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的均衡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008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均衡发展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对均衡的发展。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不少学生对应用题一知半解、甚至是一窍不通,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均衡发展。本文依据教育均衡发展的原理从让每一个学生都认真读清题目,使每一个学生获得的教育效果相对均衡;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学习难点,使每一个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相对均衡;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接受的教育条件相对均衡三个方面,探讨在六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让学生均衡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教育均衡发展 数学应用题 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向初中数学过渡期间是六年级数学,同时还是学生的思维能力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高度发展的过程。在六年级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关键、重中之重。但部分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一知半解,尤其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更是一窍不通,有的学生甚至想放弃数学学习。学生的发展极不均衡,是数学教学的一大遗憾。
  教育均衡发展理论强调在教育教学中要让每一个学生获得的教育效果相对均衡,接受教育的条件相对均衡,享受教育的资源相对均衡。很多学生在六年级数学中学习解决问题时之所以感到困难主要是没有解题兴趣,他们没有理解题目的意思,没有掌握解应用题的方法,更没有具体良好的措施。导致放弃应用题的学习,形成数学教学不均衡的现象。依据教育均衡发展原理,那么,如何在六年级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让学生均衡发展呢?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让每一个学生都认真读清题目,使每一个学生获得的教育效果相对均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通过读题,学生理解题中的情节和事理,知道题中讲的是什么:弄清已知条件中,哪个是直接条件,哪个是间接条件,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是什么关系。读题的过程就是了解题意的过程。如果没有读懂题目,那后面再怎么做都没有效果,读题、审题是解应用题的第一步。特别对于理解问题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要让其反复读题,只有读懂题目的意思,才能对解题感兴趣。在读题过程中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把对题目的理解说出来,大家共同探究、共同提高,使每一个学生获得的教育效果相对均衡。
  如在教学:“一支工程队铺一段铁路,原计划每天铺3.2千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铺25%,实际铺完这段铁路用了12天。原计划用多少天才能铺完?”时我先让全班学生阅读题目五分钟,理解能力差的学生让其把不理解题目的地方说出来,让理解能力好学生做解释。然后让学习差一点的学生说出直接条件是什么?如原计划每天铺3.2千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铺25%,实际铺完时间12天。所问的问题是什么?如原计划用多少天才能铺完?这对学习差的学生也不算很困难。让学习中等的学生回答间接条件是什么?实际每天铺3.2×(1 25%)=4(千米),铁路长4×12=48(千米)。让学习好一点的学生找出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原计划铺完的时间=铁路长度÷原计划每天铺3.2千米,即48÷3.2=15(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都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学习难点,使每一个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相对均衡。
  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难点是没有掌握解应用题的方法。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有声、有色、动态的形象把数学应用题中的数学术语、数学名词、数量的意义及数量间的内在关系展示出来,这就达到了去繁留简的作用,能化抽象为形象。如学习数学中的“相遇问题”时,学生很难抽象地正确理解相向和相遇的真正含义,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马路交通的动态画面,同时制成能够拖动的直线,动态演示马路上迎面行驶并相遇的场景,可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它们的路线,并显示出两车相遇的直线。
  如教列方程解题时,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多少小时两车相遇?很多学生对“两车相遇”这个数学术语无法理解。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先把“两车相遇”这个数学术语用动态画面和拖动的直线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先理解“两车相遇”这个数学术语。然后再把两车的速度与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这样学生通过先进的教学资源把数学问题变难为易,掌握解应用题的方法,得到数学方程:660÷(90 75)=4(小时),使每一个学生享受到先进的教育资源相对均衡。
  三、通过课堂的“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接受的教育条件相对均衡。
  不少学生对数学应用题一知半解、甚至是一窍不通,极大原因是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共同成功。
  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6至8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把全班分成6至8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选出一个学习比较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负责领导小组成员的学习,把小组讨论情况向老师和同学汇报。在数学学习中,我先把数学问题提出来,让每个小组讨论。在讲解时,让学习差的学生先说,学习中等的学生补充说,最后由学习较好的学生概括总结。这样使不少学生避免因为对数学应用题不理解而放弃对数学应用题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接受的教育条件相对均衡。
