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背景
就在快递行业似乎快要消亡的时候,网上购物使得快递业死灰复燃。都市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在和快递员打着交道。对于这个发展迅猛的行业,编辑部的同仁们对此褒贬不一。
快递行业潜规则让消费者很受伤
文/程新友
生活现代都市,相信大多数人都在和快递员打交道。快递业是新兴行业,也是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这个行业的发展与当今高速流动、快节奏的社会高度符合。作为时效性、安全可靠性、门到门的快件递送与信息可跟踪的服务,起到了桥梁作用,并为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商务效率与生产效率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在高速发展中暴露出一系列突出的问题和矛盾。相信很多消费者电视购物、网购时都有这样的经历,一些商家声明“须先验货,后付款”。可快递公司送到手中时,却要求消费者先签收,否则不能打开包装验货。消费者一旦收取了快递,发现物品遗失、破损、掉包、货品不对等问题时,就无法再与快递公司理论了。这个快递行业长期以来实行“先签字、后验货”的霸王条款让消费者很受伤。
因此,正是这些行业陋习,导致快递服务质量还不尽如人意,消费者投诉、申诉比例居高不下。公众对快递服务不满意的方面主要有:普通受理电话接通效率低、不能主动预约上门时间;揽收人员不能在约定时间内上门、取件时间过长、揽收人员着装不规范;快件不能在承诺时间内送达、不能主动反馈投递结果、快递寄递速度较慢;对快递企业提供的投诉受理、问题件处理、结果反馈满意度不高。
作为一个服务行业,要想健康发展,快递企业要有一个基本的理念,那就是“顾客是上帝”,只有提高服务水平,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可使其持续发展。
当然,从宏观的角度上来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我国快递业务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新的管制立法。规范快递市场重要的是要有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只有市场规范了,快递企业的服务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国家要通过专门的立法和执法,以法律规范形式将快递市场运行中的各种行为纳入法制轨道,进一步加快研究制定出台《快递法》。与此同时,完善我国快递产业的监管体系,完善我国快递行业竞争政策的执行机制,让整个快递业更加透明健康发展。
有了快递,多个选择
文/沈海晨
就在快递行业似乎快要消亡的时候,网上购物使得快递业迅速死灰复燃。现如今中国的快递业市场是三股旋风并存:国有、民营和外资。我国国有快递企业的代表主要是中国邮政速递、中铁快运、中外运等;民营企业像顺丰、申通、圆通、宅急送等近年来更是如同雨后春笋般一样遍布各大城市;几家大型外资快递企业也竞相成功入驻到境内,如DHL、UPS、FedEx等等。
有时胡思乱想,思路“穿越”回中国古代。若是朝廷内有机密要件要送达,势必都会让卒子快马加鞭的彻夜赶路,即使是用跑死几匹马,甚至是累死几个人的代价,也必须要保证用最快的速度将密文送达官员手上,确保任务完成。而如今的快递公司,用天上飞的、海里行的、陆上跑的各类机器设备运输已是不在话下。不管你是要送到地球的哪个角落,或者在哪个角落接收,所需“代价”也不过是打个电话,签发快递单的事儿。所以如果现在要是为了博得红颜笑想要从南方运新鲜的荔枝到北方,自是不用再累死几匹快马了。
如此迅猛发展的中国快递行业给很多年轻人提供了很多到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前不久,电视上说了一则关于大学生来沪就业的新闻。小陈是一位两年前毕业于某师范大学的应届生,毕业后一心想留在上海打拼出自己的天地。但小陈大海捞针一样地谋差事,寻寻觅觅一番后,一直处处碰壁,顿时让刚刚步入社会的小陈没了底气。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陈得知上海韵达快递闵行公司正在招聘快递员的消息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前去应聘。刚上手的小陈不免会有些力不从心,初来上海的他对整个城市的交通线路一点儿也不熟悉,这对于一个邮递员来说是一个必须要克服的问题。手中拿着城市地图,小陈逐街逐巷地去熟悉线路。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的小陈把邮递员工作做得得心应手。正是拥有像小陈这样的年轻人,为我们享受快递的便捷服务提供了可能,而他们也构成了这座城市最亮丽的风景线,是最可爱的人。
随着《快递业务员国家职业标准》、《国内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这为我国快递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撑,更为快递人员的从业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2012年5月1日起《快递服务》系列国家标准(GB/T 27917)的实行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这个行业的相关流程制度化规范化。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快递业仍旧是朝阳产业。
从快递小哥看身份认同
文 /刘旭光
由于单位刚刚换了新址,我对整个布局还不是很熟悉,又恰逢发放新一期的杂志,所以就只能拖着几捆期刊,逢人便问某某办公室该如何走。就这样,我受到了各种“美好”的待遇,令人最深刻的一次是:你是送快递的吗?当时我还是笑嘻嘻地回道:“我不是送快递的,是投递期刊的。”“哦,那不就是送快递的嘛。”虽然最后还是消除了误会,顺利地完成了工作任务,但是回到办公室,我对此事还是念念不忘,于是乎发了一条微博:
梅因说一切文明社会都是从身份到契约,在文明社会不存在谁的身份高贵,哪怕你是总统、总理还是首相,你被人尊重是因为你遵守了契约。反观我们所处的环境,似乎“契约”远在天边,而“身份”却近在眼前,所以我们的生活就变成了一个不断找自己身份的过程。
最近,同事托我以快递行业为话题写篇博客。当时我就在想,难道前几天我的遭遇大家都知道了?写快递行业,我不就是前几天的那个快递小哥吗?其实,那天发完微博之后,我就在反思,也许是自己太敏感了。人家说你是送快递的,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推测。但是,如果我不觉得快递小哥就是低人一等,我又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心理落差呢?是我用“身份”中伤到了自己,还是让“身份”绑架了我的思维?
