经费投入不到位、管理人员培训不足等问题,而解决这些具体问题,就要加强远程教育师资建设,确保队伍的稳定;加强财政保障,建立运转经费投放机制;加强培训力度,完善培训经费的投入机制。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远程教
摘要: 本文作者对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课程的整合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分析与探讨,首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说明,然后根据教学实际分别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它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英语课程整合    一、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一种活动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就能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摘 要: 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模式,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掌握税务实践技能的程度,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功能的实现。目前高职《税法》课程实践教学考核模式存在许多问题,急需转变考核观念、拓宽考核内容、创新考核方法、完善考核组织。  关键词: 高职《税法》课程 实践教学考核模式    一、拓宽实践教学考核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毕业离校后
摘 要: 本文对现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进行了概述,指出现当代女性文学发展史实际上是现代女性自我生命主体意识觉解的历程。女性文学要实现女性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性回归,摆脱第二性的定位,生命观照下的女性意识如何彰显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生命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一、对生命本真的认知和自我觉醒是真正意义上女性意识呈现的精神内核    意识是以人为主体的精神活动。女性作为人类的一个性别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发现一些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艺术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以致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影响了学生的发展。课堂提问低效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关注学生探究思维能力的发展,课堂提问成为单纯传授知识的工具。那么,如何才能使課堂提问更巧妙,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呢?    一、问题设计要给学生留有探究的空间,突出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