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际,我进行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尝试,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悟到提高教学效果,扩大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性。下面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扩大课堂教学效益,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少讲精讲是前提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满堂灌”,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因此 ,新課程理念就要求我们政治课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必须彻底打破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近年来,绥阳中学政史地教研组在教研教改中,对高一学生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的基本过程是:第一步,学生预习设疑,即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做好读书笔记,初步搞清楚教材中概念、原理及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并针对框题内容,学生对疑难问题或某个问题上有自己的见解等写在笔记本上。第二步,教师课前阅读学生笔记。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抽查,了解学生自学过程中对新课的掌握情况,记下学生的疑难问题,结合教材,充分准备,精心设计,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力量予以解决。第三步,教师根据已掌握的情况,明确该框题哪些少讲或不讲,哪些方面要注意点拨,引导学生思考,做到心中有数。
二、师生互动是关键
许多学生认为政治课枯燥无味,考试只需要背就行了,导致政治课上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教学效益低。这种状况的形成与学生缺乏兴趣,思维和语音表达能力较低等原因有关。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改善,提高政治课教学水平。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采取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1.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相结合,从而把握知识点,因此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时,既要考虑到相关情境要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要考虑其内容要来自生活,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情境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学生又感兴趣,因此在浓厚的兴趣支配下,每个学生都不自觉地成了课堂的主体,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无形中也得到提高。
2.重视学生的课堂需求
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见解,不能强行中断学生的思维过程,要善于发掘学生所说内容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允许学生发表与自己不一样的观点,甚至是你备课时未曾考虑到的疑点。例如在讲高二哲学《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这课时,我当时设置了一组乞丐帮乞讨和记者乔装打扮打入乞丐帮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记者要乔装打扮打入丐帮,意在通过讨论让学生得出“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占有丰富而又符合实际的感性材料”这个结论。但有个学生大声说“他不穿烂点就打入不进去”,引起大家哄堂大笑。这时,我没批评这个学生,而是分析了他得出这个结论的是把思维落脚点放在了“打扮”二字上,虽然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未按老师的要求去分析,但他进行了思考,也有其合理性,这位学生感觉到他的见解得到了老师的重视,对后面的课程越学越有兴趣了。
3.组织讨论
只要教师组织得法,就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到讨论之中。例如,在讲授高二哲学《人的本性是社会性》一课时,我采用了讨论法。讨论时,我先让学生们自由交流,然后很快形成了观点相反的两组,一组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另一组认为人的本性是社会性的,自私的观点不是从来就有的。两组展开辩论,最后,教师进行归纳。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学生们的思维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后反思是保证
近年来,绥阳中学教导处在备课要求中有一条,就是要求教师备课中要体现课堂反思这一项,经过实践证明,此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上完一节课后,当天教师就要及时进行反思这节课师生关系是否和谐,教学手段是否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然后在备课本上写上这节课成功的方面有哪些,存在不足的方面有哪些,从而想办法采取什么手段来弥补这些不足。通过这种方式,大家能及时发现问题,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通过不断尝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促进了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但有时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困难,还需要和各位同仁合作交流。
(作者单位:贵州省绥阳县绥阳中学)
一、少讲精讲是前提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满堂灌”,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因此 ,新課程理念就要求我们政治课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必须彻底打破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近年来,绥阳中学政史地教研组在教研教改中,对高一学生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的基本过程是:第一步,学生预习设疑,即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做好读书笔记,初步搞清楚教材中概念、原理及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并针对框题内容,学生对疑难问题或某个问题上有自己的见解等写在笔记本上。第二步,教师课前阅读学生笔记。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抽查,了解学生自学过程中对新课的掌握情况,记下学生的疑难问题,结合教材,充分准备,精心设计,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力量予以解决。第三步,教师根据已掌握的情况,明确该框题哪些少讲或不讲,哪些方面要注意点拨,引导学生思考,做到心中有数。
二、师生互动是关键
许多学生认为政治课枯燥无味,考试只需要背就行了,导致政治课上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教学效益低。这种状况的形成与学生缺乏兴趣,思维和语音表达能力较低等原因有关。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改善,提高政治课教学水平。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采取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1.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相结合,从而把握知识点,因此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时,既要考虑到相关情境要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要考虑其内容要来自生活,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情境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学生又感兴趣,因此在浓厚的兴趣支配下,每个学生都不自觉地成了课堂的主体,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无形中也得到提高。
2.重视学生的课堂需求
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见解,不能强行中断学生的思维过程,要善于发掘学生所说内容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允许学生发表与自己不一样的观点,甚至是你备课时未曾考虑到的疑点。例如在讲高二哲学《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这课时,我当时设置了一组乞丐帮乞讨和记者乔装打扮打入乞丐帮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记者要乔装打扮打入丐帮,意在通过讨论让学生得出“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占有丰富而又符合实际的感性材料”这个结论。但有个学生大声说“他不穿烂点就打入不进去”,引起大家哄堂大笑。这时,我没批评这个学生,而是分析了他得出这个结论的是把思维落脚点放在了“打扮”二字上,虽然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未按老师的要求去分析,但他进行了思考,也有其合理性,这位学生感觉到他的见解得到了老师的重视,对后面的课程越学越有兴趣了。
3.组织讨论
只要教师组织得法,就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到讨论之中。例如,在讲授高二哲学《人的本性是社会性》一课时,我采用了讨论法。讨论时,我先让学生们自由交流,然后很快形成了观点相反的两组,一组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另一组认为人的本性是社会性的,自私的观点不是从来就有的。两组展开辩论,最后,教师进行归纳。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学生们的思维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后反思是保证
近年来,绥阳中学教导处在备课要求中有一条,就是要求教师备课中要体现课堂反思这一项,经过实践证明,此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上完一节课后,当天教师就要及时进行反思这节课师生关系是否和谐,教学手段是否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然后在备课本上写上这节课成功的方面有哪些,存在不足的方面有哪些,从而想办法采取什么手段来弥补这些不足。通过这种方式,大家能及时发现问题,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通过不断尝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促进了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但有时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困难,还需要和各位同仁合作交流。
(作者单位:贵州省绥阳县绥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