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桥梁走向世界赋能添翼

来源 :科学中国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ydedao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悬索桥和斜拉桥统称为缆索承重桥梁,是跨越能力最强的两种桥型,因而往往成为跨越江海、峡谷等自然天堑的首选桥型和打通现代陆地交通“梗阻”的利器。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因其科技含量高、建造难度大,常常被业内作为衡量桥梁工程技术进步的标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建造技术从一开始学习国外,追赶先进,直至今日稳居世界第一方阵,已成为让世界惊羡的一张“中国名片”。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千米以上跨度悬索桥共39座,我国拥有19座;在建的千米以上跨度悬索桥共16座,我国拥有13座。世界上已建成的500米以上跨度斜拉桥共55座,我国拥有36座;在建的500米以上跨度斜拉桥共47座,我国拥有38座。
  然而,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具有结構轻柔、阻尼小等特点,极易发生各种类型的风致振动,从而严重危害桥梁的结构安全、运行品质和耐久性。为了解决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的抗风难题,搬掉这只制约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发展的拦路虎,20多年来,廖海黎带领西南交通大学桥梁风工程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抗风试验技术、计算理论及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国内外瞩目的成绩,为我国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2019年年初,在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廖海黎教授领衔的项目“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抗风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据联合国相关统计数据,我国是世界上受风灾影响最为严重的三个国家之一,如何抵抗风害成为我国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难题。1940年塔科马大桥被微风摧毁之后诞生的桥梁风工程学,是研究和解决桥梁抗风问题的交叉学科,它涉及桥梁工程学、空气动力学、结构动力学、流固耦合力学、风气象学和风洞试验等多个学科门类。我国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发展初期,不仅面临着缺乏大型边界层风洞的窘境,在桥梁抗风试验技术、计算理论方法及风振控制技术等方面,也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巨大,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国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的发展。
  面对严峻的现实,廖海黎带领团队在大型风洞试验平台及试验技术、大跨度桥梁风振计算理论及气动控制技术等方面攻坚克难,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和突破。自主研制了世界最大、性能先进的边界层风洞,为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抗风研究与抗风设计提供了关键技术装备,大大提升了我国的桥梁抗风试验能力;建立了高精度桥梁气动力模型和风振分析方法,显著降低了大跨缆索承重桥梁风振计算误差,发展和完善了桥梁抗风计算理论;建立了大跨缆索承重桥梁主梁气动外形设计准则,提出了系统性的桥梁风振气动控制技术,显著促进了大跨缆索承重桥梁风振控制技术的进步。这些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港珠澳大桥抗风设计,还在国内76座、国外8座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建设中得到直接应用,其中包括世界十大悬索桥中的5座、世界十大斜拉桥中的4座。
  廖海黎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桥梁风工程研究,先后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国家“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同时还带领团队完成了100余座国内外重大桥梁工程的抗风科研项目,获得2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作为团队带头人,廖海黎教授始终将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提升国际竞争力作为实验室和团队建设的宗旨。2012年9月,风工程试验研究中心通过国际竞标赢得了美国Gerald Desmond大桥的抗风科研项目,这是我国科研机构首次在发达国家获得的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抗风科研项目。2018年3月,研究中心又在国际竞标中击败了多家实力强劲的国外对手,获得了世界最大跨度桥梁——土耳其1915恰纳卡莱大桥的结构抗风性能研究项目,这标志着我国桥梁抗风试验研究能力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重道远,川藏铁路等西部交通干线、琼州海峡通道等跨海工程,都离不开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世界上还有不少超级桥梁工程需要我们克服抗风科技难题。”廖海黎教授说,“成绩属于过去,我们团队将不懈努力,不断创造新的佳绩,为国家交通建设和中国桥梁科技走向世界赋能添翼”。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发展的急促步伐,使许多人感触到心理压力(应激)越来越大,如何科学解释其机理从而合理调控心理压力是许多科学工作者期盼的目标和兴趣。第二军医大学心理与精神卫生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军心理卫生研究中心主任、全军心理卫生专家咨询和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军医学科学委员会军事心理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生理心理学分会副会长及军事心理学分会副会长严进博士正是这样一位学者,他自1983年始一直从事生
