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胜枚举。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学习中的应试教育和生活中的功利主义,现在部分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让人不敢恭维,民族的优良传统在逐渐淡化,这一现象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目标是极不相称的,因为一个没有自己灵魂的民族是不可能强大的。因此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强化传统美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两个方面浅谈有关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传统美德教育。
关键词:初中历史;德育教育;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102-01
一 传统美德的内容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极其丰富,它渗透在历史教材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掘这些因素,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这些内容大致可归纳如下:
1.忠心报国,勇赴国难。这一美德的行为表现是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其深刻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中华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历史知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历史教师如果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挖掘教材自身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然后有感情地讲述教材感染学生,给学生以教育,就能充分发挥历史课的作用。同时,历史教师还可以再组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如游览、参观名胜古迹,历史博物馆、烈士纪念馆,请老红军讲革命故事,查史迹,访前辈,忆传统。还可以组织学生搞演讲、读书报告会、知识竞赛,使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级代表,爱国主义表现各不相同。如一些地方志上记载的本地“先圣人物”,其实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老师一定要用阶级分析观点,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在人类历史上,爱国主义历来都是评价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衡量每个社会成员道德品质和政治觉悟的起码尺度。对那些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独立和统一,勇于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身的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都应给予高度的赞扬。如戚继光组织“戚家军”英勇抗倭,并赋诗明志:“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共产党员吉鸿昌就义前高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他们所展示的就是这样一种美德。比如我在讲到岳飞这位历史人物时,便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岳飞到底是不是民族英雄?岳飞抗金是阻碍历史潮流,还是愚忠保大宋皇帝?通过激烈地讨论和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懂得,宋金战争是我国历史上各民族统治者之间的战争,金军的烧杀掠夺给人民带来极大灾难,岳飞的抗金阻止了金军南进,保卫了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有利于南方经济的发展,所以岳飞的抗金为人民所支持,也受到历代人民的崇敬。但岳飞不是民族英雄,是抗金名将。通过课堂讨论,提高了学生理解民族英雄这一历史概念的能力。
2.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这一美德的本质是把“天下为公”作为崇高的理想人格。如教材中大禹治水,前后13年,风里来雨里去,三过家门而不入;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勤劳简朴,艰苦奋斗。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富于创造力而著称于世。所谓“奉公以勤,律身以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集中体现了这一美德的内涵。如墨翟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反对统治者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隋文帝身体力行,崇尚节俭,形成隋初良好的社会风气。
4.不畏强暴,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的鲜明标志。在历史教材中,具备这种美德的也不乏其人。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司马迁被处宫刑后,15年著成《史记》;徐悲鸿公开表示“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以傲骨”,决不趋炎附势。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历尽艰难并不断走向强大的巨大动力。
5.文明礼貌,仁者爱人。我国是礼仪之帮,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又一个鲜明特性。历史教材的李冰父子为民修建都江堰,变水害为水利的事迹;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国志士林觉民“将爱你(妻)之心去为天下谋永福”的心愿,都充满了对人民的关心、热爱之情,表现了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 传统美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1.正面诱导。教师应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准确而鲜明地向学生宣传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中悟出真谛。如针对学生的高消费现象,可讲述隋文帝提倡节俭、汉景帝爱惜谷物的事例,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引导他们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
2.情感熏陶。“情贵于真”。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或实物,辅之以充满情感色彩的言语去影响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如通过讲述屈原、苏武、杨靖宇等杰出人物可歌可泣的事迹,激发学生的报国情感,振兴中华、富国强民的决心。
3.现场教育。各地丰富的德育资源是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活教材”,教师要充分利用。在清明扫墓活动中,我利用学生登泰山观岳庙时,讲述岳飞“精忠报国”,奋力抗金的故事,让学生看着“还我河山”四个字去体会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深切感受民族传统美德的巨大精神力量,其效果非常好。