我曾经发表过一篇两千字左右的短文:关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207节等级解读。但凡一个社会,都一定会存在等级,而这个等级的标志就是身份的差异。我们在法律的领域内讲:人人平等;我们在政治的领域内讲:众生平等。但这绝不是人人无条件的平等。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里,讲权利只在于使用同一尺度来衡量,但是不同等的人,要用同一尺度——劳动——去计量,就只有从同一角度去看待他们,从一个特定方向去对待他们。在这一层面上,我更加赞同黑格尔的看法:人与人之间有差别而非平等。差别是社会的必然,不论是分工造成的,还是由于身体差异造成的。 市场经济必然就会产生差别,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会产生经济地位的等级。快递小哥在我们的常人眼中是这样一个身份:不需要太多的文化知识,只需要会拨打电话发短信,只要熟悉路线会骑车就可以。这些简单的体力活往往会造成人们对快递邮递员的轻视。然而,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只要经济地位高,就理应得到社会的认可。在我们这样的国度里,身份却是异于真正的市场经济社会,我们在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流品,这在钱穆先生的《历代政治之得失》书中也多次提到。于是,我会相信我们的国家仍旧在路上:一条从身份到契约的路。
风云微观点
《检察风云》杂志的官方微博在新浪微博上注册开通啦!我们的官博地址是http://weibo.com/jcfyzz 欢迎大家多多关注!上期的风云微观点编辑们抒发了自己对采编工作的感悟,这一期让我们看看他们在闲暇之余都有哪些精彩安排吧。诚邀您加入到我们的讨论中。
陈畅鸣
检察风云
“smile!smile!”昨晚在多伦多TTC的地铁里,一位白人先生对每一个人说请笑笑,只要你笑了,他就会满意地离开。不管他脑子有问题,还是怎么的,他的这个建议很好。我一看他的样子,就禁不住笑了。旁边一位正在看书,死活不笑,这位微笑倡导者弯身给他细心地做工作。为什么不笑呢?笑吧,笑吧!这一刻我真的乐了。
黄灵
检察风云
茶歇时间,忽然听到一位女检察官弹起了钢琴——致爱丽丝,顿时感觉心旷神怡,心情大好。偶尔,还听到几声美妙的高音发声,翻着手里的杂志,伴随着一期杂志的完成,这个周末突然变得美好起来。岁月静好,翻翻书,于是便有了呼吸和透气的感觉。
靳伟华
检察风云
有些坚持让人感动,有些改变令人厌倦。给你一条活路让你苟且偷生,给你一个名份让你死不瞑目,鸿毛与泰山,有多少人会选择后者?看北京人艺的《知己》,感受有情有义、士为知己者死的痛苦。想来,这样的事,放在今日定是神话了。所以,悲剧让人感动落泪无法释怀的,永远是将你心中最值得珍惜的东西撕得粉碎。
沈海晨
检察风云
真心觉得民族乐更配我的胃口,是因为中国民乐骨子里的魂魄。 今天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聆听上海民族乐团之锦绣中华音乐会。佳音相伴,人生难得静逍遥,无与伦比民族乐。哈哈,快乐的小宇宙在民族乐里找到滋养。美哉,美哉。下次继续,对不?