国防事业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坚强支柱,在其发展历程中有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和小人物的酸甜苦辣,有多少刻骨铭心的经历和恒久难忘的时光,有多少生动美丽的传奇故事涌动在胸。60年星辉岁月,曾经满目疮痍的祖国,已变得雍容大度,自信豪迈。  静水流深是心的力量,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一种忠诚与智慧却足以推动事业的长远进步。流水无语,被大地铭记。半个世纪来,孙承纬院士在中国国防高科技研究事业中的卓越贡献,祖国
長期以来,我们普遍将国家安全聚焦于国土安全、军事安全。但在新形势下,国家安全的范畴已大大拓展和延伸。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而“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就是要将国家安全的范畴扩展到各种非传统安全领域,从而实现总体安全。  党中央之所以重视国家的总体安全,是因为总体安全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关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精神,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开局“十四五”、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出更大贡献,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进一步激发科技工作者们爱党、爱国热情,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在第五个“全国科技工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焦点,水污染,雾霾肆虐,食品安全等问题影响到每一个中国人。幸而有这样一批人,他们甘做地球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卫士,为守卫我们生存环境和家园呕心沥血,成为这个时代环保科技事业的弄潮儿。安徽大学资源环境工程学院教授李玉成就是这样一位学者。他从事资源与环境教学和科研工作二十多年,努力奋斗,开拓进取,在环境微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就,为环境科学发
荷马的《伊利亚特》结束于赫克托尔的葬礼。赫克托尔的死亡令特洛伊失去支撑,也让荷马的歌咏徐徐收场。不仅如此,在《伊利亚特》中,赫克托尔的葬礼还是神明对人类事务的最后一次干预。荷马对史诗的如此编织,是否有着特别的隐喻或寓托?依循《伊利亚特》情节,赫克托尔的死亡源于命运中的两次重大“突转”——帕里斯携海伦来到特洛伊以及赫克托尔杀死帕特罗克洛斯,但从根本上讲,赫克托尔的死亡是宙斯实现计划、宇宙葆有秩序的必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杜忆研究员通过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罗德曼研究所的国际合作,发现位于大脑前额叶的言语运动区(与言语的发音密切相关,包括布洛卡区和腹侧前运动皮层)对老年人在噪音环境下的语音分辨和识别具有重要的代偿作用,相关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听力损失是老年人最普遍的慢性健康问题之一,80岁以上老年人中约有90%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研究表明,即使是听力正常的老年人在噪音环境下也会经历不同
何为国家强盛之基?唯有科技。何为民族进步之魂?也只有创新才称得上。2017年在庆祝祖国生日之际,“创科博览2017”一中华文明与科技创新展在香港举行,从惊艳亮相的可测量天体坐标、演示天象的浑天仪,到世界首台运算速度超过十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再到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这些无一不是科技飞速发展的象征,民族创新智慧的体现。  展会上,还有一件科技创新展品吸引了众多参会者的目光,那就是由
肖伯纳说过:“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擎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透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他一直都在科学的世界里探求真谛,默默地传递着知识的薪火,让学生们在知识和精神之光的沐浴中走向每一个辉煌的里程。他就是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学院戴庆辉教授。  戴庆辉1958年生于河北省枣强县,1982年以所学专业课全优的成绩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留校任教。1990年任设计专业教
乘风破浪会有时,“驾车驭风”济沧海。在如今飞速发展的世界背后,我们的生活大多都被“高”、“快”、“稳”等词充斥着。在这些词语的环绕下,整个世界像被浓缩成一个大家庭:往来穿梭的高铁;一趟趟流动的公交车;公路上飞驰而过的汽车,这些交通工具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远去了无数个颠簸的不眠夜。在广阔秀丽的锦绣山河间,一辆辆精灵般的汽车,忽如一夜春风来,催生了一个新时代的速度。  但是当我们在为高速度,快捷的交