4.充分运用影视網络资源。现在的学生非常喜欢看电影,上互联网。我们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学生,因为好的影视作品可以在心灵深处触动学生的神经,其效果远远超过空洞的说教。比如讲甲午海战时,组织学生观看《甲午风云》;讲八年抗日战争时,组织学生观看《屠城血证》等。总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对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要坚定不移,潜移默化。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初中历史;德育教育;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102-01
一 传统美德的内容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极其丰富,它渗透在历史教材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掘这些因素,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这些内容大致可归纳如下:
1.忠心报国,勇赴国难。这一美德的行为表现是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其深刻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中华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历史知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历史教师如果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挖掘教材自身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然后有感情地讲述教材感染学生,给学生以教育,就能充分发挥历史课的作用。同时,历史教师还可以再组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如游览、参观名胜古迹,历史博物馆、烈士纪念馆,请老红军讲革命故事,查史迹,访前辈,忆传统。还可以组织学生搞演讲、读书报告会、知识竞赛,使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级代表,爱国主义表现各不相同。如一些地方志上记载的本地“先圣人物”,其实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老师一定要用阶级分析观点,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在人类历史上,爱国主义历来都是评价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衡量每个社会成员道德品质和政治觉悟的起码尺度。对那些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独立和统一,勇于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身的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都应给予高度的赞扬。如戚继光组织“戚家军”英勇抗倭,并赋诗明志:“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共产党员吉鸿昌就义前高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他们所展示的就是这样一种美德。比如我在讲到岳飞这位历史人物时,便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岳飞到底是不是民族英雄?岳飞抗金是阻碍历史潮流,还是愚忠保大宋皇帝?通过激烈地讨论和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懂得,宋金战争是我国历史上各民族统治者之间的战争,金军的烧杀掠夺给人民带来极大灾难,岳飞的抗金阻止了金军南进,保卫了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有利于南方经济的发展,所以岳飞的抗金为人民所支持,也受到历代人民的崇敬。但岳飞不是民族英雄,是抗金名将。通过课堂讨论,提高了学生理解民族英雄这一历史概念的能力。
2.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这一美德的本质是把“天下为公”作为崇高的理想人格。如教材中大禹治水,前后13年,风里来雨里去,三过家门而不入;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勤劳简朴,艰苦奋斗。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富于创造力而著称于世。所谓“奉公以勤,律身以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集中体现了这一美德的内涵。如墨翟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反对统治者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隋文帝身体力行,崇尚节俭,形成隋初良好的社会风气。
4.不畏强暴,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的鲜明标志。在历史教材中,具备这种美德的也不乏其人。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司马迁被处宫刑后,15年著成《史记》;徐悲鸿公开表示“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以傲骨”,决不趋炎附势。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历尽艰难并不断走向强大的巨大动力。
5.文明礼貌,仁者爱人。我国是礼仪之帮,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又一个鲜明特性。历史教材的李冰父子为民修建都江堰,变水害为水利的事迹;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国志士林觉民“将爱你(妻)之心去为天下谋永福”的心愿,都充满了对人民的关心、热爱之情,表现了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 传统美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1.正面诱导。教师应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准确而鲜明地向学生宣传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中悟出真谛。如针对学生的高消费现象,可讲述隋文帝提倡节俭、汉景帝爱惜谷物的事例,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引导他们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
2.情感熏陶。“情贵于真”。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或实物,辅之以充满情感色彩的言语去影响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如通过讲述屈原、苏武、杨靖宇等杰出人物可歌可泣的事迹,激发学生的报国情感,振兴中华、富国强民的决心。
3.现场教育。各地丰富的德育资源是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活教材”,教师要充分利用。在清明扫墓活动中,我利用学生登泰山观岳庙时,讲述岳飞“精忠报国”,奋力抗金的故事,让学生看着“还我河山”四个字去体会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深切感受民族传统美德的巨大精神力量,其效果非常好。
4.充分运用影视網络资源。现在的学生非常喜欢看电影,上互联网。我们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学生,因为好的影视作品可以在心灵深处触动学生的神经,其效果远远超过空洞的说教。比如讲甲午海战时,组织学生观看《甲午风云》;讲八年抗日战争时,组织学生观看《屠城血证》等。总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对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要坚定不移,潜移默化。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