薛华
检察风云
第一次知道邬达克是因为绿房子,在他30年的上海生涯里,留下了65件作品,大光明、沐恩堂、国际饭店......他的作品如漫天繁星般点亮了上海这个东方巴黎的夜空。 我感觉爱老房子的人都是前世记忆没有完全忘却的人。有次在外滩浦发办事,旋转门翻转间,我感觉比入家门还要自然和熟悉。
编辑:刘雨濛 liumangtutu1990@163.com
就在快递行业似乎快要消亡的时候,网上购物使得快递业死灰复燃。都市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在和快递员打着交道。对于这个发展迅猛的行业,编辑部的同仁们对此褒贬不一。
快递行业潜规则让消费者很受伤
文/程新友
生活现代都市,相信大多数人都在和快递员打交道。快递业是新兴行业,也是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这个行业的发展与当今高速流动、快节奏的社会高度符合。作为时效性、安全可靠性、门到门的快件递送与信息可跟踪的服务,起到了桥梁作用,并为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商务效率与生产效率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在高速发展中暴露出一系列突出的问题和矛盾。相信很多消费者电视购物、网购时都有这样的经历,一些商家声明“须先验货,后付款”。可快递公司送到手中时,却要求消费者先签收,否则不能打开包装验货。消费者一旦收取了快递,发现物品遗失、破损、掉包、货品不对等问题时,就无法再与快递公司理论了。这个快递行业长期以来实行“先签字、后验货”的霸王条款让消费者很受伤。
因此,正是这些行业陋习,导致快递服务质量还不尽如人意,消费者投诉、申诉比例居高不下。公众对快递服务不满意的方面主要有:普通受理电话接通效率低、不能主动预约上门时间;揽收人员不能在约定时间内上门、取件时间过长、揽收人员着装不规范;快件不能在承诺时间内送达、不能主动反馈投递结果、快递寄递速度较慢;对快递企业提供的投诉受理、问题件处理、结果反馈满意度不高。
作为一个服务行业,要想健康发展,快递企业要有一个基本的理念,那就是“顾客是上帝”,只有提高服务水平,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可使其持续发展。
当然,从宏观的角度上来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我国快递业务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新的管制立法。规范快递市场重要的是要有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只有市场规范了,快递企业的服务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国家要通过专门的立法和执法,以法律规范形式将快递市场运行中的各种行为纳入法制轨道,进一步加快研究制定出台《快递法》。与此同时,完善我国快递产业的监管体系,完善我国快递行业竞争政策的执行机制,让整个快递业更加透明健康发展。
有了快递,多个选择
文/沈海晨
就在快递行业似乎快要消亡的时候,网上购物使得快递业迅速死灰复燃。现如今中国的快递业市场是三股旋风并存:国有、民营和外资。我国国有快递企业的代表主要是中国邮政速递、中铁快运、中外运等;民营企业像顺丰、申通、圆通、宅急送等近年来更是如同雨后春笋般一样遍布各大城市;几家大型外资快递企业也竞相成功入驻到境内,如DHL、UPS、FedEx等等。
有时胡思乱想,思路“穿越”回中国古代。若是朝廷内有机密要件要送达,势必都会让卒子快马加鞭的彻夜赶路,即使是用跑死几匹马,甚至是累死几个人的代价,也必须要保证用最快的速度将密文送达官员手上,确保任务完成。而如今的快递公司,用天上飞的、海里行的、陆上跑的各类机器设备运输已是不在话下。不管你是要送到地球的哪个角落,或者在哪个角落接收,所需“代价”也不过是打个电话,签发快递单的事儿。所以如果现在要是为了博得红颜笑想要从南方运新鲜的荔枝到北方,自是不用再累死几匹快马了。
如此迅猛发展的中国快递行业给很多年轻人提供了很多到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前不久,电视上说了一则关于大学生来沪就业的新闻。小陈是一位两年前毕业于某师范大学的应届生,毕业后一心想留在上海打拼出自己的天地。但小陈大海捞针一样地谋差事,寻寻觅觅一番后,一直处处碰壁,顿时让刚刚步入社会的小陈没了底气。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陈得知上海韵达快递闵行公司正在招聘快递员的消息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前去应聘。刚上手的小陈不免会有些力不从心,初来上海的他对整个城市的交通线路一点儿也不熟悉,这对于一个邮递员来说是一个必须要克服的问题。手中拿着城市地图,小陈逐街逐巷地去熟悉线路。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的小陈把邮递员工作做得得心应手。正是拥有像小陈这样的年轻人,为我们享受快递的便捷服务提供了可能,而他们也构成了这座城市最亮丽的风景线,是最可爱的人。
随着《快递业务员国家职业标准》、《国内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这为我国快递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撑,更为快递人员的从业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2012年5月1日起《快递服务》系列国家标准(GB/T 27917)的实行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这个行业的相关流程制度化规范化。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快递业仍旧是朝阳产业。
从快递小哥看身份认同
文 /刘旭光
由于单位刚刚换了新址,我对整个布局还不是很熟悉,又恰逢发放新一期的杂志,所以就只能拖着几捆期刊,逢人便问某某办公室该如何走。就这样,我受到了各种“美好”的待遇,令人最深刻的一次是:你是送快递的吗?当时我还是笑嘻嘻地回道:“我不是送快递的,是投递期刊的。”“哦,那不就是送快递的嘛。”虽然最后还是消除了误会,顺利地完成了工作任务,但是回到办公室,我对此事还是念念不忘,于是乎发了一条微博:
梅因说一切文明社会都是从身份到契约,在文明社会不存在谁的身份高贵,哪怕你是总统、总理还是首相,你被人尊重是因为你遵守了契约。反观我们所处的环境,似乎“契约”远在天边,而“身份”却近在眼前,所以我们的生活就变成了一个不断找自己身份的过程。
最近,同事托我以快递行业为话题写篇博客。当时我就在想,难道前几天我的遭遇大家都知道了?写快递行业,我不就是前几天的那个快递小哥吗?其实,那天发完微博之后,我就在反思,也许是自己太敏感了。人家说你是送快递的,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推测。但是,如果我不觉得快递小哥就是低人一等,我又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心理落差呢?是我用“身份”中伤到了自己,还是让“身份”绑架了我的思维?
