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pepc基因油菜及其光合生理表现

来源 :西北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zhou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下胚轴侵染法和花序浸染法将玉米C4型pepc光合基因导入到甘蓝型油菜中,对转基因植株进行PCR鉴定并测定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及其相关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2种转基因方法均能将玉米C4型pepc基因导入油菜中。转pepc基因油菜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平均活性比原种提高17倍左右,净光合速率(Pn)比原种提高15.5%,胞间CO2摩尔分数(Ci)比原种降低35%。表明pepc基因在转基因油菜中得到高效表达。
其他文献
为探明糯小麦和非糯小麦种子在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合适的老化处理条件,采用高温高湿人工加速老化方法,对5个非糯小麦和5个糯小麦品系的种子在90%相对湿度和40、45、5
为了研究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与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的互作机制,构建感染SCMV的甘蔗叶片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以热带种Badila为供试材料,提
旨在探讨麦秸全量机械还田对机插水稻产量和生长特性的影响。以中熟华粳2号为试验材料,设小麦秸秆还田与秸秆不还田两个处理,进行机械插秧,对水稻的产量形成和生长特性进行分
果园土壤养分因变异大给土壤营养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明确果园土壤不同部位养分变异及其与叶片营养的关系,比较了距树干3种距离和3种土层深度的土壤养分变异,以及与叶片养
采用ATMT技术建立大丽轮枝菌落叶型菌株XJ2008菌株的T-DNA插入突变体文库,共获得6 043个突变体。从中随机挑选104个突变体,以野生型XJ2008菌株为参照,评价其致病性、菌落生长
以晋黍9号为材料,探讨种植密度和氮肥互作对糜子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为糜子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生育时期推进,糜子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均表
通过对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州具典型代表性7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微生物菌群数量、组成和活性测定,分析微生物指标与土壤肥力的相关性,比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品质现状
焉耆黑蘑菇(Agaricusgennadii(Chot.etBoud.)P.D.Orton)是新疆特有优质野生食用菌,但目前还未人工驯化栽培。利用组织分离法分离菌种,并将焉耆黑蘑菇驯化成功。研究结果表明:焉耆黑蘑菇
对引进美国的985份品种(品系)进行赤霉病抗性的鉴定,并研究其与部分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品系)间对赤霉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从中筛选出10份高抗大麦赤霉病的品
以1个白菜型油菜保持系(Ageva)、1个甘蓝型油菜保持系(B31)、2个甘蓝型油菜恢复系(316、562)以及53个由B31与Ageva杂交后回交多代选育的新型甘蓝型油菜保持系(1~53)为材料,利用SSR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