  总之,教育的均衡发展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的教育效果相对均衡,接受教育的条件相对均衡,享受教育的资源相对均衡。在具体的教学中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对学习都有不同的进步、不同的成就,都感到自己学习成功了,这就是均衡发展,这才是教学的硬道理。
其他文献
摘 要: 曾为美国著名作家约翰·厄普代克赢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著作《马人》被称为是其《兔子,快跑》的对照篇,它将神话与现实完美融合,低调而深沉地道出了父亲对儿子伟大的爱,也彰显出小人物生活的艰辛与无奈。本文分别从小说中主人公及其所对照的神话形象着手,理出两者的共同或相似经历,探讨了两者遇到苦难时的态度及抉择,从而分析出小说的情感主题。  关键词: 小说《马人》客戎 考德维尔 奉献
一、阅读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及意义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牛津初中英语》,各单元话题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而每个单元的阅读课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课文除了包含大量的语言信息外,还对学生阅读微技能的培养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作用。同时整个单元的听、说、读、写、译等教学活动都要建筑在对阅读课文本的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之上。  二、阅读课教学的常用方法及步骤  通常情况下,教师会根据话题内容创设相关情境导入相关
作文是一种语言表达活动,需要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刺激,才有激发倾吐的欲望,写作的动机和创作表达的热情。浓厚的兴趣正是作文的一种良性的,有效的刺激和动力的源泉。目前不少学生怕作文,认为作文是一种苦“差事”,产生一种谈“文”色变的压抑心理。只有激发写作的兴趣,学生才能爱写,才能从认识和情感上真正热爱写作文。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经过二十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学习别人的良好经验,结合自己的体会,我认为应从如
摘 要: 新课程背景下,要想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做到有效教学,导学案合理运用是关键,作者结合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就高中政治课导学案编制与使用方面的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导学案 编制 运用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够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育目的,让学生主动地、充满
“内容太难了,又枯燥,老师只顾自己读书,方法又单一。这是幼时鲁迅不爱学习的主要原因。”这是我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学生分析鲁迅幼时不爱学习的原因时听到的答案。我听后感触很深。  我们现在施行的是现代教育,老早就脱离了陈旧腐朽的私塾教育,为什么学生还是那样讨厌学习,乃至学生学到“三味书屋”时发现鲁迅上学可以在课堂上“画画儿”,其他学生可以“做戏”,老师却没有发现,他们竟然惊呼:“这样的课堂多好
摘 要: 数学是理性的,但数学教学如果光有“理”而无“情”,那教学必然缺少生命的灵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实施情感教育,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唤起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是建设高效数学课堂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情感教育 数学课堂 高效课堂  一、问题的提出  从古至今,很多教育家都十分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应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教学就不能靠灌输和机械训练来实现。学生必须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这种对话是基于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之上的一种合作方式。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感悟文本,又要恰如其分
摘 要: 新课程要求通过探究活动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以下是作者在上课时的几点做法:经典实验换一种形式再探究,可以加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的趣味性;适当让学生制作或改进一些小教具,在课堂上做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中探究“一题多解”,避免出现思维定势。  关键词: 物理教学 探究活动 学习兴趣 思维定势    新课程
在高中阶段,学生每个学期至少要写八篇作文,老师每个学期至少要批改八篇作文。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写出来的作文面目纷呈。怎样讲评作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作文水平,写出高品质的作文,这是语文学科从教者必须深思的问题。  讲评作文,各出奇招,不外乎揭示准确的立意,提供分析的依据;该次作文中的佳作展示,存在的问题:错别字、病句、离题、结构不清、立意不明等,对学生起到警示作用,下不为
摘 要: 在农村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是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太阳能热水器已在农村普及使用,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太阳能热水器在农村的普及有来自政府鼓励政策、市场和农民农村自身三个层面的制约因素。加强农村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力度主要应从制定切实可行、公开透明的资助政策;强化管理,规范市场行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完善配套设施等三个方面下工夫。  关键词: 农村 太阳能热水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