我曾经发表过一篇两千字左右的短文:关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207节等级解读。但凡一个社会,都一定会存在等级,而这个等级的标志就是身份的差异。我们在法律的领域内讲:人人平等;我们在政治的领域内讲:众生平等。但这绝不是人人无条件的平等。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里,讲权利只在于使用同一尺度来衡量,但是不同等的人,要用同一尺度——劳动——去计量,就只有从同一角度去看待他们,从一个特定方向去对待他们。在这一层面上,我更加赞同黑格尔的看法:人与人之间有差别而非平等。差别是社会的必然,不论是分工造成的,还是由于身体差异造成的。 市场经济必然就会产生差别,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会产生经济地位的等级。快递小哥在我们的常人眼中是这样一个身份:不需要太多的文化知识,只需要会拨打电话发短信,只要熟悉路线会骑车就可以。这些简单的体力活往往会造成人们对快递邮递员的轻视。然而,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只要经济地位高,就理应得到社会的认可。在我们这样的国度里,身份却是异于真正的市场经济社会,我们在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流品,这在钱穆先生的《历代政治之得失》书中也多次提到。于是,我会相信我们的国家仍旧在路上:一条从身份到契约的路。
风云微观点
《检察风云》杂志的官方微博在新浪微博上注册开通啦!我们的官博地址是http://weibo.com/jcfyzz 欢迎大家多多关注!上期的风云微观点编辑们抒发了自己对采编工作的感悟,这一期让我们看看他们在闲暇之余都有哪些精彩安排吧。诚邀您加入到我们的讨论中。
陈畅鸣
检察风云
“smile!smile!”昨晚在多伦多TTC的地铁里,一位白人先生对每一个人说请笑笑,只要你笑了,他就会满意地离开。不管他脑子有问题,还是怎么的,他的这个建议很好。我一看他的样子,就禁不住笑了。旁边一位正在看书,死活不笑,这位微笑倡导者弯身给他细心地做工作。为什么不笑呢?笑吧,笑吧!这一刻我真的乐了。
黄灵
检察风云
茶歇时间,忽然听到一位女检察官弹起了钢琴——致爱丽丝,顿时感觉心旷神怡,心情大好。偶尔,还听到几声美妙的高音发声,翻着手里的杂志,伴随着一期杂志的完成,这个周末突然变得美好起来。岁月静好,翻翻书,于是便有了呼吸和透气的感觉。
靳伟华
检察风云
有些坚持让人感动,有些改变令人厌倦。给你一条活路让你苟且偷生,给你一个名份让你死不瞑目,鸿毛与泰山,有多少人会选择后者?看北京人艺的《知己》,感受有情有义、士为知己者死的痛苦。想来,这样的事,放在今日定是神话了。所以,悲剧让人感动落泪无法释怀的,永远是将你心中最值得珍惜的东西撕得粉碎。
沈海晨
检察风云
真心觉得民族乐更配我的胃口,是因为中国民乐骨子里的魂魄。 今天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聆听上海民族乐团之锦绣中华音乐会。佳音相伴,人生难得静逍遥,无与伦比民族乐。哈哈,快乐的小宇宙在民族乐里找到滋养。美哉,美哉。下次继续,对不?
薛华
检察风云
第一次知道邬达克是因为绿房子,在他30年的上海生涯里,留下了65件作品,大光明、沐恩堂、国际饭店......他的作品如漫天繁星般点亮了上海这个东方巴黎的夜空。 我感觉爱老房子的人都是前世记忆没有完全忘却的人。有次在外滩浦发办事,旋转门翻转间,我感觉比入家门还要自然和熟悉。
编辑:刘雨濛 liumangtutu1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